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家乡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家乡的散文篇1:我和我的家乡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是古诗十九首里面的名篇《涉江采芙蓉》,年幼时只觉得句子优美伤感便翻来覆去的背诵,很是喜欢。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逐渐成熟,看多了人生的聚散离合,才猛然发现那隐藏在诗句中的名词——家乡。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位于辽阔的中原,在早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商丘境内的柘城、睢县、民权、永城和睢阳区等地,已有人类生活。当时商丘这片地方曾是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沼泽连绵,丘岗起伏,水草茂盛,林木参天。这片富饶的土地,为远古的氏族部落提供了理想的生息繁衍之所,也正是这样一片朴实土地哺育了这样一群淳朴的人民,而我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

  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他的封地“商”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汉代的《史记.殷本纪》这样记载着: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赐姓子氏”。《史记.殷本纪》里面还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帝喾有一个妃子叫简狄。一天,简狄随本氏族的两个女子,一同出外洗澡。有玄鸟燕子飞来,生下鸟卵,简狄把燕卵取来吃下,因此怀孕生下契。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如今家乡的这个传说鲜为人知,因为三皇五帝远古时代的历史已经远去了,玄鸟也飞去了,只剩下家乡的燕子每年在那里做南北之迁。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也是一只燕子,在我羽翼丰满之后飞离了家乡,去探索外面更大的世界,并且每年归来一次。

  柘城是因为当地的一种珍稀树种古柘桑树而得名,相传县内最古老的一株古柘桑树栽植于宋仁宗年间,距今约1000年,该树虽树龄较大,但至今仍然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如今的柘桑树遍布整个柘城县,仿佛最初的那株古柘桑树的子女一样分布在不同地方,以完成那株古柘桑树开枝散叶、发扬光大的使命。

  商丘市历史上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曾多次出现文化高潮。从上古时期的燧人氏、仓颉、商均、杜康,到中古及近古时期的宋襄公、孔子、庄周、梁孝王刘武、司马相如、江淹、花木兰、魏征、颜真卿、杜甫、高适、赵匡胤,明清时期的五尚书——沈鲤、宋缍、余诚、侯恂、宋荦和“复社四公子”、雪苑六子的侯方域等。他们有的出生于商丘,有的虽未生在商丘,但较长的时间在商丘生活,并且期间在商丘留下了很多文章诗篇和故事传说。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但是这些先哲的诗篇仍在,传说仍在,如今我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徜徉在知识的平原上,也沉浸在他们所留下的精神世界里。

  时光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仿佛又出现在了我们眼前。代父出征,抗击柔然,她的故事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商丘的木兰祠始建于唐代,曾占地万余平方米,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等。大殿内有英姿飒爽的花木兰戎装立像和记载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凯旋而归的雕塑和组画。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地方官司吏率领耆老邦民,前来致祭,以缅怀英灵、教育后代。后来就沿袭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庙会,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前来赶会烧香,进行贸易,延续至今不衰。花木兰是商丘民族气节的杰出代表,也为我家乡的人民做出了榜样,千百年来指引着我们为人处世的道路。

  描写家乡的散文篇2:关于家乡的记忆

  即使是偶尔会一趟家乡,家乡的那份安宁与恬静却令我心旷神怡。即使是农忙季节也总是其乐无穷。

  我喜欢家乡的那座湖,湖水清透,鱼翔浅底。每每傍晚,我总会坐在湖边,望着即将逝去的晚霞,望着那高歌而归的渔船,如痴如醉。双手环膝,感受着轻轻拂过的风儿,仿佛是在我耳边细语呢喃…引得我无限遐想,感觉就像置身仙境,欲罢不能。

  我喜欢家乡的那片林。它是一座绿色的城堡,特别是炎炎夏日,那一股沁人心脾的凉意,让人舍不得离开。它还记忆着我童年的欢声笑语。那时,我经常与众多玩伴跳跃在林间,或捉蝉,或捉雀,躲迷藏,嚼树叶…

  我喜欢家乡的人,庄邻和睦。每当逢会赶集时,邻里庄里的人遇见一起,总会互相推让着品尝自己刚买的水果食物。而夏天的夜晚,左邻右舍的人饭后会不约而同的来到院外的桥边,乘凉、互相攀谈,讲天论地。那一份安然,令人憧憬向往。

  家乡,一个深藏在我的心里,陪我走遍天涯海角,一生一世,像母亲一样的存在。

  描写家乡的散文篇3:我的故乡

  我的家乡在金山村,那是位于一个三县交界的小村落,别看村子小,这里却是名茶金山时雨的核心区域。这里背靠山,面对溪。呈金字形,故得名金山村。大部份的房子多是座北朝南,基本上多是砖木结构的老式房子,白墙黑瓦,错落有致,村中大部份以叶姓和王姓为主,村口的古树见证两姓的恩怨。

  说起金山时雨,我要说一说它的历史,金山时雨原名金山茗雾,茶叶创建于道光年间,外形如银钩,泡开似兰花,首泡沉底,茶尖朝下,香气醇和,先苦后甜。余村人汪立政在上海开办了汪裕泰茶庄,使山中处子征服上海茶客,著名学者胡适的祖辈在上海浦东川沙经营茶叶,卖的也是金山时雨,在慈熹太后六十大寿金山时雨入贡,从此名扬四海。

  在村口,有一座单拱石桥,别看它现在不起眼,可它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在桥的下面,石壁上刻有记载,整座桥均以石头砌成,上面铺上同一大小的青石板,横竖有致。在桥头的石壁上刻有本村老师的诗一首。两边古树高参天,有时经过可已看见几只松鼠在嘻戏,古桥下溪水清澈见底,小石斑鱼在穿过水草,游入了石缝中,几只幼鸭正在水中玩耍,不远处一个牧童正在放牛,真有一种诗情画意。

  踏上石板路,登上一个个台阶,来到了大塔凼,这里环境优美,翠竹凌云,松杉参天,云天雾海,兰花飘香,。在路边的草地上睡上一会,听一听大自然地声音,那是一种愉快地享受,看着蔚蓝的天空,山谷中各种鸟地鸣唱,各种各样的蝴蝶漫天飞舞,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静一下自己地思绪享受自然地馈赠。

  登上大塔山顶,可以看见邻县的乡镇,尽收眼底,汽车的喇叭声都能停得见,前面不远处,一座小山像一顶帽子,马路象飘在麦田地彩带,曲曲折折,标致极了,回头望金山。远处上庄村,余村一缆无余。近处金山像一个花环,油菜花围着村子,茶园包村子。竹园绕着最外面。真是一幅绝美的画卷,层次分明,颜色绚丽,一片云飘过,随着云地飘动,景色也跟着变,若弱若显,若明若暗,美不胜收,以为进如了人间仙境。

  这就是我的故乡。上庄镇金山村。

  古桥溪水人家,茶园梯田竹林,时雨咸肉干豆,都是记忆,思乡人在天涯。

  
看过“描写家乡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故乡的经典散文

2.关于歌颂家乡的散文

3.最新描写故乡的经典散文

4.描写故乡的散文

5.描写故乡的思念之情散文

36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