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好朗诵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好朗诵的散文篇1:七月时光,竹林清幽

  七月时光,鸟鸣啁啾,竹林清幽。

  踏入竹林,这片片青翠的绿,这袅袅微微的凉,仿若股股湿漉漉的风,迎面扑来。躁动的情怀是否此时也会随着这竹林,“溶之一体”,沁于其中,清凉,舒爽,不已。吸一撮,吐一缕,驿动的情思是否也会随着这竹的清凉暗许,意犹未尽,迭迭生香,抹抹含情。

  清晨,薄雾在翠绿的竹叶上聚凝承露呈雨,晶莹清亮,如翠似玉,娇润圆柔,垂露欲滴。搅着微风,和着细雨,呢喃私语,“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墨汁淋漓尚未干,谁挥醉笔作琅歼? ”,“画竹不如真竹真,枝叶易似难得神”。 梢儿轻晃,露儿微摆。滴滴清露,淡淡竹香,轻舞慢摇,逐风戏浪。恍若荷香暗溢,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又如贵妃醉酒,娇态毕露,妩媚盈盈。

  叶小如片片绿色翡翠,晶莹剔透,淡雅清新,清丽脱俗。少倾,阳光普照,斑驳陆离,时隐时现,似真若幻,煞时娇妙。轻风徐徐,竹影淡淡,清凉脚下生,心脾自然凉。清如萦一潭碧水,濯洗心灵;暖若聆一串心语,慰藉匆匆。惬意流淌,恬静悠悠,风掠,叶轻佻,浮华喧嚣,顿失滔滔,不去想,不愿想,不想想,却任醉其中。七月时光,竹林一片清幽。

  折一支青竹,拈一指清韵,管箫撩淡夏日燥热,清幽拨去心情郁闷。清丽缠绵,幽静细腻,温婉清越,轻盈悦舞,幽若空谷。和一管箫音,掬一捧翡绿,沏一盏香茗,濯一份燥动。清露,翠竹,雨雾, 箫鸣,鸟诉,……思绪翩飞,心灵片驻,轻盈跃动,随风悦舞。绿鬓如云,韶华深处,静心听鸟鸣,倾心看竹落。竹摇清影,素淡玲珑,竹影曳动,绿影阑珊,款款盈盈。苍翠深深,暗香流溢,高风亮节,随遇而安,缓缓而歌。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淡淡的爱,不惊艳,却入心;淡淡的情,不香浓,却最真。惜缘才能续缘。心中无缺叫福,被人需要叫贵。身居低处,自然引川入海;志在高远,方能举重若轻。智者无为,愚人自缚。当断不断,反被其乱。达摩安心,无心怎安?

  “山不转,水转;境不转,心转”,渐渐地明白,“事事无法全部看透,人人没法个个看懂”。慢慢地懂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顺,顺则达”。 “生命无限潜能,人生无限可能”。“看不透,看不懂”才是人生曼妙,“看不明,读不懂”才是生活情怀。

  心小不容蝼蚁,胸阔能纳百川。谦受益,满招损。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是非日日有,不听自然无,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大道无为,上善若水。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读人先读己,命运负责洗牌,但玩牌的却是我们自己!以一颗无尘心,征服世界,征服自己。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与花拥,与时饮,语不在多,入心则暖,情不在热,贴心则真。

  人生如茶,品过才知浓淡;生命如途,走过才知深浅;岁月如酒,醉过才知梦醒。 世界很大,个人很小,心只一颗,又怎能装下太多。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生活不是战场,又何需一较高下。水深不语,人稳不言。三分靠运,七分靠己。不轻一人,不废一物。人生一个梦,生活靠颗心,只要心态不老,只要信念不消,不管路有多远,都会有尽头;不管痛有多深,也都会有结束。

  好朗诵的散文篇2:时光知味,岁月沉香

  今夜,不知为何,思绪纷乱,心神不宁,万千心澜在心间荡漾,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平时心情烦躁时,只需静静聆听几遍刘珂矣的《如是》后,便能心平如镜,心静神怡。而今晚反反复复聆听了十几遍,依然无法平息紊乱的心绪。一颗躁动的心,有如那窗外杂乱无章零落成殇的雨滴一样,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拼凑成一阙合韵的诗行。

  每日穿行在喧嚣的红尘,极力的用一抹微笑来粉饰孤寂的灵魂,用一份坚毅来支撑疲累的心灵,有谁能看穿你微笑后掩藏的忧伤?有谁能读懂你坚强下掩盖的脆弱?累入骨髓,唯有自知;苦不堪言,唯有自晓;痛断肝肠,唯有自明。你没病倒,没人知道你已不堪负重;你没流泪,没人知道你已接近崩溃;你没流血,没人知道你正在疼痛。最深切的感受,永远只有自己知晓。人生,是一场一个人的修行,独自行走在人生旅途,兀自孤寂,兀自坚强,兀自思虑,兀自清欢,兀自历练,兀自修行。

  人生,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一个漫长过程。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里能留下一道绚丽的痕迹,所以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也许最简单的人生,就是做最真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不求自己的人生能够有多么的绚丽夺目,只求自己的人生能够让自己无悔!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听着听着就潮湿了眼眸?有没有那么一句话,品着品着就悸动了心弦?有没有那么一条路,走着走着就紊乱了步伐?有没有那么一段时光,望着望着就凌乱了心绪?人生,说到底只是一个人的修行,甘苦自己品味,疼痛自己忍受,眼泪自己擦干,伤痛自己医治,没有人能对你的一切感同身受,也没有人能寸步不离地陪伴你走完全程。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漫行一个人的歌,一个人的演绎一个人的剧,酸甜苦辣咸自己慢慢品尝,烦忧伤痛累自己默默承受。走过坎坷泥泞,越过沧海桑田,最终将一切归零,消散在浩渺红尘,如一缕轻烟悄然而逝,不留下一丝痕迹。而我们唯一能够享受的只是走过人生的那一个过程,在悲苦心酸中捡拾成功的喜悦与激动,在缘聚缘散中感受点滴的欢欣与感动,在爱与被爱中体味暖与伤并存、苦与乐同在的万般滋味,痛并快乐地活着。

  好朗诵的散文篇3:张家有女,花样长成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张幼仪胜过林徽因。

  在许多人眼里,张幼仪的名字是陌生的,远没有林徽因那么“口口相传”,更没有徐志摩那般“津津乐道”,即便偶尔被提起,也总是出现在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阴影”里,甚至有人错误的以为,是她搅了徐林二人童话般的旷世爱情。

  张幼仪,名嘉玢,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是上海宝山县巨富,张幼仪兄弟12人,她排行第8,其二哥张君劢,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张嘉璈曾任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幼仪可谓出身名门,又曾在“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大家闺秀的她秀外慧中,15岁那年在家人的“媒妁”下嫁给了徐志摩。

  然而,徐志摩对于这段婚姻的态度只是“受之于父母”,他鄙弃张幼仪,嫌弃她土气,所以尽管婚后张幼仪上孝公婆,下持家务,但徐志摩还是撇下她和刚刚出生的阿欢只身去了国外。

  之后发生的,便是“众口皆碑”的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我在高中时代也疯狂的喜欢《再别康桥》,觉得那是再纯洁不过的感情,美好得如皎洁的明月、纯真到如沉默的竹篙,又反复想象着,徐志摩从长衫前襟里捧出一捧新鲜的茉莉花,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她是人间四月天,她是《最初的茉莉》花,然后在每一次感动中泪花四溅。

  可是,再后来,读到徐志摩一边使张幼仪在沙士顿怀孕,一边追求林徽因,一边又要张幼仪打掉肚子里的孩子,崇拜与仰慕便被打了大大的折扣,一个男人如果缺失了责任感,即使再浪漫也会让人们对他的品质产生怀疑。

  1922年,张幼仪在徐志摩无情的坚持下签署了离婚协议,这是中国史上依据《民法》的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张幼仪的人生发生了“逆袭”。

  她投靠二哥去了德国,一边做单身母亲抚养小彼得,一边学习德语,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可以想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差点儿裹了小脚的女人,被丈夫抛弃、异乡、单亲、又亲眼目睹小儿子死于腹膜炎,是什么样的灾难和不幸。

  可是,如果说,她坚持不离婚,或许她的一生只能以这段三角恋中的跳梁小丑而结局,而事实上,她用实际行动完成了华丽转身,是她人生舞台上一场谢幕到另一场登场的转折,犹如她对自己人生一分为二的分割:去德国前、去德国后。

  再如果说,徐志摩不和张幼仪离婚,那么他最多成全一个中式传统的少奶奶,而事实上,他却间接造就了一个新时代的女强人。后来的张幼仪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在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做副总裁、在云裳服装公司做总经理,每个角色都被她演绎得如玫瑰般铿锵、每个职务都被她施展得如牡丹般绚烂。

  这是她对徐志摩和那段“耻辱”历史最有力的回击和反攻,犹如她的那句:“在他(徐志摩)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多么戏剧性的荒诞和讽刺,而我在回想这一段时,画面感十足到仿佛她就坐在我的对面,虽然仍旧是平淡的表情,但挡不住的坚毅和冷峻却从骨子里剽悍的透出来,我想,这便是她花样长成的结果吧!

  

3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