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名家描写中秋的散文 名家描写中秋的文章

时间: 超财2 散文

  名家描写中秋的散文篇1:中秋节


四季轮流,时间滴溜溜的转,转着转着,不经意就转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中秋节拾着夏的岁末,迎着秋的惬意潸然而至,似时钟滴答、滴答、滴答、送走了夏的繁忙炙热,迎来了秋的清新凉爽,也迎来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至今流传多少年,我不大清楚。只知道在远古就有“秋暮夕月”的习惯,尊月为神,设香案,焚香祭拜。

  相传,在古代齐国,有一位女子长得很丑,但他从小就养成习惯祭拜月神,无形之中也兼修了良好品德。因此,被选入了宫中,可惜没有被宠幸,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祭拜月神。在某年的八月十五夜,皇帝雅兴所至,来观赏月亮,偶然见到了她,陡觉她美艳出众,动了宠爱之心,三千众爱聚一身,把她立为皇后。或许,就是传说中秋节的由来。

  不过在我们家乡听老人说:在盘古开天,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日出日落,把万物蒸烤的像火一样,人们居住的地方就是一遍火海,无法生存。这时,多亏有一位名叫后羿年青人,他力大无穷,并且具有超强的射箭本能,他决定把天上多出的九个太阳射下来。于是,他就登上最高昆仑山,拉弓搭箭,嗖嗖嗖……连射九下,多出的九个太阳,应声而下。天上就只剩留一个太阳,万物得以生存,人们得以安宁。

  后羿因射太阳而得名,受到人们的推崇,也赢得年轻漂亮嫦娥的芳心,于是两个有情人就结为夫妻,他们恩恩爱爱幸福的生活。后羿喜欢广交朋友,一起去打猎。由于后羿的名气太大,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学习射箭技艺。自然就有些奸诈邪恶小人蒙混过关的混进来,其中有一位叫蓬蒙的小人拜后羿为师,就是这个小人害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上山打猎,偶然碰到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看后羿射太阳有功,救人们于火海之中,就赐他一粒仙丹,吃下可以成仙。后羿接过仙丹,刚放到嘴里,突然想起心爱的娇妻——嫦娥,赶忙把仙丹吐出来。回到了家里,后羿就把仙丹的事告诉了嫦娥,跟嫦娥一起商量,最终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仙丹只一粒,两人只一人能成仙,万般无奈,后羿和嫦娥就把仙丹藏起来。这事被小人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带着徒弟们上山打猎,蓬蒙装着有病,推说不去。等后羿他们走了,蓬蒙就提剑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实在没有办法,索性就把仙丹吞下。自然,就变成了仙女,飞上了天空。嫦娥实在不忍离开后羿,就选离地球最近的月亮居住。晚上,后羿打猎回来,听说嫦娥被蓬蒙逼着吞下了仙丹,已飞上了天空。万般愤怒,欲杀小人蓬蒙,可他早就逃了。后羿悲愤欲绝,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由于太想妻子了,后羿在晚上,遥望月亮哭泣,哭着哭着,就跟着月亮跑,跑着跑着,好像看到了嫦娥在月亮里晃来晃去,似乎也在对他哭泣。但毕竟天地两隔,又如何能见面?后羿为了表达他那份相思,在月圆时,设香案,摆上嫦娥最爱吃的瓜果,他也独自斟酒,边饮边对月长叹,诉说离别之苦。后来,这事传了出去,人们纷纷仿效。据说,嫦娥在八月十五夜,在广寒宫遥望大家,人们也能看到嫦娥。好像就有了八月十五夜,人们观月、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了。

  名家描写中秋的散文篇2:中秋

  总难忘小时侯那一年的中秋。

  当时我在读小学,快要吃晚饭了,娘还没有回来。家里养了三十几只半大的鹅,赶去村后放了。太阳要卡山的时候,有从大地里回来的屯邻捎信儿来,说娘捡了一些黄豆枝,要爹赶车去拉。

  我和爹到了大地,娘正在豆田里,吃饱的白鹅三个一伙五个一块儿,悠闲地趴在地垄沟里歇息。田是村东头老高二叔的,刚刚收完,活干得有些毛糙,豆枝儿落了不少,地多,顾不上细摆弄。

  我们不忙着装车,而是和娘一起在那田里又捡了一气。捡的豆枝儿一堆儿堆儿地顺着垄沟摆了一溜儿,方便装车。车停在一边,我和爹就一起朝车上抱,而娘就在一旁,脸上带着浅浅的笑,看着我们父子俩,并不时地和爹唠些个庄稼院里的嗑,大概是虑念着捡的这些豆枝儿能打多少豆子,到时候用来做酱或者换豆腐之类的。

  本来已是傍晚,装了一会儿车,不觉天就渐渐地黑了。夜的黑,潮水一般慢慢地侵袭过来,瞬间淹没了这广袤的田野,大地上的一切开始变得模糊。装车有些费劲了,须哈下腰,仔细地分辨地上的刺菜与豆堆。幸好,仍可勉强地辨认与劳作。

  这时,感觉到月光猛然间就洒在了身上。我回过头,只见一轮金黄的满月正缓缓地爬上山顶。就像一只刚刚孵出的小鹅,还没脱去鹅黄的底子,满眼的是浓郁的金黄。仿佛从来没见过这麽大的月亮,跟农家院里的小盖簾似的,就那样近在咫尺地挂在身旁。触景生情,我变得有些激动,心里那种敞亮与喜悦,一时之间根本无法形容。

  想一下,先是黑茫茫的大地,接着就是一轮大可盈怀的满月,喷薄而出,与之并肩而存,照亮了人间,照淡了黑暗,该有多麽美好。我不住地环顾四周,发现月光下的田野变得依稀了,月光下的山形显得俊朗了,月光下的大地,一片苍茫。而我们一家三口呢,都沐浴在了月光之中,水一样的银质的月光。

  地不远,不必翻山越岭。爹赶着马车在前面走,我和娘赶着鹅在后面跟着。清脆的马蹄声在这静谧的秋夜里,特特的,传出很远,就像远古的缶声一样的单调。鹅群,此时凑到了一块儿,挤挤挨挨地朝前婀娜地赶路,洁白的鹅羽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惹眼,仿佛一片云朵,在朦胧的大地上缓缓地涌动。小鹅异常地安静,只是偶尔地发出一两声轻轻的唧啾。

  这一刻,家里那块月饼的模样开始在我的脑子里不住地闪现,那是年少时每个年头里我心中的月亮,我已惦记了很久,不觉涎水欲滴。同时在我的脑子里面闪现的,还有家里面守着灯火,正急切地盼着我们三个归来的哥哥姐姐们亲切的身影和那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由得开放如花。

  说这话,已经整整二十几年的光景过去了,可昔时月光下的那一幕场景却时常地在我的心头萦绕。而那个八月节,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年代,那个,细粮很稀罕,只有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来了客人,才会偶尔改善一下伙食,也只有到了中秋,家里才会从供销社买上二斤黄纸包裹的月饼,每人分上一块,吃得津津有味的年代啊!

  名家描写中秋的散文篇3:中秋随想

  又逢中秋之夜,抬头仰望天空,见一轮明月,但这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明月,因为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如雾,弥蒙在月光前。而那淡雅的月晕恰恰似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线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那么喧宾夺主,又有那万般娇态。

  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但我觉得这似明眸的圆月要是用来形容在中秋之月,实为不妥,谚语有云“八月十五云遮月”。云生月隐,神秘、朦胧之感自然而生。故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也独具情调,别有风情。

  我的心愿随着月亮的脚步在云中漫步,听她讲那古老的传说,我的眼也愿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我听到看到的一切都将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也是来自老朋友月亮的祝福。也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歌饮酒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也更愿意在宁谧的夜晚,坐在高高的阳台或站在清凉的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这“月中清露点朝夜”。

  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诗文,还曾阅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李白抒发的是思念,朱先生抒发的是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写月的公平,写月的普照大地,写月的淡然,写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全是中秋圆月,月亮却从古至今寄托的都是思念。月亮也本身就是温柔与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一丝丝这样的哀愁,想起家乡刚刚过去的地震、暴雨,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一片片温暖跨省传情,一片片关怀按级传递,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

  月,像一个繁忙的信差,为祖国人民传达安慰。那么,原来的温柔、美好与恬静中,更添上一笔浓浓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看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光芒的炽热,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团结一心,救危帮贫,共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中秋明月仿佛就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与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

  
看过“名家描写中秋的散文”的人还看:

1.描写中秋节的优美散文作品

2.有关写中秋的散文精选

3.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4.写中秋的文章

5.赞美中秋节的优美散文欣赏

3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