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时间: 淑贤2 散文

  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篇1

  喜欢刘墉,是因为他的朴实无华,更因为他的文字给人读后的无限深思……

  闲暇之余,又重读了刘墉。《萤窗小语》是他的早期作品。他善于以小见大,从生活的繁琐点滴中悟出人生的各种真谛,深入浅出,又耐人寻味。

  《戒烟》是文集中不太起眼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刘墉有一位“瘾君子”学生,某一日,忽未见其抽烟,于是询问何故,学生答曰:戒了!并笑言戒烟并非大不了的事,他早戒过好多次了。文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就是借着戒烟这阳的小事,在三言两语之中,道理已经清清楚楚地摆了出来:“把成功看得容易,将失败不当一回事,勇于发誓而怯于实践,这大概是人们的通病!”

  一段很直白却很实在的文字,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却说不来其中的奥妙。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理所应当,有着太多太多的不以为然,其实这就是生活,生活给我们很多,索走得也很多。

  就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书,讲述的却是贴近生活,贴近你我,贴近大众的一本书。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很多经典之处,让我们读者回味的亮点也是无处不在,这本书没有唯一的主人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更没有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但是,我相信,里面一定会有吸引你的地方。

  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篇2

  最近在读刘墉的散文集《纵横卷》,看他的作品时,我的思想会随着他的文字跳动,他并不把文字写的太过饱满,所以留给我了很大的遐想空间。读到其中一篇《你想一鸣惊人吗》时,我的心好像被狠狠的鞭策了一下,隐隐作痛。

  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是问句,但实际上应该这样理解,如果当机会来临,你却没有准备,你就不可能夺取成功,或者说是如果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算是机会来临了,你也不可能抓住它。

  能“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他“不鸣则已”的时候不断养精蓄锐;能“动如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的时候细细观察;能“一夕成名”的,必定在那“一夕”之前,有着千百个夜晚,暗暗地演练。所以平时不断给自己添加新的“血液”,完善自己的“装备”,才能通过“机会”这座桥梁,到达成功的彼岸。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成功就不会垂青于他,他只能眼巴巴的瞪着机会,对天长啸了。于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那些“一鸣惊人”的人曾为此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

  那么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总在抱怨,抱怨社会竞争压力大,抱怨工作不好找,抱怨机会难觅……可是,当机会真的光顾时,我们有没有完全的实力抓住它呢?所以,我们只有做到认真思考,认真学习,时时刻刻准备好自己,才能抓住机会,让成功垂青于我们。敲响心灵的警钟吧!成功不垂青无备之人!

  你我均知,人生如棋。可不知你曾想过:你还有多少棋子?你已有多少斩获?你是否应该更小心地,把所剩无几的棋子,放在最佳的位置上?

  我们总喜欢用棋局来形容我们的人生,黑黑白白的旗子在棋盘上纵横交错,编织成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但如此美丽的棋局常常暗藏杀机,一个棋子的偏差,有可能让我们输的落花流水;过多的顾虑,也许会让我们错失良机……

  人生如棋,我们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许多人不会对棋产生兴趣,甚至连棋子的数量也不知。如此,我们与高手对决之时又有几分胜算?我想,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勇往直前的勇气,。若我们落子时犹犹豫豫,摇摆不定,不知会错失多少良机,不知会埋下多少祸患,不知会酿成多少灾祸。不如勇往直前,与高手们直接短兵相接,或许,还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不过,我们可能会赢,可能会输。赢了,万事大吉;输了,也要尽力与之同归于尽,也不枉称为枭雄……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放手一搏,背水一战,或许,我们就能走向重生的涅磐。

  人生如棋,我们需要的是旁观者清的谋士。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可在人生的棋盘上棋逢对手,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功力差些的人,找几个参谋,常能开创好的局面。我们要记住:如果我们没有参谋,必是很孤独的棋手。

  人生如棋,在棋局中要的是努力。不要轻易的说放弃,因为每个人才那么一局而已。你也许累了,你也许倦了,你也许认为没希望了,这时候我希望你还记得“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篇3

  春节期间放长假,陪儿子去书店买书,顺便自己也挑了两本。我选的是台湾作家刘墉的两本很轻灵、隽永的散文集。一本是《聆听心灵的声音》,作者“以才子之思,诗人之情,轻灵之笔,写透古典文化的韵味,写尽灵魂澄澈的透明”。《聆听心灵的声音》共收录了刘墉的39篇文章。另一本名曰《做个积极寻梦的人》,作者“有积极入世的超越,有悠然出世的超脱,有冷眼向洋的极寒,有冲破冰河的极热——这就是人生的均衡”。 《做个积极寻梦的人》中共收录了33篇文章。两本书封面和内文设计的很独特,装帧的也很美,图文并茂,淡雅沁心,让人很是喜欢。细细读来,感觉更好,文章中不仅文字写的很优美,书中的插图也很精美。美图配美文、美文衬美图,真的是相得益彰,可以算得上是两本很难得的好书。

  书买回家,就舍不得放下,用了两三天的时间,把两本书细细的读了一遍。读后感触颇深,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有才华的人呢?不仅是画画的好,文章也写得那么美,真的是羡煞人也。许多人在一生当中,做一件事都做不好,而刘墉却是能画也能文。

  两本书细细拜读完了,心中却久久不能平静。多年以来,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我还没有这样仔仔细细地读过几本。我一直在回味,一直在思索,一直在感叹。感叹之余便有了一些深刻地感想。

  感想之一:一个人童年时代遭遇生活的磨难,未必就是一件坏事。

  对自己生活中遭遇的磨难不要抱怨、不要逃避,要勇敢地面对。也许童年时代生活的坎坷,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刘墉九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自此刘墉不仅仅失去了父爱,还饱尝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失去了父亲,也就失去了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刘墉和母亲过着贫寒、困苦的生活。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不幸一次次降临到刘墉和母亲的身上。十三岁时突遭大火,家里仅有的一些家当和房子一起被彻底烧毁;好不容易在原来的地方自己盖了间房子,却是漏风又漏雨;他们的住地要拆迁建新房,父亲原单位的人要求他们搬离住所,却不给这孤儿寡母安置新的住所。等等。然而,这些生活中的磨难,没有吓倒刘墉,也没有压垮刘墉那坚强、勇敢的母亲,反倒让刘墉和他的母亲变得更加坚强。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母亲呵护着刘墉,而刘墉很刻苦的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名画家和名作家。

  正如刘墉在《聆听心灵的声音》中开篇文章《疾风骤雨话当年》里所写的那样,“我生命中的经验告诉我,没有永恒的快乐,没有真正的完美。” 也许刘墉年少时的坎坷,再一次印证了孟子所说的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感想之二:中国古典文化是一个人深厚文学修养的基础。

  看刘墉的文章,很佩服他的所写的文字之美丽,很喜欢他行云流水一样的文章,很喜欢浓淡相宜的中国画插图。看刘墉的文章让人心静,让人淡泊以明志。能启迪人的思想,涤荡人的心灵。看他的文章总让人感叹他的文化功底之深厚、思想表达之精准,尤其是他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根基,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文章中,许多古代文学大师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张口就出,而且引用的恰到好处,令文章增色不少。

  想想一个人的文学水平的高低,与这个人的古典文化素养是很有关系的。从小对中国古典文化内容的学习,将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在大陆的中小学,曾几何时,崇尚理科、轻视文科,不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学习,造就了许多人对自己国家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无知,造就了许多人文字功底的差强人意。而多年以来,台湾地区一直比较关注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学习,因而出现了许多像柏杨、李敖、刘墉等这样的,一些有思想,文章写得很好、很耐读的人。

  我想,像我们这样的人,之所以文章写得不够空灵、不够隽永、不够飘逸、没有内涵,还是因为自身的文化功底太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太少。如此看来,一个人从小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感想之三: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

  不论是从刘墉的书中看到,还是在其他作家的作品中读到,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一些坎坎坷坷、波波折折和不如意存在。但是,不论怎样,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应该积极地面对人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积极、坚持不懈地追求。

  近年来,似乎我的心有一些疲乏了。正如刘墉在《聆听心灵的声音》中的文章《万事不关心》里所引用的王维的诗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那样,常常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念头。也许我就像刘墉所想的那样,“想自己是不是老了?”即便不是年龄上的真老,那也是心态的衰老了。那还没有长出皱纹的颜面,却掩藏了内心深处瑟瑟的苍老。不知道还有没有谁,会对我猛喝一声:“我劝天公重抖擞”?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次焕发自己的青春,焕发热情,让心中充满激情,让心中永存好奇,像刘墉那样,“做个积极寻梦的人”。

  感想之四: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美,只要我们用心去体味。

  两本书,72篇文章,所描述的都是刘墉本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许多在普通人眼里都是稀松平常的事,也如过眼烟云似的留不下多大印象的景致,却被刘墉描述的出神入化、惟妙惟肖、令人神往。如:《秋的感怀》、《病中吟》、《丽莎》、《当你睡醒的时候》、《鸢尾兰》等等。让人感觉刘墉笔下所描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景,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神往。似乎刘墉天天都生活在美丽缥缈、充满温情的天堂仙境中。其实,刘墉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每天遭遇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刘墉用眼睛、用头脑发现了这些每天发生的事、每天看到的景中所蕴藏的美丽,而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些事、这些景中的俗气和平庸。

  其实,从同样一件事和景中,看到的是美丽还是平庸,这与观察者的心境有关。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并且是善于观察的,那他一定会从平庸的事物中发现美丽。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是颓废和消极的,那他只能从美丽的事物中看到平庸。

  以上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希望你喜欢!

  
看过“刘墉的散文集读后感 ”

2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