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月饼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月饼的散文篇1:月饼的味道

  中秋快到了,又一个团圆的时节。大大小小的商店里早就铺满了各种各样的月饼。看着这些新式月饼,却怎么也勾不出我的食欲。

  几天前,突然有位本地大姐为一个养老康复院送来了她专门做的传统老式月饼:“老五仁”。放入口中,还真让我感觉到了小时候那种味道,味蕾像见到了几十年的老朋友那样,刺激得唾液止不住外流。皮特薄,拨开,花生仁、芝麻、葵花籽、冰糖、核桃仁、青红丝等峥嵘外露,一不小心总要掉下很多小坷星。这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吃相,吃月饼总是一只手拿着月饼,一只手在月饼下面伸着,这只手里的月饼吃完了,再把另一只手里的一小窝月饼坷星,呼地一下扣到嘴里。最后这一下,竟让吃月饼的感觉达到巅峰,那些细小的碎屑在嘴里甚是香甜,咀嚼半天还不想下咽。

  有时候,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大人们讲故事。说富人们吃月饼,穷人们吃薯饼,最穷的人吃不上薯饼,只有吃黄饼,黄饼就是玉米饼。总之,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亲戚们要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个饭,饭桌上都要放上几个月饼,预示着一家人团团圆圆。那个时候,我家还算是能买起月饼的人家。有时候,也会拿上月饼舍不得吃,到外面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一翻,然后像捧个宝贝似的,一点点下咽。

  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富家孩子,拿着一个月饼,碰见了一个穷孩子。穷孩子说:“我会变魔术,我能把你的月饼变成月牙。”富孩子就把月饼给了穷孩子,穷孩子拿着月饼一口咬去了少半个,一个月饼顿时成了月牙。穷孩子把富孩子逗笑了。穷孩子又说:“我还能把月饼变没了。”富孩子说,接着变。穷孩子饿得三下五除二把个月饼吞下了肚。

  以前的月饼是奢侈品,现在的月饼是一种象征。

  现在的月饼品种增多了,品牌也多了。味道可以说要啥有啥。然而,团圆的意味却不浓了。大大小小的事整天把人弄得疲惫不堪。就连买个月饼,走个亲戚都得忙里偷闲,来去匆匆。嘴里吃着月饼,心里想着烦心事。什么枣茸、五仁、黑芝麻味,都被现实的繁忙,精神的压力冲淡了。亲戚朋友也很难凑齐,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繁忙,想一家人坐下来吃个团圆饭都难。

  今年就买了两提月饼,一提是拿去舅舅家,一提是拿去丈人家。到了舅舅家,舅舅没在家,生病住院了,只好丢下月饼跑到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舅舅。到了丈人家,本想所有亲戚都到场来个大团圆,结果没到几个人,打了几个电话也无济于事,只好简单吃个饭了事。

  唉!好想放下心来,静静地体味月饼的味道,就为解饥解馋,就为寻找那种纯洁的月饼情结,或与家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吃着月饼,聊着家务事,让月饼回归本来的意义,让生活无忧,亲人们都快乐团圆。

  关于月饼的散文篇2:中秋月饼

  小时候中秋节时,巴望着父母从二十里外工作单位回家,给我们带来他们单位分发的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甜。”那时我们吃的月饼只有一种,称“生糖月”的月饼,外皮黄色,有些焦斑,正面贴一层密密黄芝麻,背面稀稀拉拉只几颗,也许是制作过程中掉落在背面上的;里面的陷由沙糖、豆沙、花生、芝麻、麻油等组成,芳香甜口。

  记得那时小妹会为多分一个月饼而激动得热泪盈眶。母亲从来不会给自己留一块月饼,只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们快乐地吃。但我们不会忘记掰一块月饼,硬塞到父母嘴里。

  皓月当空,父亲还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广寒宫”等有关月亮的神话。在那素月清光,食品贫乏的年代,“生糖月”是孩提时心目中最奢侈的甜点了。至今回味,满口生津。

  读大学时,中秋节往往与国庆节接近,学校放几天假,我总借机回家。父母依然给我们准备好了月饼,这时父母也会留给自己一块。看到父母殷切地盼着自己子女长大成人的那种眼神,我总会暗暗决心:“等工作赚钱了以后,一定要买高级的月饼馈赠父母,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月落月升,光阴荏苒。从商后,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秋节月饼只好自买。“月是故乡明!”他乡的月饼总让我感觉不到家乡的那种芳香甜滋味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也只能通过长途电话,给在遥远家里的父母一个问候。仰望窗外深邃的夜空,一轮圆月,淡淡的几片浮云在周边流动着,宛如游子的缕缕思念在涌动;柔柔的月光,彷佛慈祥父母目光的关切。今夜月明人尽望,中秋望月难抑怀!

  办了企业后。公司的管理人员说:“中秋节分月饼麻烦,不如就给员工节日费吧?”我断然拒绝:“不!一定要分月饼,中秋月饼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秋节分月饼也是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一种人文关怀。再给每位分一箱苹果,祝愿大家在中秋佳节合家团圆,平安幸福,尽享天伦之乐!”我想象着公司的员工子女们,也像我小时候过中秋节一样,巴望着父母从单位里带回月饼的快乐情景。此时,我也不会忘买一盒高级的月饼送给父母,且总是当面打开,给父母看看“高级”的月饼,耐心地对各种不同味道作了详细地介绍。获得了父母啧啧夸赞而心满意足。与其说是对他们问候,不如说是彰显自己已有所事成,能让父母放心了。父母会乐滋滋地留用,看得出父母的喜悦心情比月饼还甜。我心头涌上了一种得意洋洋的快慰!

  月圆月缺.物换星移。现在是为自己的孩子过中秋节了。月亮依然圆圆,月饼更加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也许物质生活丰富了吧!平时孩子们零食多得像天天过中秋节似的。无法看到孩子们像我小时候过中秋节那样,热盼着吃月饼的快乐样子。

  物是人非,父母已离我仙去,能见到他们只有在梦里。那轮沉淀了聚散离合,还有芳香甜滋味道与月下凄美神话的秋月。望着本要送给父母的那份月饼,缅怀痛楚油然而生,月饼只能请明月遥寄给在天堂父母。“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情不自禁望断明月泪!

  ——中秋之际,无比地怀念父母......

  关于月饼的散文篇3:中秋的月饼

  每到中秋,妻子都要去县里最好的糕点店里购买月饼和其他的甜点,一部分自己留下吃,一部分带回老家,作为礼物孝敬长辈。

  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本地的价格不菲,外来的味道各异,饼馅之繁多也令人瞠目。不管硬的软的甜的咸的,带回家,奶奶都喜欢得不得了。

  我却不像小时候那样爱吃。不是月饼不好,——那俏模样那足料都令人馋涎欲滴,可是,我实在是吃不到那时月饼的滋味。

  那时候的月饼还有什么特殊的味吗?

  小时候过中秋,正是农忙时节,掰玉米,刨花生,割柴草,小学生也会放秋假,帮家里做事。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忙得不亦累乎。这个时候,唯一的期盼,就是某个濒近中秋的黄昏,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从外面匆匆赶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油绳十字型系着的用油纸包裹着的月饼包,上面盖着一张我最喜欢收藏的红色印着婀娜嫦娥的油纸,袋里装着八个小小的月饼。每一年都是这样包装的一包月饼,却足以满足我小孩子的愿望。

  在钱比金子还难挣的年代,在辛苦劳作仍挣扎在贫苦线上的岁月,像中秋节这样的节日,像月饼这样的食物,已不单单是我们小孩子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且,嵌着花生仁和彩色糖条的稍微有些坚硬的月饼的确有浓郁的味道,令人渴望,甚至用一生怀念。

  中秋夜,母亲会比平时多炒一个菜,菜里放上一点肉丁;父亲会亲自用鲜辣椒和辣疙瘩咸菜加上点香菜调拌好,喝一点散酒。而且,父亲从不在这样的节日里训斥我的贪玩。吃完饭,我们开始吃月饼。

  父亲只吃一个,母亲最多也只吃一个,其余的都留给我。

  小时候,我不知道,以为像他们所说的,他们俩不爱吃月饼,所以我也吃上一个,然后央求母亲把那剩下的五个月饼宝贝一样藏好。以后的日子,实在忍不住了,央求母亲拿出一个月饼,掰开一半,慢慢地咀嚼,感受着唇齿之间的香甜。母亲总会吃掉我不喜欢吃的渣滓,藉由此,我也养成了用手捧着月饼吃的姿势,以防止那些渣滓掉落在地上。

  现在,我吃月饼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这样的姿势。我从不觉得不够雅观,或者卑微。这是岁月的标记,贯穿在人一生的岁月里,不可轻易抛弃。

  后来,我知道那是父母偏爱我,不舍得吃月饼。我总在吃月饼的时候把那八个月饼分配一 下,虽然最终我还是会多吃,可是,他们两个可以多吃一个,我心里就安慰了许多。

  有的时候,爷爷奶奶会在我家过中秋。虽然饭桌上只有几样家常菜,却并不妨碍浓浓的节日味道。我总是给他们斟酒,听着他们拉家常话,看着他们难得舒展的眉宇,微笑的脸庞,捕捉着他们望向我的慈爱温柔的目光。

  后来,爷爷和父亲先后得病离开了我们,家一下子像倒了顶梁柱,我又在外成家工作,家里顿时冷清了许多。可是这些年,我们还是要回老家过中秋的。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虽然爷爷和父亲故去,原来的九口之家现在也是十多口人的四世同堂之家了。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团聚更令人快乐的事了。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邻居乡亲当日烹煮的羊肉,喝点酒,尽量多地摆上各色菜肴,和热腾腾的水饺。月饼有厚的,有扁的,有硬的,有软的,这个掰开尝尝,那个分着品品,几乎吃不上一个完整的月饼,却也是乐乐呵呵地。

  月饼在此时的味道反而像一种安慰,一份心灵的默契,调剂着我们血浓于水的亲切与和谐。无论身在何处,无论身上背负了多少风尘,却不会涂改那泥土与阳光滋养和烙印的颜色。

  月饼的味道是岁月的味道,月饼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无论何时何地,总不会忘怀。

  

3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