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景物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景物的散文篇1:烟雨里的苏州

  水打在玻璃上,水珠顺着窗玻璃翻滚出了一道道不规整的下划线,远处的灯火在这水珠里仿佛也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透过窗玻璃向外眺望,在刹那间我仿佛失去了对于时间的触感,任思绪呆呆的随窗外的景物退往了远方。

  就是在这样的烟雨里我来到了苏州,这座教人无限期盼的烟雨小城。青砖素瓦巷,小桥流水家,寒山烟月里,佛语钟声中,点滴里恍惚间就是千年的沧桑。

  苏州多水,水绕苏州。苏州城也好像就是浸润在这水里一般。眼眸所及之处,尽是绿水盈盈一片。漫步一条古街,穿行一条小巷,绕过一处民居,拜访一座园林,你都会遇见水,或笔直,或蜿蜒。苏州的水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也没有波涛汹涌勇往前的气概,却有着一份江南女子般的温柔。苏州的水是静默的,无论是一碧万顷的湖水,还是曲折回环的河水,都是那般的静,只有当微风拂过荡起层层涟漪或客船划过之际,这里的水才会如怀春的少女般向你微微向你袒露些许心怀。无论是映着明媚的阳光,还是泛着皎洁的月色,水面的涟漪在光的映照下都别有情致。苏州城的水流淌在苏州城几千年,浸润着苏州人几千年,早就历尽了繁华萧条,看惯了春花秋月。苏州城的水的静默是历史积淀的静默,是波澜不惊,更是荣辱不惊。上善若水,泽被万物,避高趋下、奔流到海,刚柔相济、海纳百川,滴水穿石、洗污涤垢。苏州多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也许就是这水给了苏州人一种如水般的品格。谦逊如水,温婉如玉。苏州的水流淌了几千年,几千年间苏州的水一直就如此流着。

  苏州多桥,但并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有桥。苏州的桥可以算是真真极多的。这里少不了钢筋水泥烙刻着现代印记的桥,更少不了适合怀着撑油纸伞情男女花前月下遥想当年的青石小桥。当然我是更喜欢后者的,这种桥总给人一种“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感觉,玲珑小巧的造型,美丽精致的雕刻,再配上温润古朴的石料,荡漾着岁月的光圈,承载着历史的年轮。走在这样的桥上,不单单只是行走,更是在感受一种情致,一份文化的性情。我的脚丈量着的这方石料,承载了太多才子与佳人的郎情妾意,料想时时在这些桥上走走的,总会沾染些文气的。站在桥上追溯历史的车轮,这些桥想必也肯定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恋人们生生世世不负君的誓言,桥头太阳,桥尾月,光阴流转,任光阴流转。那些生生世世的恋人的誓言或许早已模糊不清,那些撑着油纸伞相伴的背影也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风尘,但只要脚下的石料还存在,石料下的水还流淌,那份绵绵的情义就会无诀期了。大概苏州桥的味道就在此处了。

  关于景物的散文篇2:印象苏州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飘逸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走进苏州的平江路,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这小巷衬得玲珑剔透,意味深长,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静静盛开。

  印象苏州,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遥想当年,东晋文化之清雅,南朝歌舞之升平,隋唐运河之繁华,五代之南唐吴越,宋词元曲,明清才子,民国威武亦铿锵,所有的前尘往事,全都被笼罩在这浩浩茫茫的姑苏烟雨之中,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沁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盎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

  下半日,雨渐渐停歇,光线透着些许暗淡,雨中洗涤过的苏州,宛若水庄典雅的绣娘,用纤细的针线缝制时光。江南生烟,浮生如梦,纯美姑苏,古典情怀。这样的氛围,寻一幽雅之处,赏昆曲评弹,品碧螺春茶,追随着美丽凄迷的唱腔,繁复似梦的评弹,眼前呈现的,是民风累累,是绕梁三日,是天上人间!

  夜晚悄悄地来临,月色中的山塘街,夜色中的金鸡湖,古老江南的符号随处可见,怀旧与创新共存,现代与遗韵辉映,传统而奔放,文明亦开放,正如苏州人内敛,散淡,平和的性格一样,这才是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看似山水韵灵,实则天人合一。

  在苏州,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抒情,早已融入到我的性格里。在我眼中,苏州无疑是座特别的城市,近处是运河,远处是太湖,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桥上行人,桥下流水,安静或者喧嚣,悲伤或者喜悦,一切都是那么温柔,从容而华丽。苏州,是当今中国理想化城市的一个缩影,一面保留着质朴,淳古,雅韵,幽致的文化底蕴,一面在经济上新颖时尚,气象万千,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穿透历史,活到现在,而这正是苏州人文精神的最特别之处,苏州,这条被人们世世代代所阅读的河流,也必将在未来流进更多人的心底,涤荡那些蒙尘的心灵,让人们展现出最清澈最明亮的自己!

  选一处风景,依山傍水,草长莺飞,静心修性,居陋室而吾心不陋。

  关于景物的散文篇3:苏州的印迹

  苏州是江南文化的一个中心地区,曹寅和李煦都曾经在苏州做过官。曹雪芹对苏州也独有情钟,《红楼梦》故事就是从苏州说起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城中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他所见的簿册中共15个女子就涉及到3个苏州人。邢岫烟一家也与苏州有不解之缘。邢岫烟告诉宝玉:妙玉在玄墓蟠香寺修炼。蟠香寺在哪里?苏州人都知道,那里有个光福玄墓山。在大观园里,除了薄册上的三个苏州人外,还有十二个戏子及教习也是苏州人。

  《红楼梦》堪称苏州工艺的“大百科”。丝织品、漆器、家具、灯彩、扇子、泥塑、盆景等等多有描写,这些工艺门类大多保留到了今天。只是如今往往加上“苏式”、“苏派”等定语。

  “家班”的写照

  薛宝钗十五岁生日时,“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故事发生的年代戏曲主要流行昆腔和弋阳腔。苏州的昆山是昆腔的发祥地。不难想象,当年昆腔在苏州一定风靡一时,这就是为什么贾蔷要到“姑苏请聘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的缘故。

  苏州来的十二个女孩子个个是唱戏的料。她们来的时候是是三、四月早春季节。到了十月,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十二个女孩子就学会二三十出戏。

  这十二个女孩子不但会唱戏,而且还会吹拉弹拨乐器。在元宵节,贾母吩咐文官等吹弹一套《灯月圆》。 苏州来的十二个女孩子个个是唱戏的角。在元春省亲演出时,“一个个歌有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十二个女孩子个个唱得洪亮动听,个个舞得婀娜迷人,个个演得唯妙唯肖。元春特别欣赏龄官的演出,命“再做两出戏。”“额外赏了两匹宫绸,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之类。” 在元宵节,芳官唱了一出《寻梦》,只用萧和笙笛。葵官唱一出《惠明下书》也不用抹脸。她们演出效果不错,听得“众人鸦雀无闻。” 文官一语道破天机:“不过听我们一个发脱口齿,再听个喉咙罢了。” 喉咙是天生的,发脱口齿即歌唱的发声、吐字必须靠勤学苦练得来的。

  《红楼梦》写贾府里的“苏州戏班”,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州昆剧在全国的影响之广之深。贾府“家班”,实际上是曹寅“家班”、李煦“家班”的真实写照。

  苏州织造府本来没有自己的戏班,曹寅于康熙29年(1690年)出任苏州织造后,搞起了“家班”。曹寅不仅是戏迷,还是昆剧爱好者,时常会趁兴粉墨登场客串角色。诗友吴门张大受称曹寅“有时自傅粉,拍袒舞纵横”。曹寅悟性极高,懂得韵律,能自己编剧。友人王煐诗:“谱就新声放画船,胥江灯火夜如年。梨园未散宾朋在,怕演当筵《七子缘》。”曹寅调任江宁织造后,酷爱戏剧热情不减,又编了《虎口余生》、《续琵琶》、《太平乐事》等剧本。

  但曹寅《续琵琶》并没有成为流行剧目,几近失传。近年来,在北京曹雪芹学会的推动下,《续琵琶》剧本由中国戏曲学院、北方昆剧院专家挖掘整理出来,并排演成昆剧,于2013年10月在北京公演,引起红学界轰动。《续琵琶》又称《后琵琶》,全剧共35出,以汉末蔡文姬归汉为故事情节主线。曹寅设计了不一样的曹操舞台形象“不涂粉墨”,正面歌颂曹操雄才大略,为曹操“翻案”,而蔡文姬创作《胡笳十八拍》亦设为剧情。

  

3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