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食物的散文 关于食物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食物的散文篇1:草原美食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清茶或奶茶的过程说起来极其简单,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熬出来的茶的味道是不同的。最地道最香醇的当属牧民熬制的奶茶了。通常都要把青砖茶砍成小块装到提前用白纱布缝制好的口袋里,待灶上锅里的水沸腾了就把茶口袋放到里面,然后用水瓢或勺子舀出来从高处再浇下去,循环往复,次数越多味道越好,不知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这样做至少可以除掉茶叶中生木的异味儿。茶水的浓度要依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一般红中透黑即可,然后加上适量的盐,清茶就熬好了;如果想喝奶茶,再加适量牛奶煮沸就行了。

  奶茶或清茶是不能填饱肚皮的,即使把肚皮喝得发胀,那也是虚假“繁荣”,几泡尿出去,胃里便空空如也。事实上,无论过去贫困时期的还是今日,锡林浩特人早茶的餐桌上总会有更丰富的内容。最简单的,清茶或奶茶里会有少许小米,称之为米茶,还有的巧妇会提前把小米用黄油或牛羊油炒一下,然后放在茶里熬熟,喝起来既香醇又解饥饿。另外,桌子上常会有炒米、炸果子、黄油,奶豆腐之类的食物。如今锡林人的早茶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除了以上那些内容,还会有肥美的手把肉,新鲜的血肠肉肠以及蒙古包子、沙葱饺子之类。还有一种叫锅茶,就是把牛肉干,奶豆腐炒米黄油放在锅里,兑上熬制好的奶茶,下面点上酒精,就着热气,喝个全身透汗,爽极了。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有一两瓶老酒,那就叫喝硬茶了。不过这样的早茶一般人难得享受,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时间品味。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时间。

  描写食物的散文篇2:庆阳美食

  今天,大家来到了庆阳,不能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庆阳的美食。庆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环县羊羔肉、镇原糖油饼、合水糖圈圈、正宁豆腐,还有荞剁面、炒豆豉、猪血灌肠、冉面、洋芋布拉、麻仁包、搅团、高粱卷、凉粉、燕麦柔柔、土暖锅等等。而且庆阳风味小吃在中国甘肃首届美食节上以独特的地方风味获得“甘肃名宴”称号。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工臊子面了,它以精致的做工配料和地道的农家口味,让很多人情有独钟,流连忘返。手工面和面、揉面、擀面和切面都很有讲究,有句俗言是这样讲的“擀成纸,切成线,煮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那么吃面也是很有讲究的,手工面一般是汤和面分碗而盛的,吃面的时候,是用筷子把面夹到汤碗里再吃的,这种面吃到嘴里,细而长、柔而韧、清而辣,辣中含清香。正如有人曾经评价:“一碗庆阳臊子面,吃到嘴里,赛过活神仙”。如今庆阳臊子面,已成为了城乡饭馆早餐的时尚面食,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关于庆阳臊子面,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相传,在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也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此后,为了显示妇女的贤惠,将这种新媳妇过门第二天,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高低的习俗传承了下来。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与肯定。

  正如一首民歌唱道:“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庆阳臊子面在经过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已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味。传统的膳食臊子面,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又被称为“哨子面”。庆阳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独特,吃法有趣,堪称一绝。

  描写食物的散文篇3:暖阳中的美食记忆

  沉沉的雾霭仿佛满腹心事眉头紧锁的女子,终于有人替她解了心结,眉头心间渐渐舒展开去。憔悴的太阳看上去有些怕冷,在寒冷中走走停停,将近十点,终于吃力地迈过对面高楼屋顶,将一抹我们翘首以盼的阳光斜掠到院子里。才午后三点多,便是这抹难得的阳光,竟悄无声息早早隐没于高楼背后了。

  楼高了,我们的脚似乎悬于空中了,我们的心离土地渐渐远了。楼高了,那原本慷慨的太阳,似乎也变得格外吝啬了。

  台湾作家林清玄的《阳光的味道》,写一晒谷子的年轻农夫,在晒谷时偶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决意留在家乡。他和作者漫谈起幼时刚晒干的衣服、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说那里面都留存着阳光的味道。

  于是,这院子里的一方斜斜的阳光,愈觉得它的珍贵不易了!

  趁着这一方难得的阳光还没有逃离,赶紧捧出被子,赶紧晾出衣物,赶紧将满匾的淀粉、萝卜片搬出来晒晒,赶紧搬出凳子来坐坐,聊聊……

  匾里的淀粉是早就洗出的,然而院里的阳光停留就几个钟头,搬进搬出的,有好些时日了。萝卜片是新切的,白白的薄片摊在门板上,像小时瓦屋缝隙里漏进来的一个个光柱椭圆地印在泥地上,斑斑驳驳,层层叠叠着。还有切成条状的萝卜,倒像是粼粼湖面上闪动的银鱼了。

  呼——嘬着嘴吹着热气直冒的爊豆腐,一边急不可待地吞进肚去,小时吃爊豆腐的馋嘴样还是那般清晰,我以为这要算淀粉所做食物中绝好的美食了。或者将淀粉加水搅拌呈麦糊状,于热锅一糊,白色渐成黝黑,切条煮透,加调料葱花,入口滑润,亦是上佳的美食。我曾见过母亲将大半碗淀粉和水少许,于热锅中搅成面团,又摘成鱼丸大小,煮后既滑润,又多了几分韧劲,真是过齿难忘!

  萝卜片的吃法,我以为最适宜的是入砂锅炖,雪大的时候,这道菜是最应景的。生一个火炉(用木架子的那种),炭火哔剥哔剥红红地旺着,屋外是白雪纷飞。铁架子搁在火炉上,装满了各种食材的砂锅端放在铁架上。你大可不用着急,只管围着炉火聊着,或者出门看雪玩雪去。待你拍拍雪进来,那砂锅早已咕嘟咕嘟地接着人们的话茬,欢腾开了。一缕香味顺着锅盖小孔冒出的热气,直钻入鼻孔心头。好了,好了!尝尝,快掀开锅盖!热气缭绕中,筷子伸向那肥厚的猪肉,鼓鼓的油豆腐,洁白的冬笋片,长条的腌白菜,当然还有卷成木耳样的萝卜片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说阳光曝晒过的食物,才最具质朴的美味。同样是晒笋干,那种连续几天时有时无的阳光与一气呵成的曝晒,味道是相去甚远的。可惜,居然忘了作者的名字。

  我想,今年院子里的这些淀粉、萝卜片的味道,怕是要比往年差一些了。

  
看过“描写食物的散文”的人还看:

描写食物的散文相关

37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