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生死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祸福皆缘分,生死也有数。关于生死的散文你们想看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生死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生死的散文篇1:人之生死

  前日,好友之父仙逝。停灵郊外景云山殡仪馆,众好友赶去祭奠。其间,有经常相见者,有多年不见者,而多年不见者中又有数次均在殡仪馆才得以相见者。

  相聚中,常见与不常见者均齐聚相谈,说前道后论古谈今欢畅异常。期间有人言:“丧家悲怆,我等欢颜,会不会被认为是对丧家的不尊”。然:“非也,古人云‘人到七十古来稀’,丧者八十有七,实属高寿也。高寿之丧为喜,俗称‘白喜’,既为喜为何不可欢颜”。

  观人之一生,生为相对,死为必然,从古至今未有不死者,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渔夫樵老,贩夫走卒概不能免。而人之死,有刚生即死,有童颜年少而死,有壮年未老而死,种种不一。

  所以,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对生命不可不珍惜之,对死亡也不可过于恐惧,“生”与“死”实为一体。世人常说的“生死相依”非两个人好似一人,生死都要在一起之意。而是说生死同体,一事之两面也。人在出生及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走向死亡,死是蕴含在生命之内的,生的瞬间就含蕴着死的因素,两者互渗混然而一体。古希腊的圣哲指出:死是人无法体验的对象,当人还活着时,死非常遥远;当死来临时,人们已经毫无感觉和思虑了。人们对死的害怕、焦虑、恐惧,等等,无不都是一种活着时才有的感受,而死亡一降临,人所有的知觉、心理的反映等等都不存在了,人们又怎能害怕呢?既然不能够去害怕,我们活着时就没有必要去恐惧死亡。

  《庄子》书中言:天地为“父母”生我养我,那就好好地活;天地“父母”招我们复返,我们也就要安心死亡的降临。所以,当生命存在时,要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努力地从事各种活动,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珍惜亲情、友情、爱情、人情,尽可能地品尝人生的种种滋味,让生命中每一时段都充满内容,都有不可磨灭的印迹,都能凸显“生”的意义与价值。那么,对将逝者而言,当死亡来临之际,就会毫无恐惧,心安理得,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并为即将永久地安息而欣喜。对亲属而言,亲人虽已亡故,但那是融于流水,混于天籁,游于天宇之间的一种超自然的领悟。对好友而言,有一些人,他们在你生命中走过,眉眼带笑,不短暂,也不漫长,却足以让你体会幸福,回忆一生。

  这样,而唯这样,才能达到生死两相安的境界。才能使亲者欣慰、友者开颜。

  关于生死的散文篇2:生死坦然

  我的大舅姥爷去世了。

  今天,我从微信群里看到舅舅与姥姥回乡的消息,因担心姥姥路上辛苦,在和妈妈通话时便提了一句,谁知竟得来这样的消息。妈妈定是觉得,这样远的亲戚,何况又已病了多年,不必给我另添心事。可是关于生死的思绪已在我心中萦绕了。

  我确是忆不起大舅姥爷的音容笑貌了,只依稀记得是一个微胖而慈爱的长者——这印象,至少也要追溯到十五年前。每次姥姥带我去拜访,他总是亲自下厨做肉丸子与我吃。我那时约四五岁,还用不熟筷子,肉丸子常常滚落到桌上,他便拣那滚落的送到自己口里,依旧鼓励我从盘里挟。六岁我随父母到了烟台,便绝少见面的机会了,也许过年节时曾在姥姥家来往的客人中见过,印象总没有那样深。几年前听说他得了脑血栓,我也并未在祷念时特意求告他的健康,谁知一位温厚的长者,就这样悄然地去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一个人的离去就如同投入忘川的一粒石子,唯留下一时的涟漪而已。亲人哀恸,可日子也照旧的一天天过下去,或许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因着某个触动而想起逝者,哀伤袭来,却总会如潮水退去。

  我没有哭。

  我从小就是一个凉薄的人。三四岁时我想过自杀,尽管父母亲人待我如掌上明珠。可那时我冷眼旁观书本里悲欢的和身边人世间的喧嚷,憎恶幼儿园里同学的无知卑劣;以一种做客的心态疏离地待在自己家里,听话,安静,从不主动要什么东西。那时死亡于我是一种虚空中的静谧安宁所在,当我向往它的时候,从未想过我是父母的唯一的女儿。我很小的时候,曾拍着手笑称一位快要离世的老人“新娘子”——因为她身上寿衣的鲜艳颜色——尽管她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听到我的话是微笑了的。当我的老姥娘去世的时候,我甚至没有去奔丧,尽管当时正上学并面临着一个当时很重要的考试,尽管父母都劝我不必回去,因为我已经在她卧床不起时探望过一次了。可是如今我痛恨那时候的顺从,因为一次现在看来无关紧要的考试,我没能送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走最后一程。我请妈妈买一包冰糖放在她的墓前,因为我小时候曾答应长大后好好孝敬她,给她买冰糖吃。

  然而我的悲伤是因为我的失去,我为数不多的温暖回忆从此无所归依。这真是彻头彻尾利己主义者的自私。我读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读袁枚《祭妹文》,常常为人家的事泪落不能自已,可是大舅姥爷的死,我掉不出眼泪来,尽管他曾那么疼爱我;老姥娘离世已经几年了,我甚至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悼词。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是我并不畏惧死亡,正如我不畏惧生活一样。我最亲爱的姥姥曾辗转于恶性肿瘤的魔掌下,我也未曾下泪。因为我不觉得死亡可怖,——只是心疼姥姥在医院里所受的苦。姥姥步态从容地从死神的袖中走出来,正是因为她自己源于信仰的达观态度。我觉得颇与道楷禅师示寂时所言类似:“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即便宗教有再多我不理解的地方,仅是生死观这一条,便值得我一生敬重了。

  庄子亦有言:“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生命之来源去处,从古希腊至今,依旧是不可解的哲学命题,对庄子所谓“气”也不妨姑且存疑,但其高明之处在于将生死置于一种自然冲淡的境界里。

  关于生死的散文篇3:生死论

  记得有人说: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

  而我却想说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请上天莫要眷顾我,不要赋予我生命。

  “生活”在许多人的口中便是生下来,活下去,可生活究竟是什么,却需要我们用余生去探讨。 我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甚至可以说四个不大规矩的人,为着追求自由一再让父母为之操心的人,就算是这样,他们仍旧宽恕了我,莫非这就是生活?

  爷爷那时候,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娶上一房贤惠的媳妇,生几个孩子,儿孙满堂,这样的生活便是幸福的。父亲那时候,聀好手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到了我这一辈,生活便是吃喝玩乐,纯粹忘了什么是生活。

  人生就像是一个宇宙黑洞,无穷的未知等着无知的人前去探索,未知的一切把无知的人总要变成纯粹的有知识的人,其实他们只不过是做了人的一生中该做的事而已,由此可见,生活是多么的无趣。

  都说三岁看老,由此看来,人的一生早已注定成败,而这就是生下来并活着的人,抱怨生活的机械化,却像根秒针分秒必争的滴滴答。

  我见过百岁老人的豁达,却也见得早早离开人世的孩子的悲凉,早早的向世人告别,去寻找另一个世界的梦想,在我看来他们是无比幸运地,远离喧嚣,奸诈充满晦气的身家,独享一世年华,其实,这也是生活的其中一种消遣方法。

  小悦悦仅三岁便离我们而去,然而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向我们说明了十八 路人的凉化。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她会在另一个世界用另一种方式来改善它,来悼念逝去的青春年华,或许她会化作一颗璀璨的明星悬挂在无边无际的天涯,释放自己心中的 怒花,告诉自己的亲人莫再牵挂。

  生也惘然,死也惘然。

  活着的人羡慕逝去的人,因为他们不再拥有烦恼,已逝去的人羡慕活着的人,因为有美好的向往,尽管当年也曾唾弃那过于机械化的生活,仍旧是充满希望,而这就是逝去的但思想还活着的人,不同于人还活着但思想逝去的人。

  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最终还是赤条条的离开,什么都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即便是这样,仍有人愿意留在不愿却无法选择的地方,只不过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一切都只是过于沉重的心理负担,施加l了无数压力于自身。

  选择不了如何生下来,当我们可以选择怎么样活下去,至少不会让自己后悔来到这个冷漠的世界,在我看来,不顾一切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是值得可敬的,无谓生死却也害怕,无谓生死却也做的一个纯粹的人。总之“人”终究是人,只不过是一堆碳水化合物罢了。

  

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