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古都西安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文化底蕴浓厚。关于它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古都西安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古都西安的散文篇1:古都西安一游见闻

  一、旅途

  今年清明节放假三天,朋友老于热情相邀,借着他们亲戚专程去西安保修车辆的机会,我和他们夫妻俩一块搭车顺道去陕西一游。虽然仅仅一天时间,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没能一一饱览这座城市的多处自然人文景观,也没能充分感受当地悠久厚重的文化民俗,但是那珍存于相机里的数百张留影,以及内心里那股激越奔涌的怀古情愫,却无不记录着我们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所感。好多天过去了,回想这段旅程,内心冲动之至却又无从说起。然而闲暇时候,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却都是大雁塔、古城墙、贵妃后花园、寒窑、芙蓉园……一切的一切都使人不能不一吐为快。

  那天,一大清早天气就显得阴沉沉的,只见一阵阵透着寒意的春风呼呼地吹着,漫天的尘土随风肆虐,树冠是斜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而干冷的空气中似乎还挟裹着丝丝湿意,难不成真应了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意境,天要下雨了吧。大概老天爷也在感念先人们像那蜡烛一样,忙碌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儿孙的幸福燃尽自己的恩德,准备用感恩的眼泪表达自己对先辈的怀念之情吧。就在这普天民众感怀祖先恩德期盼先人恩泽的氛围中,六点钟我们就启程了。

  一路上,大概是因为车主是我们多年的老领导的缘故吧,我们旅途中全然没有了以往出游时的轻松愉快、欢歌笑语,连平常幽默风趣,走到哪里就一路搞笑到哪里的老顽童一样的老友,似乎也没了以往的激情,只是有一句没一句的和我们拉着闲话。而我呢,因为以前很少和老领导在一块扎堆谈笑,感觉上总是有点放不开,所以对老领导始终有一种敬畏之感。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坐着人家的车子就好像欠着人家什么似的那种说不清的别扭。说起来也可能有点搞笑吧,也许别人倒根本没什么想法,我自己心里却老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看来和人相处也是对人性的一次考验啊。因为假期里高速公路收费一律停止,所以从泾川县城一出来,转上福银高速公路,我们就一路疾驰,除过在永寿梁的一处服务区稍做停留方便一回之外,沿途基本上没有停顿。下了永寿梁,进入彬县境内,这时透过车窗望去,只见路边的树木一闪而过,徒留一路“刷刷”的风声忽远忽近地穿过窗玻璃,使人对“风驰电掣”一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沿路的风景,在飞速前行的车辆中,根本没机会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只有那远方隐隐约约的群峰,以及山脚下树木环绕、云雾缭绕的村庄,才使人对八百里秦川约略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原本我们打算到乾陵一游,亲眼目睹武则天陵寝的宏伟雄峻,也把我们对武则天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帝王的书本印象,与现实的皇帝陵寝的历史记忆做一近距离的对比契合,印证历史,感悟轮回。然而,老领导曾游过乾陵,提到光门票就要两百多块钱,老于就提议干脆到西安游一回算了,我也觉得太费钱,就一口响应。就这样,又是一路狂奔,中午十一点多的时候,终于到达西安。

  二、游踪

  对我而言,初到西安城,真的是有如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般,看着啥都觉得新鲜,可是透过车窗望去,前瞻是高楼,后观也是高楼,左瞥是街道,右瞧还是街道,加上街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车子每逢红绿灯就得走走停停,左拐右转,弄得我还真的是连北都找不着了。有意思的是,老领导曾多次来过西安,按说应该轻车熟路,然而按着车上“GPS”导航系统的指点,走过来不合适,走过去也不合适,也是折腾了好大一会儿才到达修车的地方。以往我从没去过4S汽车专卖店,那天跟着老领导进到里面,首先感受到的是店里有很多分区,有保养车辆的,有专修车辆的,还有专门给客人提供休息消闲的场所,可真是全方位配套服务。其次,就拿休息区来说,那里面既能上网,又有健身器材,还有专门的服务员接待客人,送上免费的饮料,进门有接,出门有送,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使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可见大都市里的商家经营有方、服务到位,难怪生意这么红火。因为老领导还要等着保养车辆,所以我们几个享受了一杯饮料之后就和老领导分手直奔城区的几处景点而去。

  我们参观的第一处景观是著名的钟鼓楼广场。因为近距离观赏也要买门票,所以我们只能站在广场上,通过肉眼和相机,粗略地从外形上对钟鼓楼进行瞻仰了。只见钟楼和鼓楼相对而立(初到西安,没方向感,辨不清东西南北),建筑结构都是砖木结构,从下而上依次由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基座是青砖砌成的,四面正中各有一孔拱形门洞,与四条大街相通,应该是有四通八达的寓意;楼体是木质结构,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红色明柱回廊,四面的门扇、窗棂、斗拱、梁柱都是雕花或者彩绘的,图案优美,古色古香;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檐角有兽吻,屋脊有异兽,均为重檐;宝顶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光,金壁辉煌,整体建筑风格体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色。不同的是,钟楼的楼层正中悬挂着一口铁铸大钟,而鼓楼上则一字儿排列着数面大鼓,两座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体现了“晨钟暮鼓”这一主题,两楼遥相辉映故有“姊妹楼”之称。唐代诗人李咸用诗云:“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即是对两楼的精恰写照。欣赏了钟鼓楼堪比天工的建筑艺术,感受了“晨钟暮鼓”的来自远古的幽远余韵,西安小吃一条街美味佳肴的香味,似乎也是香飘十里之外,惹得我们饥肠辘辘了。

  到了回民巷小吃街,眼前的景象可真是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长长的街道上,各种特色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整个街道上空都充溢着饭菜的香味,不由人不馋涎欲滴,唯有饱餐一顿为快。慕名而来的各方游客摩肩接踵、挨挨挤挤,或驻足品味,或摄影存念,简直就是人的海洋,香的世界。诸如老孙家羊肉泡馍、凉粉、酿皮、擀面皮、麻辣烫、锅盔、手工面、烤肉串之类的小吃倒算不上新鲜,可是像“裤带面”、打糕,土耳其烤肉夹馍等等这些特色小吃,要么就是只闻其名,要么就是见都没见过,可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好不容易挤到老李家面馆,(面条的名字有特色,可惜字库里找不见,只得用上通常的叫法——裤带面)又是买号,又是等叫号,排了好长时间的队,终于吃到了西安有名的小吃——“裤带面”,好大的粗瓷老碗,既宽又厚的“裤带面”,确实有特点,但吃起来口味也一般般啊。我觉得我们甘肃的“大头片片面”,特色口味和裤带面有一比,只是面条的长短不同,没有竖起牌子而已。

  西安是有名的帝都,历经多个朝代的轮回更替,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盛唐时期经济文化都是一个鼎盛时期,无疑会有很多时代的遗迹,值得我们去欣赏,值得我们去感怀。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更使这座大都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的繁荣更进一步地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融合,大唐芙蓉园、贵妃后花园、王宝钏寒窑等景观,更是引人流连、浮想联翩 。我们搭乘了一辆出租,那个女司机很是热情,也很健谈,一路上她边驾车边给我们介绍西安各处的风景名胜、民俗风情,也确实受益匪浅。站在**大桥上,极目望去,只见贵妃后花园浩浩的湖面上,碧波荡漾,轻舟流连,湖边绿树成荫、柔柳轻拂,一条巨型神龙昂首扬爪、口喷龙涎,似普降甘霖、救济苍生。湖心岛上有一座屋顶形如飞燕的屋子,据说是当年唐玄宗金屋藏娇专供杨贵妃游玩娱乐的深闺,又名“燕子屋”,无疑都会使人联想到帝王贵妃旷世的浪漫与激情。桥的另一面则是爱情主题公园,石砌的墙壁上尽是象征爱情主题的浮雕,虽然离的远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隽永的爱情浮雕,“孔雀东南飞”令人感佩凄惶的幽幽情愫,还有那情坚如磐,苦守寒窑的王宝钏的爱情传说,传递给人们的只能是——爱,并不是传说。有趣的是,这一路上,女司机为了替商家做宣传,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几次把我们带进玉器专卖店,服务人员的那份热情周到,讲解促销的细致入微,还真是令人佩服。只可惜我们囊中羞涩,加上对玉器一窍不通,生怕上当受骗,所以尽管店员们使尽浑身的解数,极尽热情,最终我们还是没买一件。现在想起来,东西没买,可是我们饱览了那么多精美的玉器,了解了那么多的有关玉器的知识,也算不枉此行。

  早在历史上,芙蓉园就是帝王们娱乐消遣的皇家园林御苑,它既是建筑艺术的大集成,又体现水天一色的自然风貌,还向人们展示民俗、茶艺、唐诗宋词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大唐芙蓉园,巧妙地利用各种表现形式来充分、自然地展示盛唐文化。进入芙蓉园,每个建筑和各个景观都有着迷人的典故传说。漫步其间,高大的古典建筑与粼粼波光让人目不暇接,似乎自从踏入大门的那一刻,便已扭转时空,梦回唐朝。那天我们进的大概是西门,也是芙蓉园的正门,门口水榭四周伫立着许多好像是用单片透明塑料做成的仕女像,或搔首弄姿,或沉静肃穆,尽显古代仕女的优雅风姿。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方侧卧的巨大的金黄色印章,上面篆书“大唐芙蓉园”五个红色的大字,大气精美,集中凸显了皇家权势的威严,同时也是大唐芙蓉园的标志性景致。

  关于古都西安的散文篇2:西安,我的第二故乡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长了,就难免会产生感情,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就会产生很深的印记;而一旦离开了那个地方,又会心存念想,时间久了,就变为一种思念,而这种思念是挥之不去的,有时是支离破碎的,有时是较为长远的,我对西安的思念就是这样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心中涌动,这大概就是因为在脑海中的“第二故乡”之缘吧。

  大凡当过兵的人都会把部队所在地称为第二故乡,于我而言,西安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那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先后多次辗转于西安及周遭的周至、蓝田等地,也进驻过号称八百里的秦川,那里,留下了我的“青春梦想”、“军校梦想”、“就工梦想”,梦想五彩缤纷,令人幻想向往;那里,是我冲向前线的驿站,给我勇气和力量的地方。那里,还是我告别心爱的部队,奔向家乡的地方。从此,这与我不同寻常的地方,就不只是十三朝古都历史踪迹对我的吸引,也不只是震撼的兵马俑、美丽的华清池对我的诱惑。我的心中增添了一种超越于风景名胜的精神力量,在我与西安之间平添了一种感情色彩,并且随着时间的久远,就如同那陈年老窖,越品越香,让我慢慢品读一下驻留在我心中已久的西安。

  让时光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的西安在我心目中还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字眼,不经意间会听别人说起过西安,就知道了那里是多个朝代建都的地方,还听说过周遭有华清池、兵马俑等名胜古迹,再其它的就不得而知了。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我,还是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也就刚刚当了两年兵,也就是在枯燥的军营里憋闷了两年,当一听说部队要往西安进发的消息,我的心早已飞出去了,此时的心情就如同笼中的鸟儿要飞向蓝天一样,急不可待地倒数着天数,期盼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部队顺利联系好了列车,首长宣布了留守人员,要求看守好营房,管理好菜园。大部队就出发了,我们乘坐着一辆辆绿色“大解放”,鱼贯来到了许昌火车站,我和战友们兴高采烈,很有秩序地踏上了许昌至西安的列车,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十几个小时的集体行军似乎感觉不出劳累,我向往已久的西安快要到了,这个时候的陕西兵就开始坐不住了,家住周至的士兵就用浓重的陕西话不停地喊着:“西安马上到了,西安离我(发e音)家不远了”,家是临潼县的部队通讯员田临潼就兴奋地介绍着华清池的胜景,就像是导游似的,这个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激动的,恨不得马上就跳下火车,奔向西安古都。及至真正到了西安的时候,刚才那股热度反而冷却了不少,大家还是很有秩序地下了火车,整齐列队刚走出西安火车站,就看到部队“大解放”已等候在这里,我们便一一上了“大解放”,沿着陌生的古都大街,到达了部队临时营房,各就各位,在美丽的古都安下了家,从此,西安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对西安才有了质感,我慢慢地对西安有了深深的感情。

  到了西安,与西安才有了亲密接触,才真正了解到西安厚重的历史,使我受到了无比的震撼,也深深感到自己过去对这个古都认识的粗浅。西安古称长安,意为“长治久安”。西安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京”的城市,被外国人称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故乡。西安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南倚终南山,东邻骊山,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发祥地”,历史上曾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13个朝代在这里建都。西安堪称中国古代社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达的古城墙,有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这里还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真是:不到西安,不知道中国有多古老,不知道这里有这么多的中国古代文明。

  刚到西安的几天,我怀着向往、好奇的心情,漫步徜徉在方位很正的西安大街上,随处可见千年遗址、踪迹,引发了我的奇思幻想,我在想,脚下这片土地是哪朝哪代皇帝走过的地方?所见的千年遗址是哪朝哪代所建?仿佛在思维深处追寻它的历史踪迹。目力所及处有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市区的周遭,还有半坡、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等风景名胜,置身于这先秦之地、十三朝古都,似乎古韵之风拂面而来,仿佛受到了历史文化的浸染,在博大厚重的千年历史古都面前,我顿觉出自己的低微和浅陋。

  部队安扎下来后,便组织游览了大雁塔、半坡、秦陵、华清池、兵马俑,那时,钟楼还没开放,只能在车上远眺,这次集体游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