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登长城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代伟人的呼唤,沉淀在心田里。关于登长城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登长城的散文篇,希望对你有用!

  登长城的散文篇1:三登长城记

  金秋十月,我有机会第三次在北京登临阅读了古长城。

  三十年前第一次登八达岭长城,我正值青春年少血气方盛,打开国门看世界中感觉修筑防守的长城就是消极封闭锁国、不思谋冲出去开疆辟土却筑墙等挨打就是没出息。站在长城高处望关外大好河山,我想起了成吉思汗气吞万里如虎的铁骑;在刺骨寒风中抚摸着残破的墙砖,我想到了哭长城的孟姜女。我甚至感觉长城当是我们民族懦弱的见证,是劳民伤财封闭落后的记录。站在长城上,我没有激情飞扬而是几多的愤懑,加上当时的相关设施和服务都尚差,那次登长城我并没有产生多少正面印象和认识。

  几年前第二次登八达岭长城,我已人到中年。在深秋平和的斜阳下,从北坡登上第8个烽火台,望着沿山脊蜿蜒远无尽头的长城,我被这工程的浩大深深的震撼。有个存争议的说法是,在太空可见地球上两大人工建筑之一就是中国的长城,可见,它几已成了在星际间传递人类文明信息的标志性符号。在生活的磨砺中我也知道了,一个民族不征服他人不为耻,不守住自己的底线才可悲,修长城就是守住自己的底线。在冷兵器的时代,长城除可防御,在入侵者破关攻入后,还可用于调动军队对入侵者形成阻击和包抄,因此它的有效作用绝不应低估。我们祖先能创造出至今还影响着世界的兵法,他们肯定也知道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但这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对垒中谁不想以我为主去掌控主动,但没有实力能做到?那次在长城,我被先辈们修筑长城的雄才大略而折服,并深深感慨“不到长城非好汉”!

  日前的第三次登临是到“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我攀爬到了13号烽火台。因是跟从一个企业管理研修班,登临中我便自然地时时想,这浩大工程虽不是一次性地完成,但其构想决策需要何等的气魄?没有现代勘测器具却能做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设计,其合理性千百年后的今天仍令人感叹。那些险峻处今天我们攀爬都吃力,但当年靠人背挑扛抬、靠山羊毛驴驮载砖石灰木,还要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构筑法,这千千万万人的动员和组织、资源和工期合理的调配,其中的智慧我们除了赞叹还该怎样的汲取和升华?!

  长城让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悠久沧桑,我们是长城修建者的子孙,怎样“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怎样构建和固守住我们心灵中的长城并籍以跨越创造实现“中国梦”,长城在期待,历史在注视着我们!

  登长城的散文篇2:初登长城

  国人对长城有着浓厚的感情,在大家的意识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富遗产和文化精神的象征。能够站在长城上瞻望一番便成了很多人的梦。

  我也一直在做着这样的梦。第一次和长城相识是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那时候,每天都要翻开书本,昂起头,张大口,看着天空,漫无目的地大声朗读,“长城,故宫,天坛……”偶尔低头看看手里的书本上画的红彤彤的长城图片,感觉它像一条龙一般,蜿蜒着爬在了大山上,它似乎离我很远,但是它却显得很大、很伟岸。

  后来,我在电视上、网络图片上也陆陆续续地看到过很多次长城,感觉如初。直到去年夏天,我才真正靠近了长城,记忆中、图片上、电视里、言语中的长城活生生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我惊喜不已。

  我第一次仰望过、登上过、抚摸过的长城并非是著名的北京八达岭长城,而是在西部戈壁上的嘉峪关长城。远看,它真的犹如一条巨龙一般,托着黄色的巨大身子,在蓝天的照耀下,在微风的轻佛中,在辉里透着黑的大山上缓慢地爬行者,时不时还扭动一下身子,吃力地转个弯。我想,这条巨龙的确是在缓慢地爬行者,缓慢到我的肉眼看不到它在移动,它在年轮的转盘里慢慢移动,在岁月的山头上爬上翻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来回穿梭。经历了岁月考验的它,也应该累了,需要休息,需要忘记,需要安静,毕竟,它看到过的,它见证过的,它经历过的,它记录过的内容很多,很多。

  带着憧憬、敬佩的心情,我慢慢地靠近了它。当我走近它时,它变得更加伟岸,更加雄壮,斜停着身子,高傲地俯视着站在身下的我,俯视着身下的一切。此时,它在想什么,我又想怎么样?我屏住了气息,静静地,悄悄地靠近它,想听听它在说什么,想听它应该相当庞大的心脏的跳动声和应当相当宽广的血脉的流动声。可听了很久,除过耳畔的风声和叽叽喳喳的游人的声音外,我似乎什么都没有听到。

  既然听不到,那我索性就登上去,走到它的身上去感受一番。可当我站在它坚硬的身子上时,我震惊了。它这么硬朗、如此厚实的身体,需要多少个人的努力,需要多少滴汗水的铸造,有需要多少鲜红的血液的浸泡而成?我回答不上来,它也没有告诉我,我身边,它身边的一切,都保持了沉默,都不愿意说似的。于是,我慢慢地伸出了手,小心翼翼地将双手放在它的身体上,看着一道道裂痕,摸着它的毛发,触摸着它的皮肤,是因为它的坚硬,还是因为我的小心,让我的手心里冒出了汗。这汗珠子和着它身上的尘土,形成了一小片泥,粘乎乎地切在我手上不肯下去。我想此时,我是不能也不想把这粘乎乎的东西从我手上清除掉的。我也想,到此的每一个人也应该难以忍心清除的。难道仅仅是因为这现和的泥的粘度?

  脚下的是已经被磨光的石阶,手边的是被岁月涂黑了的墙体,眼前依然是向着远方,向着更高处缓缓挪动的身体。我索性不再思考什么,加快脚步,一鼓作气,冲上了一个制高点的烽火台。置身其上,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烽火戏诸侯的典故。站在烽火台上,或者说是站在长城上,最适合望远。

  我睁大了眼睛,向着远方望去,蓝蓝的天空下,一行杨树在风中左右摇晃;白云映衬中,稀稀拉拉的几簇花草也显得格外精神;远处,辽阔和豁达并存;远方,白云与蓝天相接。转个身,一边是山,一边是戈壁滩;一边是关内,一边算关外;再转个身,屏住呼吸,脚下,叮叮当当地抡锤声,吆喝声慢慢升起;远处,千军万马的呼喊声伴着西北烈风呼啸而来,直抵着历史的铜墙铁壁不停地撞击。撞击的声音,跑进了人们的记忆力,写进了书本中,演在了电视上。

  返回!得赶紧返回,不仅仅是因为快速的攀爬而身体乏力,也因置身于此,顿感渺小;置身于此,对长城的感情要比从书本上看到时的感情复杂,多变,搅人。

  返回的途中,我如大梦如醒。

  登长城的散文篇3:登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代伟人的呼唤,沉淀在心田里很深,因此登长城变成了永久的向往。没想这次嘉峪关的意外滞留,转瞬间成就了我的登长城之梦。

  买上车票,算算离乘车的时间还有三个多小时,足够登长城一望,亲近一次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也是了却一个心愿。打车出城,向南六公里就到了关城前,“嘉峪关”的字样雄浑飘逸,显示出我天朝古文化的庄重与雄浑来,就像这万里长城一样,自西向东蜿蜒而去,临水驾岭,依山锁险,显示着自己的伟岸与严肃,这就是我梦中的长城!

  忙不迭地登上关楼俯视,游击府、官井、关帝庙、戏台、文昌阁被仅仅地围在关城里,静默在历史的沉淀里,供远途而来的人们倾听历史的回音。雄伟的城墙东向酒泉西向玉门关依险延伸而去,与箭楼、敌楼、角楼、城垛、烽燧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守护着西部苍茫大地。

  向西眺望,远处的玉门关淹没在戈壁荒漠的云烟中,已悄无声息。黑山却像一座黑色的铁塔,引领着黑山湖强力地支持着嘉峪关城,使一方历史的关隘延续了600多年,并依托关隘形成了长城文化旅游与现代工业双马齐驱的西部城市---嘉峪关市。数十万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以勤劳和坚韧丰富着他们的生活,以热情和宽厚接纳着南来北往的旅者。

  据文史资料记载,现在的嘉峪关长城建在明代,比山海关长城早建了九年,也就是说先有嘉峪关守大漠,后有山海关望大海。回望历史,长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期,那个时代就有秦长城、燕长城、赵长城之说,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后历朝历代对长城进行修葺、维护、连接,尤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筑城工程最为浩大,影响最为深远,后人还演绎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悲壮故事,但这其实不是长城惹的祸,而是秦的暴政惹的民怨沸腾。

  但面对历史去客观地讲,在冷兵器时代,长城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对阻隔游牧民族的袭扰,确保天下苍生生活安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明代,火炮已经在战争中发挥出明显的击杀威力,但那个永乐大帝依然下令修复长城八千多里,那是因为长城还依然在发挥她的作用,否则任再残暴再昏庸的皇帝,也不会劳民伤财修长城玩,因此后世借长城鞭挞秦始皇的说辞多少有些感情用事的份。

  其实长城就像那埃及金字塔一样,在当世还有一个潜在的社会稳定功能可以说道说道。每个王朝的建立,都会有一支支英勇善战的部队作为支撑,但王朝一旦建立,社会趋于稳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部队退役的那些经历过浴血奋战的勇士这时候就成了统治者的麻烦事,而社会经济的恢复又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一下子吸纳不了如此多的壮劳力,于是统治阶层便奇思妙想一些对国家有用的浩大工程来做,一方面稳定自己的国家机器,另一方面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以缓解王朝建立初期的社会矛盾。

  从这个意义上纵观历史,人类的幸福在人的智慧与欲望,人类的灾难也在人的智慧与欲望,这与那山川河流无关,这也与贯穿东西的浩大的长城无关,与遍布五湖四海的楼台琼阁无关。那些有形的建筑事物,只是过往之人智慧和汗水的遗存,只供今人凭吊而已。

  因此上,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释、道都主张人们规范行为、抑制欲望,为的是人类少给人类自身带来可预期的灾难,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地抑制自身的欲望呢?于是有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于是有了汉魏晋隋唐元明清,期间还有个南朝、北朝,五胡十六国、北宋、南宋,还有数不清的农民起义的领袖,从陈胜吴广到黄巢,从宋江方腊到洪秀全,那一个不是上刀山下火海,那一次战争不都是给我们带来堆积如山的尸骨作为记忆?

  站在夕阳夕照的嘉峪关城墙上,我望着远方的荒漠、田园、湖泊、雪山,打开记忆的思绪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幸运的是,在嘉峪关关城里不大的一块土地上竟然建有文昌阁,在这军事味道浓郁的一角,竟然不忘崇文,看来当初戍边的将士是多么地向往和平啊!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类若想永久地享有和平与幸福,就得冲淡自身的欲望。可依赖欲望生存发展的人类啊,那冲淡欲望的智慧法杖又会在哪里出现呢?是宇宙吗?是太阳吗?是江河山川吗?是现实的财富吗?答案显然都不是。

  因为控制人类欲望的还是人类自身。

26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