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牡丹花最经典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关于牡丹花最经典的散文篇1:洛阳牡丹

  “人间四月芳菲尽。”等桐花散落一地,牡丹才姗姗来迟。花开富贵,开在云淡风轻,开在草长莺飞,日光和煦。正如刘禹锡笔下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一种明丽的,高贵的,雍容大气的典雅美。秦淮烟月浩繁,扬州青楼薄幸,长安秋风凄怨,玉门寒雁悲怆,唯有洛阳,中州故地,从容博大,深刻安详,才载的起牡丹这份绝世的美丽。“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琵琶弦上,纤手轻挑,不知糊弄了多少如梦如歌的岁月。

  洛阳我去过多次,无论是龙门的佛光,香山寺的儒风,白马寺的梵音,还是古城的雕梁画栋,灰瓦青石。都令人沉醉,醉于往事悠悠,醉于衣冠成丘的古人。洛阳牡丹花开,却是我最为倾情和珍重的。牡丹脂粉艳丽,明明净净,不为尘染:有醉人的娇红,有冷艳的素白,有恬静文雅的淡黄,有贵气逼人的雅紫。无论哪一种,都远胜于那些逐水飘零的杏白桃红。牡丹是花中王后,地位尤尊。话说女皇武则天犹爱牡丹,一时间花满京城,文人骚客齐聚洛阳。曹植的梦中,出水的洛神,翩若惊鸿相思三千东流水,只取一瓢。一代情圣李商隐更惊叹于洛阳牡丹的天香国色,据说当时隐居于龙门香山寺的白居易读了李商隐的文章,相见恨晚。希望可与子共赏牡丹,同品诗茶,话古道今一番。只可惜香山老人早逝,李商隐命运多磨,郁郁而终,辜负了一世才情。

  赏牡丹不必“春风得意马蹄疾。”,不必“琵琶凄凉羌笛噎。”而应当心生和谐,安静。任时光悄然流逝,用雍散微醺的醉意去细细品味。因为太过端庄的华贵,只允许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忘我的酥骨地醉在那份美丽中。有朋友说,此刻若在盛唐,满城花香,岂不正应了一派恢宏的盛世景象。我想,不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时过千载,只留雁过纷说杨李事,旧时城阙都作土。然牡丹,年年花开,不全然是涂抹在盛世之上的浮华之气。再来洛阳,但见古时明月,树影幽暗婆娑。十里长亭,十里藤木落古香,十里青山恨绵绵,一夜辗转,一夜轻叹,一夜凄雨滴梧桐,不觉令人凄然地笑了。

  四月春暮,青石的街道向晚。那厚厚的城砖,如一卷卷庄严的史书叠落。千年以前,是否有过一位失意的文人,空负才情地叹息过。是否有过一个身披彩裳的女子,孤傲冷艳,将那长长的裙摆拖过石门。是否有过,嫣香盈袖随风落,让人想起谁家篱墙里盛开的牡丹……

  当时我若在,定要两盏清酒,阶前独坐。做个失眠的诗人,邀明月,品花香,黄酒小菜,玉佩短笛……

  关于牡丹花最经典的散文篇2:生命的牡丹

  院中的牡丹花开了,总共三堆,中间白色,两旁是粉红的,一大堆是单瓣,俩大堆是灿瓣,所谓单瓣即只有一圈花瓣,灿瓣也就不言其说,即就是很多圈的,看不见期间花蕊。三堆牡丹在夏日大展风姿,各具神韵,放佛是为了把照顾她的母亲哄高兴。

  回头想来,那时家里还没有牡丹,牡丹是老远从我千里之外的老家临夏舅舅搬家移居是带过来的,是母亲种下去的,不敢相信被人们赋予富贵二字的牡丹竟能经历那么远的旅途而不死亡,我无法形容这三种牡丹。

  曾以为牡丹是娇贵的,无法养活的,但是看到她开花繁衍,我知道她已经可以独自生存了,她是母亲的特别培育下才会活的,可能是为了感谢母亲吧!此时,牡丹在我心中绝不是富贵的代表,她更多的代表的是感恩与磨难,只是古人把它理解错了,我想。牡丹开出朵朵白的红的花,蜜蜂没能经住诱惑,纷纷来一睹芳容,我发现她是有感情的,不仅释放清香,还乐于奉献,是不是她就是母亲灵魂的化身呢?

  曾几何时,记得老家的茅草屋下有一堆很大的牡丹,每当牡丹花开之时,便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老家的牡丹很大很旺,村里的人大多都跑到我们老家里来照相,我们家成了欢乐的海洋,当照相的老师傅大老远来到村子,每个人都满怀期待的,因为在这穷乡僻壤来这么高级的东西自然是喜事一桩,这是母亲就会给乡亲们搬凳子让座,随着闪光灯的一闪,自己的形象就定格在胶卷上,有牡丹的陪衬,或者说我们陪衬牡丹吧!牡丹,富贵!乡亲们,贫穷!这不是很大反差吗?多少年后的今天才明白,其实牡丹石经过和命运抗争,受过磨难,才会有这种富贵的形象,与乡亲们一样的,牡丹与乡亲们古朴的脸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静谧,她开在一个个古朴的脸之后,与会照耀下,浑然天成,仿佛天生应该这样组合,绽放在人们心中。

  记得上周回家时还在打骨朵,今天的瞬间开放让人觉得在变魔术,爷爷要在牡丹前照个相,可是手机不行,只好留下了这个遗憾,爷爷特爱牡丹,每次在种菜时总会要盖住牡丹,以免她受伤。

  牡丹伴随我的一生,刚出生时,我家有牡丹的灵魂,现在更有牡丹沁人心脾的芳香,就像母亲,永远陪伴我,受尽磨难吃尽苦头,但看到牡丹,母亲笑了,晓得比牡丹更加灿烂。

  牡丹,已不再是一种花名,她的坚忍让我知道生命还是有希望的,她的磨难让我看到未来虽有很多的苦难,但我不会怕痛,一直会走下去,走下去……

  关于牡丹花最经典的散文篇3:洛阳观牡丹

  从儿时至今,多闻牡丹,李双江的《牡丹之歌》让我有了许多对牡丹的向往。尤其是洛阳牡丹与武则天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睹牡丹芳容也成为一种记挂。

  去年五一节,在河北正定荣国府内的牡丹花展,首次与牡丹近距离接触。几间房屋,摆放着各色的牡丹,虽然花色浓烈,花冠硕大,几显富贵之气,倒也招人眼目,但潮湿的屋中散发着刺鼻的霉味,便匆匆而出。以为传说的牡丹只有富贵的外表而已,“洛阳牡丹甲天下”的“名头”还没有济公的破帽子漂亮,对牡丹没有了渴慕的激情和冲动。

  一次洛阳之旅,使我认识到牡丹“国色天香”的含义。

  进入洛阳国家牡丹园,500亩的牡丹争芳斗艳,茫茫花海,色彩缤纷。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穿行其间,领略了牡丹的风采。看牡丹,看那硕大的花冠,仿佛看见丰腴的唐代少妇;看牡丹,看那艳而不俗的色彩,仿佛看见少妇高贵的表情;看牡丹,看那各样的花型,不仅使人想到牡丹仙子顾盼的眸子和飘逸的裙裾。

  在园内,有“千年牡丹王、牡丹后”的石碑,笔者不以为然。用石头创造历史,随处可见。但那几株白色的牡丹,却不愧为牡丹王的称谓。看那伸向高天的钢枝铁骨,给你的是苍劲的骨感震撼。他高雅的身姿、舒展的傲骨、无暇的面孔,让你感到自己的卑微,感到他的霸气,感到她的高雅,让你不敢直视,失去了侵犯的勇气。学习绘画的朋友,难道这不是一幅绝无仅有的经典的《泼墨牡丹》?

  在牡丹丛中漫步,犹如与美丽而娴静的少妇同行,更似和清纯而矜持的少女结伴,在牡丹花下与漂亮的人儿合个影,虽然有当配角的感受,也岂不是短短旅途一个美丽的片断?在牡丹花丛中漫步,慢慢品味他们高贵的表情,仿佛看见不可一世的武皇则天无奈且无助的眼神。

  忽然想起那句“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的诗句,虽然有些情真意切,但也不免有点过头。

  牡丹花好画也美。园内众多的本土画家的牡丹画展,又是一个牡丹园。他们技法不一,方式各异,却只有牡丹这个千篇一律的主题,挥毫之间多少都有牡丹风骨。我买了一幅横幅的牡丹图,是一幅绿色的牡丹,同事不以为然。我说,红色有暴烈的激情,白色有默然的寂静,黑色有深沉的注视,黄色有威严的震撼,而绿色牡丹则满含和谐与安详,把傲骨隐于谦逊,把生机融于平和,让富贵的精神化作淡雅的目光,岂不是富贵图中的精品?

  走出牡丹园,频频回首,意犹未尽。“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锦城”。每一个接触牡丹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看过“关于牡丹花最经典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牡丹的抒情散文欣赏

2.关于牡丹花的散文

3.关于牡丹的散文

4.有关牡丹的经典散文欣赏

5.有关牡丹的散文

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