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薛宝钗

时间: 小龙 读后感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书中描写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样一个生得如此精致的人,放到现实生活中,估计也会引来狂风浪蝶,吸引不少爱慕者的向往和追随。但一个人能吸引他人的绝不单单只是美貌,他必定还有美好的内在和更闪光的品质,唯有外表和内在结合才能将一个人真正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薛宝钗的出生本身就极富极贵,她的家族便是金陵城四大家族之一。薛家是金陵城之首富,有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这样的出生就奠定了她不平凡的身份。薛宝钗的哥哥薛蟠老大无成,再加上宝钗读书识字极为广泛,愈突显薛宝钗与她兄长的不同。

在网上看过许多人并不喜欢薛宝钗,大多数认为是因为她插足贾宝玉林黛玉的恋情,又或是因为把她与林黛玉相比较,从而更喜欢林黛玉那种灵魂高高在上的类型,相反讨厌薛宝钗那样全面的性格。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无法改变他人心中的想法,但我可以为我心中的薛宝钗再多添几笔色彩。

在我心中,薛宝钗已经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

首先容貌就不用多说了。她的容貌,也许已是倾国倾城级别。

再来,薛宝钗的行事准则为人所称赞。书中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语句就证明她并不会爱出风头,但必定有求必应,。作者借瘶头和尚之手开出名曰“冷香丸”的药来医治她,实质是想让她悟出“见素抱朴”的思想精髓,生性聪慧的她怎会不知,所以在后来的人生中,她一直坚守着这个理念并不断践行。

其次,最让我为之着迷的便是她的识大体和体贴入微的品质。

林黛玉被贾母所喜爱,而贾府上上下下也无不对林黛玉很好,这样难免不会使林黛玉在平时的作风形式中带有一些傲气和娇气,说话谈笑时也会一时口无遮拦,说出一些刺伤他人的话。尤其在薛宝钗初来贾府时,一些人会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好,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一些悒郁不忿之意。但即使这样,薛宝钗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厌恶的情绪,相反她并不在意,所谓的不理睬,只是没有将事情放在心中。有时,林黛玉遇到困难,她还会细细教导,使林黛玉都不禁对她“心下暗伏”。不仅如此,在史湘云要请客,但又贫寒势单的情况下,薛宝钗及时察觉,还给予了帮助,最终才能顺利举办螃蟹宴。需要多心细才能这样察觉他人的难处?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薛宝钗必定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以及胆大心细的性格,才能如此予他人“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最后就来说说薛宝钗与林黛玉贾宝玉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吧。

此三人的结局,我认为最凄惨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到了后面,林黛玉因病逝世,薛宝钗即使和贾宝玉成了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但眼前人不是心上人,最终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个孀妇。一个病逝远离世间,所有快乐痛苦,统统随风而化,烟消云散;一个脱离凡尘,任何俗事杂念皆幻化成空。唯留一个宝钗继续在贾府中看尽繁荣衰败,感受世间冷暖。

在这个婚姻无法自主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人们铐上了沉重的枷锁。有心爱之人却无法白头偕老,只能迎合世俗的要求,按照家族的规定,嫁娶一个不爱的人,虽然有的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但始终没有那份真挚的感情存于两人心中,只是形式罢了。

薛宝钗亦是如此。她嫁给贾宝玉,也许她的心中没有半分对贾宝玉的爱,但她必须要听从家族的指挥和命令。她深知世俗的讨厌,但在那个年代她没有能力去反抗,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顺从,当然这样必定会造就后面的悲剧。

在书中薛宝钗是一个很令我心疼的人物。从小饱读诗书的她,对戏曲的造诣极高。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很容易受他人喜欢和爱戴,但她性格中体现出的“冷”却被他人曲解成冷酷无情,对管家们评价一针见血,又被人说少了人情味,而且她的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更是使得人们的议论多了几分。但是我认为薛宝钗的“冷”应是冷静客观。她是纷繁的大家族中少有的明白人,许多明白话都是从她的口中说出。说话一针见血只能体现她的理性令人敬服,头脑聪慧机灵,口才使人叫绝,并且薛宝钗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她对大部分人一视同仁,所以这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罢了。

若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薛宝钗式的人,我必定喜欢都来不及呢。她的处事淡然,稳重平和,恭顺体谅,深明大意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但恨只恨我生在现实之中,她活在书的世界,我俩八杆子打不着只能遥遥两相望。

薛宝钗,她通透一切是非,看破人间生死。它是一种冷静到极致的“克己复礼”的精神,可谓“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薛宝钗(篇2)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 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 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 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臵疑 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 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 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 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 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 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

宝玉,最 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 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 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 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 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 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5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 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 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 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 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 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 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 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 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 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 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 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我始终觉得宝钗是全剧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颦儿之下。 我很是最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 即使是顽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 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 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 就拿此二事做分析。她时而劝戒宝玉,宝玉无悔改之意,她也不勉强,一她是姨娘家的,不便多说;二袭人如此劝 慰,仍不见起效,多说也无效。就此打住,多说无意。她与宝玉结婚之时,伺机将颦儿的死讯告诉他,也显示了她 的才智。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再来说说我自己的见解,我自认为对宝钗的为人,性格,想法都不够了解。我只是以一个常人的角度来思考。 宝钗处理世事甚是圆滑,几乎是人见人爱,可难免会有点虚伪感。她对何人都是如此,也不轻易像他人倾吐心声, 她就好似将自己藏起一般,在我看来没有人自愿,将自己埋 藏,她也许是为了建立地位,或是想得人心才这么做的。在 母亲面前,她是贴心,在外人面前,她是懂事,薛姨妈脸上 也有光。也许她是招人喜欢,可同时她将真正的薛宝钗埋葬。 在整部书中,表面上她也许是最完美的,可我总觉得她出卖 了自己的心,自己的灵魂,那还有什么完美可言?也许是家境 关系是她不得不如此,家有薛蟠这酒囊饭袋,虽有薛蝌,可 毕竟不是亲哥哥。她可能想忍得一时,时机成熟后,便可寻 回自己,可到时到何处寻回自己?虽然她是强者,我个人认为 将自己埋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个弱者做的来的, 可最后她却不是真正的赢家。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 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 能诉,唯有泪空流!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薛宝钗(篇3)

薛宝钗是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并列),书中描写她: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样一个生得如此精致的人,放到现实生活中,估计也会引来狂风浪蝶,吸引不少爱慕者的向往和追随。但一个人能吸引他人的绝不单单只是美貌,他必定还有美好的内在和更闪光的品质,唯有外表和内在结合才能将一个人真正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薛宝钗的出生本身就极富极贵,她的家族便是金陵城四大家族之一。薛家是金陵城之首富,有着“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说法。这样的出生就奠定了她不平凡的身份。薛宝钗的哥哥薛蟠老大无成,再加上宝钗读书识字极为广泛,愈突显薛宝钗与她兄长的不同。

在网上看过许多人并不喜欢薛宝钗,大多数认为是因为她插足贾宝玉林黛玉的恋情,又或是因为把她与林黛玉相比较,从而更喜欢林黛玉那种灵魂高高在上的类型,相反讨厌薛宝钗那样全面的性格。但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无法改变他人心中的想法,但我可以为我心中的薛宝钗再多添几笔色彩。

在我心中,薛宝钗已经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

首先容貌就不用多说了。她的容貌,也许已是倾国倾城级别。

再来,薛宝钗的行事准则为人所称赞。书中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语句就证明她并不会爱出风头,但必定有求必应,。作者借瘶头和尚之手开出名曰“冷香丸”的药来医治她,实质是想让她悟出“见素抱朴”的思想精髓,生性聪慧的她怎会不知,所以在后来的人生中,她一直坚守着这个理念并不断践行。

其次,最让我为之着迷的便是她的识大体和体贴入微的品质。

林黛玉被贾母所喜爱,而贾府上上下下也无不对林黛玉很好,这样难免不会使林黛玉在平时的作风形式中带有一些傲气和娇气,说话谈笑时也会一时口无遮拦,说出一些刺伤他人的话。尤其在薛宝钗初来贾府时,一些人会说薛宝钗比林黛玉好,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一些悒郁不忿之意。但即使这样,薛宝钗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厌恶的情绪,相反她并不在意,所谓的不理睬,只是没有将事情放在心中。有时,林黛玉遇到困难,她还会细细教导,使林黛玉都不禁对她“心下暗伏”。不仅如此,在史湘云要请客,但又贫寒势单的情况下,薛宝钗及时察觉,还给予了帮助,最终才能顺利举办螃蟹宴。需要多心细才能这样察觉他人的难处?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薛宝钗必定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灵,以及胆大心细的性格,才能如此予他人“润物细无声”的关怀。

最后就来说说薛宝钗与林黛玉贾宝玉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吧。

此三人的结局,我认为最凄惨的莫过于薛宝钗了。到了后面,林黛玉因病逝世,薛宝钗即使和贾宝玉成了亲,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金玉良缘”,但眼前人不是心上人,最终贾宝玉出家,薛宝钗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个孀妇。一个病逝远离世间,所有快乐痛苦,统统随风而化,烟消云散;一个脱离凡尘,任何俗事杂念皆幻化成空。唯留一个宝钗继续在贾府中看尽繁荣衰败,感受世间冷暖。

在这个婚姻无法自主的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给人们铐上了沉重的枷锁。有心爱之人却无法白头偕老,只能迎合世俗的要求,按照家族的规定,嫁娶一个不爱的人,虽然有的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但始终没有那份真挚的感情存于两人心中,只是形式罢了。

薛宝钗亦是如此。她嫁给贾宝玉,也许她的心中没有半分对贾宝玉的爱,但她必须要听从家族的指挥和命令。她深知世俗的讨厌,但在那个年代她没有能力去反抗,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顺从,当然这样必定会造就后面的悲剧。

在书中薛宝钗是一个很令我心疼的人物。从小饱读诗书的她,对戏曲的造诣极高。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很容易受他人喜欢和爱戴,但她性格中体现出的“冷”却被他人曲解成冷酷无情,对管家们评价一针见血,又被人说少了人情味,而且她的周而不比,群而不党,更是使得人们的议论多了几分。但是我认为薛宝钗的“冷”应是冷静客观。她是纷繁的大家族中少有的明白人,许多明白话都是从她的口中说出。说话一针见血只能体现她的理性令人敬服,头脑聪慧机灵,口才使人叫绝,并且薛宝钗不是趋炎附势之人,她对大部分人一视同仁,所以这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罢了。

若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个薛宝钗式的人,我必定喜欢都来不及呢。她的处事淡然,稳重平和,恭顺体谅,深明大意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但恨只恨我生在现实之中,她活在书的世界,我俩八杆子打不着只能遥遥两相望。

薛宝钗,她通透一切是非,看破人间生死。它是一种冷静到极致的“克己复礼”的精神,可谓“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薛宝钗(篇4)

在众人眼中,宝钗博学多才又不张扬。长他一辈的都赞她成熟稳重。下人们也说“宝姑娘从不摆架子,又宽以待人体贴下人。”薛家虽十分富裕,宝钗却十分节俭,当时刘姥姥进荣国府时曾到宝钗房中,房里除了日用、衣柜、家具、以外别无任何装饰。贾母又觉得丢了大户人家的面子,就叫王熙凤给宝钗添些。宝钗在红楼梦中几乎是一个完美的形象,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在贾府中受长辈和下人的一致好评。贾母曾说:“众丫头里面,我看最好的就要数宝丫头了。”本来宝玉以为贾母要说林黛玉。宝玉说:“我觉得林妹妹也很好。”贾母说:“林姑娘固然是好,只是心太重了,不如宝丫头成熟稳重。”

我个人认为宝钗是十分聪明、细心、且很有计谋的。她妹妹宝琴进贾府时,又一次她发现宝琴手上多了一条手链,她知道以宝琴的家庭条件是戴不起这样的手链的。宝钗便问。宝琴说:“是探姑娘给我的。”宝钗说:“难为她这样有心,她见姐妹们都有只你没有。这样的手链,十条八条我也有,但你见我几时带过,毕竟是别人家,凡是低调点好。”宝琴又问:“那我不带了吧?”宝钗:“她亲自送你的,你又不带,她岂不起疑心。我们是住在别人家,不是在自己家,凡是应注意得些。”

还有一次宝玉对宝钗说:“姐姐好像杨妃。”(宝钗身材是有点微胖)宝钗一听果然大怒说:“我是像杨妃,却没有个弟弟像杨国忠。”黛玉见宝玉奚落宝钗也来凑热闹,便问宝钗在他哥哥的`生日宴会上看了什么戏,宝钗就故意说,“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就在一旁说,姐姐博学多才怎么连这出戏都忘了,这叫负荆请罪呀。宝钗干脆把炮口对准黛玉、宝玉两个人,气呼呼地说,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通今博古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说的宝玉黛玉脸红无语,黛玉又数落宝玉“都听见了,可不像我似的愚笨,各个都伶牙俐齿的。”

宝钗有一次无意间听见坠儿和小红的对话,在被发现时她突然假装找黛玉,让她们都感觉是林黛玉听到了她们的谈话。

有一次刘姥姥和贾母等玩牙牌,黛玉怕罚就说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等西厢记里的诗句。宝钗听出来了,一想黛玉是出自名学世家,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诗句。当时便没做声,后来把黛玉请到蘅芜苑,诚恳谈心,“好个潇湘妃子,嘴里不干不净的说些什么!”吓得黛玉面红耳赤的一句句好姐姐叫着求饶。

史湘云从远方来的时候,史湘云是个直性子,再加上年轻,说话不过脑,众人要请客她请客吃饭,她借着高兴,便一口答应了,后来宝钗就问她:“你答应请,可你哪弄那么多钱。”史湘云就后悔不该那么冲动。宝钗就想办法帮她从哥哥薛蟠那弄了些螃蟹请了一顿螃蟹宴。帮史湘云圆了场。

宝钗和母亲薛姨妈又一次在黛玉房中,宝钗就靠在薛姨妈的怀里。用头蹭着薛姨妈的脸说“妈,我们走吧。”这一幕可把黛玉气得够呛,哭着只说“在别人面前她就是那最成熟、最老道的,偏偏在姨妈跟前她就这样,还撒娇呢!分明气我是个没娘的孩子。”

宝钗不仅有着成熟、稳重的一面。还有着活泼可爱的一面。在一次找黛玉的路上,遇到了两只蝴蝶,她就像孩子一样去捉蝴蝶。

红楼梦也叫金玉缘。宝钗随身携带一块金锁,宝玉则是衔玉而生。有传说宝钗命里要嫁给一个命中带玉的才好。叫做金玉良缘。宝钗性格好、身体也健康、成熟稳重、有学识、家境也不错。所以我个人认为,宝钗和宝玉应该是天作之合。是最合适的选择。

有一次宝钗去看宝玉,宝玉在午睡,袭人在给宝玉织背心,赶虫子。袭人有事出去了,宝钗就学着袭人的样子织背心,赶虫子。刚好林黛玉和史湘云也来看宝玉,黛玉见后只是一声冷笑,宝玉还做着梦呢,突然就大喊:“和尚道人的话不可信,什么金玉良缘,我只道木石前盟。”

虽然宝玉心中就一个林黛玉,但最终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哄骗下,宝玉还是和宝钗结婚了,就是在黛玉死的那个晚上。宝玉后来知道自己娶得不是黛玉而是宝钗几乎崩溃。整日又哭又闹,宝钗为了刺激他就告诉他黛玉已死,宝玉几乎昏死,梦到自己来到了阎王殿。判官告诉他阳寿未终,不能死。(往后是高鹗版续写,之后的故事曹雪芹没写,我看的是高鹗版的,自认为高鹗续写的比较合理,但不排斥其他版本,我个人喜欢高鹗版,就以高鹗版发表感想)活过来的宝玉整日昏昏沉沉,宝钗也不理他,他便找宝钗说话,宝钗还是避开。宝玉就拉着宝钗的袖子“宝姐姐,你倒是和我说说话啊,别老不理我啊。”宝钗又是回避,宝玉一下扑到了宝钗的身上,宝钗急的面红耳赤一把推开宝玉“你真是比先前更不尊重了。”宝玉说“还好跌了这一跤,可算是跌出了你的话。”婚后的宝玉宝钗并没有同床共枕,他总想着黛玉会从天而降来看他,他就睡在窗户旁边等她。袭人曾劝他金进屋睡。他还是坚持在外面睡。宝钗也就让他在外面睡。有一天晚上麝月伺候他睡觉,他看着麝月想起来晴雯,便以晴雯临终前的话问她,“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二天晚上,宝钗还是让他睡外面,他说“睡里面不也一样吗?”袭人也劝他们同床共枕。

宝玉一没等到黛玉,二为了以慰宝钗之心。新婚夫妻,等了多晚才真正洞房花烛,之后有了一个遗腹子贾桂,此是后话。

但是宝钗待人以冷,这是肯定的,可能是冷香丸吃多了,金钏跳井后,王夫人不安,宝钗就安慰她“可能是女孩子贪玩一不小心掉进去了。”这确实有点冷漠。

宝钗最终是守活寡了。金锁和宝玉确实是一对,担宝玉答应过黛玉你死了我当和尚去。宝玉最终还是当和尚去了。所以《红楼梦》叫《石头记》,也叫《金玉缘》,还叫《情僧录》。

红楼梦读后感600字薛宝钗(篇5)

前段时间读《三国》,课外亦有为曹操叫屈的文章。不由地想到了两年前看的《红楼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替薛宝钗打抱不平。

在《红楼梦》这本书里,薛宝钗的身份算得上女二号。剧情中女二总要周旋于男女主角之间,总要背上不少骂名,说起来真是 “一把辛酸泪”呀。在纯美的故事里,女二不仅重要——她在彰显女主角巨大的光环中起着中流砥柱之功,而且相比之下女二是那么真实,仿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一般说来女主角常常优秀,千种风情惹人怜爱更超然世外;而薛宝钗素来被认为城府颇深,工于心计,少年老成,缺少女性那份纯真柔情,活脱脱一个武则天再世,因此许多观众厌恶她唾弃她。但这恰巧是我欣赏赞叹之处。

试想,你若生在一个父亲早亡、与一个不成器的兄弟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家庭,少女的稚气与梦幻早在操持家务中褪尽,留下的只是坚毅与果断。这样的女性,换在现代家庭里是一把手,在外也能叱咤职场,可佩、可佩!

再者说,薛宝钗既没有恃宠而骄,倚仗自己的才识目中无人,也没有与大观园内的姐妹结成联盟一起攻击林黛玉,即使有些对香菱学诗的不快,但也没有挖苦嘲讽林黛玉教诗。她识大体,心胸宽广,聪明灵秀又不失风度,深谙人情事故又不奸诈,宝钗又有什么不是呢?

也有人说她趋炎附势,不,这不是庸俗!婚后督促宝玉考取功名,这并无错,爱情与婚姻之间的联系实际真不大。作为一个妻子,当然有权要求丈夫更加优秀,也理所当然应该为自己的将来谋划。只以爱情为纽带的婚姻是不牢固的,它像玻璃一样易碎,或者那只不过是一个花瓶罢了。就拿徐志摩与陆小曼来说,他俩可算自由婚姻,婚后,陆小曼不懂得打理生活,经济拮据,迫使徐志摩不得不往返于几个大学之间讲课来贴补家用,在一次乘机赴校途中坠机身亡。唉,陆小曼和徐志摩到头来一个成了寡妇,艰难地生活在世上(还要拉扯大几个孩子);一个成了“牡丹花下鬼”,在天堂的路上踽踽独行。岂不悲哉!

有时,婚姻和爱情之间不能划等号,婚姻要学会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中慢慢磨合,互相珍惜。无论是小说中的薛贾二人,还是徐陆两口子,都在告诫着我们:婚姻有时真的不必两厢情愿。

14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