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游记散文

时间: 淑贤2 散文

  中国现代游记散文卷帙浩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游记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游记散文一:法兰西游记

  康有为

  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二夜,自德之克虏伯炮厂往法国。八时,汽车行,频渡河,汽车入船中而渡岸上。睨灯火楼阁,闪煜辉煌,经大城市无数。十一时到奥斯鹿林州,自此易法国车,车场闳大甚,关吏验行李讫而行。此州为普胜法时所割,城郭人民无恙,而主者易人。三十年前读《普法战纪》,至此见之,怆怀割据。自此入法境,皆普国用兵之地;惜深宵高卧,不克一一亲见之。二十三早六时,到巴黎矣。

  往闻巴黎繁丽冠天下,顷亲履之,乃无所睹。宫室未见瑰诡,道路未见奇丽,河水未见清洁。比伦敦之湫隘,则略过之。遍游全城,亦不过与奥大利之湾纳相类耳。欧洲城市,莫不如此。且不及柏林之广洁,更不及纽约之瑰丽远甚。其最佳处仅有二衢。其一自拿破仑纪功坊至杯的巴论公囿十余里,道广近二十丈,中为马车,左道为人行,右道为人马行。此外左右二丈许杂植花木处,碧荫绿草,与红花白几相映。花木外左右又为马车道。马车道内近人家处,铺石丈许为人行道,又植花木荫之。全道凡花树二行,道路七行。道用木填,涂之以油,洁净光滑。其广洁妙丽,诚足夸炫诸国矣。

  今美国诸大城市,胜处皆用此法。惟夹马道以树,树外左右以炼化石为人行道,仍荫以树,则为三条道。或树外再用马路二条,则为五条。柏林至大之衢名“嗹”者,仅中列花树一林,旁马行路又车行路,近人家处为人行路,仅六条,花林又少其一,皆不如巴黎也。

  今美、墨各新辟道,皆仿巴黎。道路之政,既壮国体,且关卫生。吾国路政不修,久为人轻笑。方当万国竞争,非止平治而已,乃复竟华丽、较广大、斗精洁以相夸尚;则我国古者至精美之路,如秦之驰道,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唐京道广百步,夹以绿槐,中为沙堤,亦不足以与于兹。他日吾国变法,必当比德、美、法之道,尽收其胜,而增美释回,乃可以胜。窃意以此道为式,而林中加以汉堡之花,时堆太湖之石,或为喷水之池;一里必有短亭,二里必有长亭,如一公园然;人行夹道,用美国大炼化石,加以罗马之摩色异下园林路之砌小石为花样,妙选嘉木如桐如柳者荫之;则吾国道路,可以冠绝天下矣。

  巴黎此道旁之第宅,皆世爵富商,颇有园林,亦有壮丽者,然不及纽约之十一矣。近园处则百戏并陈,傍晚时则车马如织。盖巴黎马车六万,电车二万。夕陽渐下,多会于是。士女如云,风驰雷骤。而电车疾速,马车少不及避,辄撞翻。绿鬓红裳,衣香人影。忆昔在上海大马路大同译书局倚栏而望,自泥城桥至愚园、西园等处,颇相仿佛,但逊其阔大耳。他时更筑丰、镐,别营新京,以吾国力之大,人民之多,苟刻意讲求,必可过之也。

  大约法之有繁丽盛名,乃自路易十四以来,世为欧雄。而路易十四欲以隐销封建,乃特盛声色之观、园囿之美、歌舞之乐,俾十万诸侯,乐而忘返,皆沉醉于巴黎,奔走于前后,而不欲还其荒山之宫垒以炼兵治民。所谓此间乐不思蜀,柔肌脆骨,非复能以雄武抗叛。而路易十四不折一矢,得以统一王国,因益以矜夸诸欧,成为风俗。至今游其市肆,女子衣裳之新丽,冠佩之精妙,几榻之诡异,香泽之芬芳,花色之新妙,凡一切精工,诚为独冠欧美。然此徒为行乐之具,而非强国之谋。路易十四以收诸侯,则诚妙术也。今沿其故俗,欲以与天下争,则适相反矣。人艳称之,法人亦以自多,则大谬矣。

  自埃及华表至百丈铁塔处,楼馆夹临先河,为故赛会地。赛会故宇宫馆十数所犹在,皆瑰伟诡异。长桥横河,金人、金凤十对,夹于桥,殆如汉承露台之金铜仙人掌,瑰丽极矣。过武库、拿破仑陵塔而至铁塔。铁塔高九百余尺,上侵云表。冠绝宇内。楼塔四脚相距百十丈,下为公园,士女掎裳游坐其间。埃及华表左右亦为公园,花木交荫,而戏园游场多列其旁。至夕电灯万亿,杂悬道路;林木中马车千百,驰骤过之,若列星照耀,荡炫心目。然电灯之繁丽,不如纽约之欢娱;杯论马车林木灯火连亘十余里,尚不如印度之加拉吉打焉。新赛会场,采法国之胜,而奇伟过之,然皆毁去。则宫馆楼观桥道之瑰犹存者,此地仍可称焉。此亦非妄有名者耶!

  自纪功坊至卢华故宫,则大戏院、酒楼、大肆咸在,道皆夹树,士女游者昼夜不息。全都公园大者十五,小者十,戏班十五。巴黎所称号繁丽者,尽在此矣。以吾见其百戏之园,万兽之囿,不如德甚。或谓巴黎之以繁丽闻于大地者,在其婬坊妓馆,镜台绣闼,其婬乐竟日彻夜。已领牌之妓凡十五万,未领牌者不可胜数。若其女衣诡丽,百色鲜新,为欧土冠,虽纽约犹仿效之。果若此,则诚可称。此则若吾国之上海耶?非旅人所能深识也。以吾居游巴黎之市十余日,日在车中,无所不游,穷极其胜,若渺无所睹闻而可生于我心、触于吾怀者,厌极而去。乃叹夙昔所闻之大谬,而相思之太殷。意者告我之人,有若乡曲之夫,骤至城市,而骇其日日为墟者耶?

  要而论之,巴黎博物院之宏伟繁夥,铁塔之高壮宏大,实甲天下;除此二事,无可惊美焉。巴黎市人行步徐缓,俗多狡诈,不若伦敦人行之捷疾,目力之回顾,而语言较笃实,亦少胜于法焉。吾自上海至苏百余里中,若营新都市,以吾人民之多,变法后之富,不数十年必过巴黎,无可羡无可爱焉!

  法自道光五年始开机器,晚矣;学问、技艺,皆远不如德、英。彼所最胜者,制女服女冠之日日变一式,香水之独有新制,首饰、油粉、色衣之讲求精美,此则英、美且不能解其侔色揣称之工,然吾何取焉!未远游者,多震于巴黎之盛名,岂知其无甚可观若此耶?若夫览其革命之故事,睹其流血之遗迹,八十三年中,伤心惨目,随在多有。而今议院党派之繁多,世爵官吏之贪横,治化污下,逊于各国。不少受益,徒遭惨戮。坐睹德、英、美之日盛,而振作无由。士人挟其哲学空论,清谈高蹈,而不肯屈身以考工艺。人民乐其葡萄酒之富,丝织之美,拥女之乐,而不愿远游,穷夜歌舞,惰窳侈佚,非兴国者也。

  法人虽立民主,而极不平等,与美国异。其世家名士,诩诩自喜,持一国之论,而执一国之政,超然不与平民齐,挟其夙昔之雄风,故多发狂之论。行事不贴贴,而又党多,相持不下,无能实行久远者,故多背绳越轨,不适时势人性之宜。经百年之数变,至今变乱略定,终不得坚美妥贴之治,徒流无数人血。今英、德各国,有所借鉴而善取之,则法国乎?为人则太多,自为则非也,其奈俗化已成,无有能匡正何?闻法人质性,轻喜易怒,语不合意,从君万曲梁尘飞。夫轻喜易怒者,野人之性也,法人犹未离之耶?德、英皆沉鸷,不轻喜怒,故强能久。二族之性,可以观其治矣。

  自埃及华表至铁塔,中间数里,临先河处,皆故赛会地。楼馆桥道,皆至华丽。华表前敞场千步,电灯林立,车马如云。赛珍遗馆,今犹存有二处。一必地宫,前临草池,四角崇穹,中为圆穹。一为忌连宫,以玻为瓦,周以花木,后临先河,皆最壮丽者也。长桥数四,一皆伟观。一直通拿破仑陵前之铁桥。其第三桥为亚力山大桥,尤当孔道,而奇丽甲天下焉。其广数丈,电灯繁多,夹桥两边。其两桥头之四角皆有华表,上立金人一、金马一、面为金凤,大丈余,光采照耀,十余年常新,想糜金无算焉。

  游记散文二:苏州的回忆

  周作人

  说是回忆,仿佛是与苏州有很深的关系,至少也总经过十年以上的样子,可是事实上却并不然。民国七八年间坐火车走过苏州,共有四次,都不曾下车,所看见的只是车站内的情形而已。去年四月因事经南京,始得顺便至苏州一游,也只有两天的停留,没有走到多少地方,所以见闻很是有限。当时江苏日报社有郭梦鸥先生以外几位陪着我们走,在那两天的报上随时都有很好的报道,后来郭先生又有一篇文章,登在第三期的《风雨谈》上,此外实在觉得更没有什么可以纪录的了。但是,从北京远迢迢地经苏州走一趟,现在也不是容易事,其时又承本地各位先生恳切招待,别转头来走开之后,再不打一声招呼,似乎也有点对不起。现在事已隔年,印象与感想都渐就着落,虽然比较地简单化了,却也可以稍得要领,记一点出来,聊以表示对于苏州的恭敬之意,至于旅人的话,谬误难免,这是要请大家见恕的了。

  我旅行过的地方很少,有些只根据书上的图像,总之我看见各地方的市街与房屋,常引起一个联想,觉得东方的世界是整个的。譬如中国,日本,朝鲜,琉球,各地方的家屋,单就照片上看也罢,便会确凿地感到这里是整个的东亚。我们再看乌鲁木齐,宁古塔,昆明各地方,又同样的感觉这里的中国也是整个的。可是在这整个之中别有其微妙的变化与推移,看起来亦是很有趣味的事。以前我从北京回绍兴去,浦口下车渡过长江,就的确觉得已经到了南边,及车抵苏州站,看见月台上车厢里的人物声色,便又仿佛已入故乡境内,虽然实在还有五六百里的距离。现至通称江浙,有如古时所谓吴越或吴会,本来就是一家,杜荀鹤有几首诗写得很好,其一送人游吴云: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戴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又一首送友游吴越云: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诗固然做的好,所写事情也正确实,能写出两地相同的情景。我到苏州第一感觉的也是这一点,其实即是证实我原有的漠然的印象罢了。我们下车后,就被招待游灵岩去,先到木渎在石家饭店吃过中饭。从车站到灵岩,第二天又出城到虎丘,这都是路上风景好,比目的地还有意思,正与游兰亭的人是同一经验。我特别感觉有趣味的,乃是在木渎下了汽车,走过两条街往石家饭店去时,看见那里的小河,小船,石桥,两岸枕河的人家,觉得和绍兴一样,这是江南的寻常景色,在我江东的人看了也同样的亲近,恍如身在故乡了。又在小街上见到一爿糕店,这在家乡极是平常,但北方绝无这些糕类,好些年前曾在《卖糖》这一篇小文中附带说及,很表现出一种乡愁来,现在却忽然遇见,怎能不感到喜悦呢。只可惜匆匆走过,未及细看这柜台上蒸笼里所放着的是什么糕点,自然更不能够买了来尝了。不过就只是这样看了一眼走过了,也已很是愉快,后来不久在城里几处地方,虽然不是这店里所做,好的糕饼也吃到好些,可以算是满意了。

  第二天往马医科巷,据说这地名本来是蚂蚁窠巷,后为转讹,并不真是有过马医牛医住在那里,去拜访俞曲园先生的春在堂。南方式的厅堂结构原与北方不同,我在曲园前面的堂屋里徘徊良久之后,再往南去看俞先生著书的两间小屋,那时所见这些过廊,侧门,天井种种,都恍忽是曾经见过似的,又流连了一会儿。我对同行的友人说,平伯有这样好的老屋在此,何必留滞北方,我回去应当劝他南归才对。说的虽是半玩笑的话,我的意思却是完全诚实的,只是没有为平伯打算罢了,那所大房子就是不加修理,只说点灯,装电灯固然了不得,石油没有,植物油又太贵,都无办法,故即欲为点一盏读书灯计,亦自只好仍旧蛰居于北京之古槐书屋矣。我又去拜谒章太炎先生墓,这是在锦帆路章宅的后园里,情形如郭先生文中所记,兹不重述,章宅现由省政府宣传处明处长借住,我们进去稍坐,是一座洋式的楼房,后边讲学的地方云为外国人所占用,尚未能收回,因此我们也不能进去一看,殊属遗憾。俞章两先生是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却都别有一种特色,俞先生以经师而留心新文学,为新文学运动之先河,章先生以儒家而兼治佛学,又倡道革命,承先启后,对于中国之学术与政治的改革至有影响,但是至晚年却又不约而同的定住苏州,这可以说是非偶然的偶然,我觉得这里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俞章两先生是浙西人,对于吴地很有情分,也可以算是一小部分的理由,但其重要的原因还当别有所在。由我看去,南京、上海、杭州,均各有其价值与历史,唯若欲求多有文化的空气与环境者,大约无过苏州了吧。两先生的意思或者看重这一点,也未可定。现在南京有中央大学,杭州也有浙江大学了,我以为在苏州应当有一个江苏大学,顺应其环境与空气,特别向人文科学方面发展,完成两先生之弘业大愿,为东南文化确立其根基,此亦正是丧乱中之一件要事也。

  在苏州的两个早晨过得很好,都有好东西吃,虽然这说的似乎有点俗,但是事实如此,而且谈起苏州,假如不讲到这一点,我想终不免是一个罅漏。若问好东西是什么,其实我是乡下粗人,只知道是糕饼点心,到口便吞,并不曾细问种种的名号。我可记得乱吃得很不少,当初江苏日报或是郭先生的大文里仿佛有着记录。我常这样想,一国的历史与文化传得久远了,在生活上总会留下一点痕迹,或是华丽,或是清淡,却无不是精炼的,这并不想要夸耀什么,却是自然应有的表现。我初来北京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好点心,曾经发过牢騷,并非真是这样贪吃,实在也只为觉得他太寒伧,枉做了五百年首都,连一些细点心都做不出,未免丢人罢了。我们第一早晨在吴苑,次日在新亚,所吃的点心都很好,是我在北京所不曾遇见过的,后来又托朋友在采芝斋买些干点心,预备带回去给小孩辈吃,物事不必珍贵,但也很是精炼的,这尽够使我满意而且佩服,即此亦可见苏州生活文化之一斑了。这里我特别感觉有趣味的,乃是吴苑茶社所见的情形。茶食精洁,布置简易,没有洋派气味,固已很好,而吃茶的人那么多,有的像是祖母老太太,带领家人妇子,围着方桌,悠悠的享用,看了很有意思。性急的人要说,在战时这种态度行么?我想,此刻现在,这里的人这么做是并没有什么错的。大抵中国人多受孟子思想的影响,他的态度不会得一时急变,若是因战时而面粉白糖渐渐不见了,被迫得没有点心吃,出于被动的事那是可能的。总之在苏州,至少是那时候,见了物资充裕,生活安适,由我们看惯了北方困穷的情形的人看去,实在是值得称赞与羡慕。我在苏州感觉得不很适意的也有一件事,这便是住处。据说苏州旅馆绝不容易找,我们承公家的斡旋得能在乐乡饭店住下,已经大可感谢了,可是老实说,实在不大高明。设备如何都没有关系,就只苦于太热闹,那时我听见打牌声,幸而并不在贴隔壁,更幸而没有拉胡琴唱曲的,否则次日往虎丘去时马车也将坐不稳了。就是像沧浪亭的旧房子也好,打扫几间,让不爱热闹的人可以借住,一面也省得去占忙的房间,妨碍人家的娱乐,倒正是一举两得的事吧。

  在苏州只住了两天,离开苏州已将一年了,但是有些事情还清楚的记得,现在写出几项以为纪念,希望将来还有机缘再去,或者长住些时光,对于吴语文学的发源地更加以观察与认识也。

  民国甲申3月8日

  游记散文三:五峰游记

  李大钊

  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督率第二十军,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胁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是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梁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梁。谷黍豆类也有。滦河每年泛滥,河身移从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它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它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它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它的破坏,看不见它的建设,却很冤枉了它。

  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陽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

  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

  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騷扰。还有“花会”照旧开设。

  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

  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的很,两傍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

  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丛森。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

  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

  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

  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杀风景。

  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

  
看过“游记散文”

2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