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情感散文

时间: 淑贤2 散文

  中国是一个散文传统非常深厚的国度,特别是五四以来,散文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大批优秀的散文作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感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感散文篇一:看秦腔戏,念慈母情

  我喜欢秦腔,是从孩提时代开始的。

  那时候,农村经济还很落后,很多农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可是,贫苦的乡村人对精神生活却有着执著的追求和向往,年关里红红火火唱村戏,春台会上请戏班子唱大戏是一年中必不可少的。每逢年关或春台会,舞台一搭,干鼓铜锣一响,大喇叭中便会有或激越或舒缓或悲愤或欢快的大秦腔吼起来,萦绕在山村,回荡在街道,激荡起庄稼人的希冀和向往。

  在流淌着秦腔韵味的村庄里,我耳濡目染接受熏陶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秦腔戏。大喇叭里播放秦腔或在戏台前看戏时,只要演员一出台和亮嗓,我心里就一阵激动,敬慕和艳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每场戏,不管是文戏还是武戏我都不会错过,都会竖起耳朵一字一句仔细听睁大眼睛一招一式认真看,然后默默记心中。时间久了,一些折子戏的唱词和腔调我就烂熟于心,武把子文书生的架势也逐渐铭刻于脑,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唱戏有了一种想在舞台上一展风采的冲动。但由于家庭贫寒无权无势和生来五官丑陋的缘故,我得不到村里剧团领导人的青睐难以粉墨登台,后来因村里一个演员演出前突然出了意外,没办法才让我临时顶替登台演出,终于遂了我唱戏的心愿。这些往事,前几年我写过一篇题为《村戏》的短文,做了细致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说来,我与秦腔颇有渊源,也该算是一个戏迷。然而,初中毕业三十几年来我几乎没有看过家乡春台会上的大戏,村庄里的村戏也停演了多年,繁重的学业和匆忙的工作,让我错过了好多机会,这么多年来没有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看过一本戏。

  槐花飘香的日子,盐官盐井祠庙会开始,干鼓铜锣声中,一场大戏又开演了。昨晚恰逢周末,我早早吃过晚饭就赶往戏场想重温儿时的记忆。从8点到11点半左右,我终于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看了一本戏——歌颂母爱崇高和伟大的戏!

  这本戏名为《慈母泪》,以前我从未看过,但演员在不断变幻的舞台背景烘托下在唱腔、架势、表情等方面出色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剧中主角普通妇女孙淑琳作为一个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夫离子散的悲惨遭遇和十八年千里寻亲的坎坷和楚痛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她为了寻找儿子历经艰辛向命运之神发出了凄惨的呼号和控诉,观之动容闻之变色,不觉让人心如刀割潸然泪下。看着这样一位坚韧、善良而伟大的母亲在舞台上顶风冒雪步履蹒跚呼天抢地,有好几次,我的记忆和情感如决堤之水在心头激荡翻滚,最后化作泪水润湿了我的双眼,沾湿了我过往的岁月。

  这台戏接近尾声的时候,天下雨了,起初是牛毛细雨,后来越下越大,我的头发上衣都被雨水打湿了。一同看戏的的张老师、马老师要回去,我劝他们坚持看到最后,这么一出悲苦的戏不看到大结局怎么行呢?于是他们便和我一起,一直坚持到剧终。

  散场的时候,雨还在下,我们的衣服都已被淋湿。但被淋湿的,应该还有大家的心灵。

  从戏场回来,我迫不急待地上网查询,终于更加清楚地知道了《慈母泪》的剧情:《慈母泪》又名《三进士》、《寻儿记》,孙淑琳一家躲避战祸途中,已考中进士的丈夫张闻达被官府抓丁带走,慌乱中孙淑琳与二个儿子走失。十八年后两个儿子都在养父家长大成人,并同榜得中进士,分别官居洛阳知府和通判。孙淑琳历尽艰辛寻夫找子来到洛阳,适逢知府常天保(长子)为庆寿雇佣做“八珍汤”之人,买其母为奴。通判周子卿(次子)知兄买母为奴,气愤之极过府索母。常天保因利禄所惑,拒不认母,反诬胞弟认奴为母。弟兄争吵不休,纠缠去见巡按,巡按张闻达已认出堂下皆为亲人,乃劝常天保认母悔过,常死心塌地不认生身。张闻达伸张正义,严惩了常天保。孙淑琳和丈夫张闻达、次子周子卿相认团圆,常天保悔之晚矣。

  看来,善恶终有报,美丑自分明,应该是所有戏剧表达的共同主题。但《慈母泪》较之其他剧本,在人性的本质上以一定的高度和时空彰显了母爱的崇高和伟大,彰显了人性的至善至美,这在我看过的所有秦腔戏里是独一无二的,也是让人永远难忘的。

  看戏上,比世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昨夜,《慈母泪》的第二场,演员在饱含深情的唱腔和富有渲染力的动作中表现了深沉的母爱,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朱砂冠身染风寒咳嗽不止,睡梦中声声唤母。孙淑琳心急如焚向店家赊来汤药,熬好后用口吹凉再用汤匙喂儿子喝药,不料朱砂冠嫌药味苦不喝,孙淑琳只好口含汤药用嘴喂给儿子。儿子服药睡去后,身无分文的孙淑琳为偿还店家的钱,决心剪去青丝卖发换钱救儿性命,回来时利欲熏心的店家已将儿子卖给房客不知所踪。看到这一情节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生病的时候母亲照看我的情景,心海翻滚之余心头一阵刺痛之后,我不觉泪水盈眶。泪眼婆娑中,我隐约看到,那个在风雪中弯着腰趔趄行走老人就是我的母亲,她正走在为我寻医问药的路上。

  这一幕,和多年前母亲照顾我的情景是何其相似,怎能不勾起我对那些浸透着母爱的往事的回忆呢?

  幼年时,生病多少次病吃过多少药母亲如何照顾我,这些我都不记得了。但成年后我生的那一场病以及母亲如同孙淑琳一样为我寻医问药照顾我的情形,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而且会永生难忘。

  上高中时,我在校外住宿,由于不大会做饭,经常生一顿熟一顿饱一顿饥一顿导致营养不良,再加上缺乏锻炼,身体越来越差经常病怏怏的。师专上学的第一学期,我得病了,胸闷气短,多梦盗汗,胸部经常针刺一般疼痛,一出长气和咳嗽肋间就隐隐作痛。好不容易捱到放寒假回家,母亲一看我没精打采面黄肌瘦的样子,既心疼又吃惊,急忙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给我诊断,然后抓药、看着我服药,来来去去忙个不停。

  村里的赤脚医生说看我的症候应该是神经衰弱,时间长了,身子很虚,打几天吊针补充些能量,再服几天谷维素之类补脑安神的药物,应该就好了。可几天过去了,我的病情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出现了发烧呕吐现象。母亲见此情状,心急如焚,急忙赶了好几里的山路哀求某村的一个据说不轻易出诊的老中医来给我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诊断一番之后,很自信地得出结论,说我得了肺炎,须清热去火宣肺化痰,说着便大笔一挥开出几副中药。母亲照例给我来回十几里去抓药,然后在泥火炉上生火用树枝树皮给我煎药。柴火不离人,人离开一会儿火就熄灭了,火一熄灭,少不得要鼓起腮帮子吹火,烟熏得睁不开眼不说脸上头上还会落一层灰烬。每一次煎药,母亲的脸上都沾满灰烬活像戏台上的花脸。母亲煎好药,倒在碗里,一边用筷子搅药一边轻轻吹气,待药温热时就和嗽口的温开水一起端给我,看着我鸭子一般伸长脖子喝完药嗽完口,她才放心地离去。

  由于长期服药,我的胃口也不甚好,特别是服西药时,药放到嘴里喝一口开水,还没咽下食管胃里就一阵作呕,咽下去的药粒就反了上来,再喝水,又呕吐,如此反复几次,才能勉强把药咽到胃里。西药如此,中药有时也一样难以下咽。每当我如此周折苦痛,母亲都会在一旁焦灼万分六神无主,只能背过身去偷偷地用衣袖抹眼泪。

  老中医的中药还是有些效果,服用之后我不再发热发烧,饭量也有所增加,但胸闷胸痛依旧不见好转。母亲多少有些失望,又请来一位邻村在乡卫生院上班的一位大夫,中西并用,既吃西药打吊针又服中药诊治了我好些天。但我的病情还是那样不好不坏,一直拖到了年后开学。

  也许有人感到奇怪:有病不去医院,为什么老是请乡村医生来看?究其原因,一则由于那时的医院医疗设施也不甚先进,二则是由于家庭贫困,去医院看病须支付现金,很多庄稼人支付不起,请乡村医生看病药费、出诊费等则可以赊账,先解燃眉之急,待经济宽裕时再去还账。我家经济困顿,当然只能选择请乡村医生看病了。

  已换了几个乡村医生,转了几次手,我的病情依然如故,一向坚强地操持着家务的母亲似乎已精力交瘁疲惫不堪,蜡黄的脸上经常愁云密布,见人就唉声叹气揉眼抹泪。村里人听了,有些在私下里说,你看这孩子刚刚考上学校还没吃皇粮就得了这样的病,恐怕是家里土脉浅薄无福受用了。有些好心人拿着鸡蛋、糕点、白糖来看我,百般劝慰母亲帮母亲出主意,有人说:要子娘,你别太上心了,娃的病吃药打针不应,怕是招了晦气,你给他禳解一下看会不会好起来!

  乡下人不仅有病乱投医,而且会有病乱求神,通过禳解驱邪祛病是乡村人遇到疾患时惯用的方法。好多天来母亲一直寻医问药抓药煎药,没工夫寻思禳解之事,经人一提,母亲方才记起,焦灼的眼光中似乎闪现出一丝希望的亮光。用这种愚昧落后荒诞不经的方法治病,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但母亲觉得,不管有用没用都得试一试。准备好鸡蛋、香裱、冥钱等需要的相关物什后,母亲便开始了禳解。

  禳解第一法叫招魂,意为人受了惊吓,丢了魂魄,必须把魂魄找回来。母亲把准备好的三色细线缠绕在鸡蛋蛋壳上,然后手拿鸡蛋从脚面往上沿小腿、大腿、腰部、手臂一直缓缓移动至头部,手开始移动时,母亲嘴里就呼唤,我娃回来了---头魂上身了---二魂上身了---三魂七魄都上身了---,此时我得随声应答,回来了---上身了---上身了---都上身了---,如此来回三遍才算结束。然后把招完魂的缠着三色线的鸡蛋埋在柴火的灰烬里烧。据说,如果三色线在灰烬里烧不断,鸡蛋外壳不破裂剥开鸡蛋后里面的蛋黄有人面形状,就说明招魂成功,否则就是魂魄还没招回来,又得重新招魂。母亲给我招魂第一次就成功了,三色线没断蛋壳没破蛋黄也有人形,但母亲似乎不放心,非得给我多招几次才算踏实。其实我明白,除了寻求心理安慰之外,母亲这样做的真正用意其实就是让我多吃几个鸡蛋,让我的身体尽快好起来。

  禳解第二法叫祛晦,即去除人身上的晦气。据说人沾染了晦气,就会印堂黯淡无光,双目呆滞,疾病缠身,这是就必须以毒攻之,除却晦气。具体办法就是得有人用力吮吸患者额头唾弃口水连续几次直至额头出现红印,或者用手使劲猛揪鼻腰若干次直到鼻腰出现红印,额头鼻腰变红即为晦气尽去,阳气升腾。给我祛晦,当然还是离不开母亲,也唯有母亲才愿意吮吸儿子的额头捏揪儿子的鼻腰,给儿子带来温暖和安慰。

  求医问药,禳解祛病,经过母亲的奔波和照看,尽管我的并没有根治,但身体慢慢恢复起来气色也好多了。年后开学,母亲要送我去学校,我虽不同意但拗不过母亲,只好和她一起去学校报到。然后,我又送她去长途车站坐上了返乡的客车。客车开动时,我看到母亲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她怕我看见把脸转在前面,只是一个劲儿的向我挥手。那一刻,列车在视线中愈去愈远愈远愈小,而母亲的身影在我眼前却愈益高大愈益清晰起来,一种浓浓的母爱汁液迅速流遍我的全身,让我温暖给我幸福。

  开学后,我把母亲给我禳解祛病的经历写成《写作概论》课老师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得到了老师的好评并被推荐发表在了学校文学社的社刊上,给了我不少的写作信心。后来,我又感觉身体不适,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去市中医院进行了透视检查,检查报告显示我得了结核性胸膜炎,坚持在校医室(学生自己只负担百分之十的药费)服用了差不多半学期的异烟肼,利福平等西药,到学期末的时候基本根治,到现在一次也没犯过。

  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身体一直很好,但我并没有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一次生病的情形虽经多年我依然历历在目,无私博大深沉的母爱一直伴随着我的足迹我的成长,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昨晚,站在戏场里,看着舞台上迎着风雪趔趄行走的那位母亲孙淑琳,我怎能不心潮澎湃热泪盈眶。看秦腔大戏,念慈母浓情,学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把人间至善至真的亲情铭刻在心上。

  由此说来,在夏日的夜晚花三个多小时时间,站在拥挤的人群里踏踏实实地看一台戏,品味戏剧中人生百味,感受秦腔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记忆的河水泛起涟漪让灵魂受到一次洗涤和激荡感受人间真情回味深沉的母爱,是值得的也是应该庆幸的,这比躺在床上打开电视看那些打扮得花里胡哨歇斯底里歪歪唧唧唱歌的流行音乐好多了。看来,传统文化有时候比时尚文化更能给人以震撼和力量,更能感动人塑造人,我们中年人,也希望青年人,应该多接触秦腔传统文化多看秦腔戏,在喧嚣中学会沉淀,在戏剧中感悟人生,充实人生,丰富精神世界。

  踏踏实实地看一台大戏,真好!入夜了,我的眼前又浮现出那一幕:干鼓铜锣声中,一位母亲正在顶风冒雪趔趄前行奔走在寻子的路上------

  情感散文篇二:那个天使流泪了

  雨是寂寞的伊人,撩动着纤巧的步子,围绕着雨巷飘飘洒洒的渲染。

  ——题记。

  是什么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挥斥方遒?

  是什么让我们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是什么让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那到底是什么呢?是亲情,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那份沉甸甸的亲情。

  年幼的我是那样的调皮捣蛋,时刻不让家里人放心。看着课本上像满天星的字体就急着想睡觉,只要关于学习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催眠药。

  可是我却又是家中的独苗,从小周围人都绕着我那么一个小人儿转,他们把我当成这个家所有的希望,秉着“娃娃要从小抓起”这一思想,所以我失去了很多独立的机会,才有了逃课的现象。

  新一代人的知识倒没放进脑子里,但是我行我素的观念倒深透领悟。可是那天之后,我明白了……

  那是一个酷热的夏日中午,池塘的水被不留情面的太阳公公照的金光闪闪,原本池塘边的小草,这会儿早就泄气了,再也抬不起原本高昂的枝头。我又一次逃课了,把书包往草堆里一扔就去河里爽快了。天性喜欢玩的我当然早已熟悉水性了,这让我相比其他同龄人要觉得自豪。

  我不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我很累很困,在脑海里微弱的意识中出现了妈妈的身影。之后就彻底昏在河中。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 是在病房里。怎么感觉手背上湿湿的,好像有谁在哭?原来是妈妈!“妈妈我没事的,只是晕了一下,你没哭了。”我弱弱地说。“都是我不好,都是我不好……”妈妈反复地责备着自己。我心中苦苦地说不出的自责,转眼间泪水早已充满了眼眶。

  我看着眼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人,往事涌上心头。从厌倦读书开始我就一直在躲着眼前这个人,有多久没好好地看着她了,有多久没好好地和她说话了,有多久没好好地关心了。是啊!我们的妈妈早已不再年轻,她也需要自己儿女的关心,想我们给她安全感,而不是需要一个和她对着干的“敌人”,让她操碎心的调皮蛋。

  绿草如茵,那是草儿在回报春天;鲜花缤纷,那是花儿在回报阳光;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让那个天使因为我而绽放笑容。

  情感散文篇三:岁月无华

  回首往事,宛若是在品一盏香茗。轻轻地抿上一小口,留在唇齿间的是那种早已逝去的苦涩和甘甜……

  ——题记

  (一)“不近人情”

  “人生聚散有尽时,昔时落华终难见”我不禁吟出了心中的感慨。在这四年来的记忆里,我与他的交集简直是寥若晨星,至今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他当初的那种“不近人情”。

  还记得在开学不久后的一次晚自习上,其他的同学好像提前得到什么消息似的,一改往日的嘈杂与喧嚣。这种不同以往的寂静,仿佛是某种事情即将发生的预兆,一丝不安在我心尖略过。既使在这突如其来的不安下,依旧有一种莫名的思想促使我更换了自已的座位。四周全都静默着,一反常态的氛围使我感到略有不适。在不知不觉中,与边上的同学聊上了话。然而对方心不在焉的回答,让我心中不由地忐忑起来。就在我即将返回自已座位的一刻,窗外猝然传来他那冷肃的话语,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我魂不附体。

  他当着班中所有人面点批了我,并让我在晚自习结束前写一份检讨给他,一股少有的愤慨与无助涌上心头。当时似乎能晴析地感受到周围其他同学对我的冷眼旁观,脸顿时胀得通红。我从来未曾写过检讨,也不会去写什么检讨。“写检讨”在当时的我看来,仿佛是对人格莫大的污辱.

  在他走后,我怔怔地盯着墙上的钟表入了神,与我相衬的依旧是四周的岑静。 这一刻,时钟被人加上了负荷,我犹如夏季坐在火炉旁一样难以忍受。不知过了多久,仿佛是半个世纪那般。耳畔再次响起他依旧厉肃的话语,此时我心底却莫名的泛起一丝欣喜。宛若是一个正在等着死刑到来的囚犯,在死亡即将到来的一刻反倒没有了原来的恐惧,有的只是对可以解脱这无尽煎熬的期盼。

  于是,我跟着他向办公室走去。我们走得很慢,我默默地走在他身后,注视着他的背影,仿佛它是我唯一的期盼。在他问我要检讨的一刻,我无法抑制内心的不甘与幽怨,毅然决然地抬起了头,一扫往常的懦弱。首次迎上了他的目光,直视他的双眼,似乎要在他眼中寻找着什么。在这岑静的夜空下,我们彼此对视着。他的眼神宛若这夜间星辰般璀璨,又如那黄昏夕阳般苍茫而深邃,我至今仍难以忘却。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记不得了。最后,他也没有再让我去写什么检讨,以后也再未提过这件事情。

  (二)冰释前嫌

  在以往我对他的认知中,若是在他面前表现得有所拘谨,反而难以博取他的好感。也许当时让他看来,学生就是应该独立、自主。或是正因如此,我在他眼中总是那么的默默无闻。然而,最使我铭记于心的,莫过于那次写毕业总结后,与他发生的小片段。

  最后一次的学期末,他让全班学生写一篇关于四年来学习生涯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自己情感的提纯与升华。在即将离开校园踏入社会前,我再度忆起入学至今与师生间过往的点点滴滴。这数年来对校园所产生的倦恋也在顷刻间涌上心头,激起了我心中层层涟漪,不免地忧伤感怀了起来。

  由于我平常喜爱阅词赋,便在回家后就应此景,作了一篇赋文。在我满怀期盼地将赋交给他的时候,极其希望能就此赢得他的瞩目。然而事与愿违,我没有受到所想的赞许。他那并无丝毫的回应,犹如一记重拳,将我内心的期待击成了粉碎。在长达八个小时的写作成果被无情的否定后,我仿佛置身于寒冷的冰川,原本对他赞誉的期盼也随之冻结。

  依旧是在一次晚自习上,他将我叫入了办公室。我怀着莫名的心情走了进去,等待着我的,竟然是他郑重地歉意。此刻我的心境犹如波涛般久久不能平息,心中的冰川也逐渐开始消融。无意间,在他的办公桌前看到了一本翻开的小本子,似乎上面写满了字。借着灯光仔细地向里瞧去,发现上面写满了班级学生在期末总结中对他的负面评价。霎时间,原先心中对他的怨气消逝地无影无踪。

  在他的亲切的要求下,我抑制住内心激动的心情,开始缓缓地向他讲述起了赋中的内容。在得到他的肯定后,我心中枯萎的树枝重新长出了绿芽,久积于心的羁绊也旋即解开。走出办公室的一刻,半空中残留的落日余晖洒遍我全身,仿佛是给我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此刻沁溢在心中是说不出来舒爽和惬意。

  (三)分别在即的不舍

  生命的叶子永远不会枯黄,逝去的青春仿佛是凋零的美丽。在时光的蹂躏下,昔日的记忆宛若潮水般逝去,难以抑留。恍惚间,又如雪花般骤然飞落。伸出手将它紧紧地握在手心里,顿时仿佛全都化成了水,在手指的缝隙里悠然而逝。

  至今尚能回忆起,在历界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和大合唱上,他总是竭尽全力的鼓舞着班级学生。在班级最终获得荣誉后,也随着我们一起欢呼,一起喝彩。他那时发自至内心的欢喜,溢于言表。虽说这样的场景虽已成昨日黄花,但记忆里的那种真切仿佛就在眼前。

  四年弹指而过,回首前尘,恍然若梦。这点零星的记忆,伴随着时光流逝,终将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以往对他产生的误解和埋怨,也都化作这清风逝去。恰恰是他的这种“不近人情,铸就了我性格中的不屈和坚毅。面对前方的坎坷,我总是倔强的微笑着,迈起铿锵的步伐,毅然向着前方走去。

  在怀着对今后生活的憧憬与幻想中,作别了自己朦胧的青葱岁月。展望未来,虽然长路漫漫,荆棘丛丛,但是有一双温柔的眼睛注视着我,给我平添无穷的勇气,走向绚丽的明天……

  
看过“情感散文”

2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