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蝉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蝉就是俗称的知了,它广泛生长在农村。那关于蝉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蝉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蝉的散文篇1:蝉

  在兰州,整个夏天都听不到蝉的叫声,少了一份夏天的感觉;在故乡,整个夏日蝉鸣声不绝于耳。其实,少了蝉的夏天,不仅仅是少了视觉上的一种声音,也少了很多乐趣。

  蝉,在没有蜕皮之前,老家人叫爬猴,为什么这样叫,大概是因为外形像猴子,又是爬行吧。爬猴可以吃,不知道是从哪一代人开始的,但是从小的时候起,每年夏天,家家都会吃爬猴。爬猴的吃法比较简单,如果是数量比较少的爬猴,直接在做饭的时候往灶边一放,烤熟了就能吃。如果爬猴比较多,勤劳的母亲们便把爬猴洗干净,或是直接放在油锅里炸,或者拌上面粉炸,焦香可口。

  抠爬猴、摸爬猴,从夏季傍晚开始,到几点结束就不得而知。爬猴要从地下爬出来,在未完全爬出来之前,地上会有一个小小的薄洞,眼尖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爬猴洞。抠爬猴就是在天还没有黑的时候,从地上找爬猴洞,找到一个小洞,拿手指头轻轻一抠就知道是不是爬猴洞了,真正的爬猴洞是很薄的,一抠就是一个小小圆圆的洞,浅的就直接能看见爬猴了,不是的话,就抠不动了。

  傍晚是归家的时候,大人们结束了地里的辛勤劳作,慢慢悠悠的回家,看见路上有个小洞,也会去抠一下,说不定就是一份意外的收获。儿小孩子则是以抠爬猴为乐趣了,为了防止有的爬猴洞太深,不能把爬猴拿出来,抠爬猴的小孩会带上一把小铲子,不管多深的爬猴洞,都能把爬猴刨出来。另外一个经验是在空爬猴洞旁边找新的,即所谓的“印”,意思是一个爬猴会引出其他的爬猴,在空爬猴洞旁边拿小铲子铲起一层土,也是能发现新的爬猴洞。

  抠爬猴是在天未完全黑的时候,等天完全黑了,看不见地上的爬猴洞了,就是摸爬猴的时候了。不知道为什么,爬猴千辛万苦从地底下爬出来,还要再爬到树上去,这个过程不仅是让爬猴多爬一段路途那么简单,在爬上树的过程中,也多了几分危险。摸爬猴就是沿路走,只要看见树干上隐约一个凸起的小黑影,就摸一下,几乎就是奋力向上爬的爬猴了。没有电视机的时候,晚饭后几乎全家都会去摸爬猴,既能打发时间,也能饱口福。农村小路多、树也多,每条小路上前后能有几批人路过,即便是别人刚摸过的树,也会有新的爬猴上来。

  一般到了晚上八九点,玩儿了一天的小孩就没有了精神,大人们便也随着孩子回去休息了。也有特别喜欢吃爬猴,或者是特别喜欢摸爬猴的人,拿着手电筒和长竹竿,摸到十一二点,拿手电筒是可以照的更清楚,拿长竹竿是把已经爬到高处的爬猴打下来。一天的抠爬猴和摸爬猴,少的能找到十几个爬猴,多的可以找到四五十个爬猴,这些爬猴都会成为第二天的盘中物。

  印象中,王庙才附近的爬猴是最多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也慢慢的变少了,现在想想,找爬猴的人那么多,肯定是不利于爬猴繁殖的。上大学后,暑假回去,我是再也不去摸爬猴了,偶尔在家门口找到一两个,也不敢吃了,甚至不敢想象,小时候为什么会觉得那是美味。

  到现在,我也好奇,爬猴在地底下,是如何知道外面天黑了呢?它为什么不在白天爬出来呢?爬猴为什么从地底下出来非要爬到树上去脱皮呢?如果我是爬猴,我就悄悄的,晚一点再出来,找个黑暗的小角落,悄悄的完成脱变。

  关于蝉的散文篇2:蝉

  走在路边,一直站在芒叶上鸣叫的小蝉突然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心情万分惊喜,仿佛发现了宝物一般,变小心翼翼地慢慢地向它靠近。大概是蝉的听觉不灵敏的缘故,我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地一按,一只小蝉就可怜兮兮地落在了掌中。这是一只刚羽化的绿蝉,它很小,却非常可爱和灵活,黑得发亮的三只单眼,硬朗的身躯上有着一副近乎透明的翅膜,如果观察得再仔细些的话,就会发现在翅膜上有着明显而清晰的翅脉。怪不得古代的人经常以蝉作诗,无论是朱熹的“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还是陈允平的“鬓蝉似羽,轻执低映娇抚”,都是那么的美。在我手上的这个东西实在是一个特别的生物,是文人用于赋诗的美妙意象啊!

  在触摸着绿蝉的身体的时候,我便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思考,这只小蝉曾经是有过多么艰辛又漫长的蜕变过程才拥有如今的样子。它由一只幼虫在土中带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它如何在这黑暗的空间中度过孤独,如何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求得生存,又是如何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与脱壳?它就像上帝派来的一个使者,给予大自然以美妙的歌声,使夏天更完美。它完成使命之后,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哦!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我想,这样一个短暂又细小的生命,这样一个顽强又卑微的生命,它是令人敬畏的。

  比起蝉的生命来,我在这时间能停留的时间是不是更长一些呢?毕竟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是不是应该在现实面前少一些吐槽和抱怨,多一些理智与行动?是不是应该在失败面前少一些自卑和气馁,多一些自信和鼓励?是不是成功面前少一些骄傲和自满,多一些谦虚和矜持?是不是应该对身边的人少一些冷漠与无情,多一些真挚与关怀?而且生活不仅只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趁自己还年轻,除了认真对待生活,还要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去跳伞和蹦极,例如去西藏支教,例如去向往的北欧旅游…请让我不妄活在这世上,在自己变老后,还能跟别人讲起那些值得怀念的,有意义的东西吧!那时候的心境,或许就会有海子所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份舒适与坦然吧。

  关于蝉的散文篇3:蝉

  艳阳当空,门前的树上有个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凉风习习,我躺在父亲的凉椅上,悠然自得地过着周末。

  “爸爸爸爸,树下有一个蚯蚓洞,我们用树枝一挖洞口变大了,里面会不会住着一条蛇?”女儿跑到我跟前,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女儿一回到农村,就四处撤欢,和村里的小朋友玩的不亦乐乎,她学会了许多我小时候做过的游戏,认识了很多农作物,学会了如何剥青皮核桃,知道怎样从葡萄架上找到提前成熟的葡萄。

  “这里面住着一只知了”。我告诉她,树下的小洞里一般都会住着知了,用小棍拨开洞口,洞就会变大,如果继续挖,就能挖到知了的幼虫。

  “知了不是住在树上吗?怎么会跑到土里去?”女儿很是不解。

  我告诉女儿,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雌蝉会在树枝上产卵,之后就掉到地上,钻进土里,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经过几年缓慢的生长,在长大后便爬出地里,在树干上蜕掉外壳,变成知了,飞上天空,在炎阳天里将歌声洒满大地。到了秋天,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就会慢慢地死去。

  “什么?三年成长才能唱一个夏天?”女儿的语气里充满了遗憾。

  “是的,世上的事物大多如此。”长久的坚持与守候,换来的美好结果往往很短暂。而且,不是每一次守候都会有好的结果。

  我告诉女儿,在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大清早起来,看到树上正在退壳的蝉,忍不住跑去帮它,就是这一个小动作,却破坏了蝉正常的蜕变过程,使它的翅膀无法完成正常的发育,最终无法飞上天空。

  后面的东西,女儿完全不感兴趣,我还没说完,她早就和小伙伴们跑到一边玩去了。

  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人生的坚持,是为了那一个未知的结果?还是应该享受旅途中的快乐?

  对于伤害你的人心存怨恨?或者,他只是为了帮你走出困境。

  
看了“关于蝉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写蝉的文章

2.关于禅意的散文

3.林清玄带有禅意的散文

4.关于莲花的名家散文

5.关于梅的散文

2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