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歌大全 > 现代诗歌 >

描写放风筝的诗歌

时间: 燕华2 现代诗歌

  放风筝是汉族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关于放风筝的诗歌推荐:

  篇一:三月,我们去放风筝

  春天,系在细细长长的线上

  从三月的瞳孔里

  惊喜地飞起来——

  翩跹的粉蝶五色的花瓣

  银灰的鸽群雪亮的风帆

  飞吧,飞吧

  这童心的梦

  幻想的鸟

  这飘动的音符

  翱翔的诗行

  僵固中苏醒的岁月

  因此而有摇曳的风采

  因此而有轻盈的身姿

  白云荡漾的晴空多美

  小鸟的翅膀擦亮了它

  向往飞翔的心拓宽了它

  快加入这空中放牧者的队伍

  放飞你的希望吧

  春天,已把命运之绳

  交到了你的手中


关于放风筝的诗歌

  篇二:放风筝

  那天我在广场漫步

  看见放风筝的儿童

  风筝把我牵回到了故乡

  依然记得小时候

  春风一起

  便约上小伙伴到田野里放风筝

  放风筝丰富了童年的生活

  也载满了童年的喜悦

  使友情不断加深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

  当年放风筝的小伙伴

  你们去了哪里

  一只风筝从故乡的方向飞来

  在我的头上盘旋

  那是故乡对我的呼唤

  故乡并没有离我远去

  它一直埋藏我的心底

  还有那只童年的风筝

  望着天空盘旋的风筝

  我默默地祝愿

  愿它带去我对故乡的思念

  篇三:放风筝

  蛰居了一个深冬

  迎着乍暖还寒的晨风

  走在广阔的田野上

  放飞风筝

  手中牵着长长的线

  我们奔跑着自由自在

  我们呐喊着心情舒坦

  人到中年

  岁月消磨了我们的容颜

  却带不走我们年轻的心

  头顶着蓝蓝的天空

  我们牵着手中的风筝

  手中的风筝引着我们

  相互牵引和追逐着

  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放飞风筝的同时

  也放飞自己的梦想

  让心灵和春天

  一起自由的翱翔

  篇四:放风筝

  跑

  奔跑的不仅是肢体

  更有上亿万细胞在涌动

  举手,抬足

  希望携着梦想飞翔

  连带——

  久违的笑容

  油菜花,炊烟,渐行渐远

  一片蓝色的天空在不远处

  悠然的流云无限叠韵

  荡漾的心思

  一路——

  御风而行

  找一个高度,或一个支点

  让风儿奏乐,让鸟儿鸣唱

  说出澎湃已久的名词

  爱你——

  天长地久

  必须,让你知道

  每一次轻微的呼唤

  山再高,水迢远,心弦为你——

  手舞足蹈

  篇五:放风筝

  年轻时

  风筝越放越高

  线越拉越长

  年老时

  握着那根细细的线

  迟迟不愿松手

  篇六:放风筝

  春草青青春阳暖

  高高兴兴放纸鸢

  美丽的风筝是我的爱

  是我为她巧打扮

  鞠一捧阳光放她心里

  摘一朵鲜花插头上

  两条彩绸系腰间

  扯一缕春风展翅膀

  天空象个大舞台

  风筝就是个小演员

  她无拘无束翩翩起舞

  我聚精会神看表演

  她温室里生温室里长

  没有见过大世面

  她生来娇贵身体弱

  我时刻为她把心担

  紧紧的拉着风筝线

  在手上缠了一圈又一圈

  感情都放在了风筝上

  一根线把我们心相连

  风筝起源传说:

  风筝起源

  风筝起源于 中国,中国风筝有悠久的历史,据说汉朝大将 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梁武帝时曾利用风筝传信,但未成功。 南北朝有人背着风筝从高处跳下而没有跌死。唐朝的张丕被围困时曾利用风筝传信求救兵,取得了成功。这些说明,中国风筝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了。从唐朝开始,风筝逐渐变成玩具。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 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中国传统的风筝一般分为硬翅、软翅、板子、串子、立体(筒形)等几类,按地域和风格又分为潍坊、天津、 南通、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风筝。中国最大的风筝制造地在 山东的 潍坊,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每年举办风筝会,2005年还有举办风筝 锦标赛。放风筝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盛行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传统的娱乐风俗。流行于中国各地,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原用于军事上,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 鲁班曾制 木鸢飞上天空。后来,以纸代木,称为“ 纸鸢”;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 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风筝”。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汉族民间娱乐游戏;元代时,风筝传入 欧洲诸国。唐以前的风筝用丝绸制作,晚唐时改用纸制。品种繁多,结构有硬翅、软翅、伞形、桶形、长串等。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民间还创造了风筝上的附加物,如有音响的“鹤琴”、“锣鼓”,有灯光装置的“灯笼”,有散落携带物的“送饭儿的”等,独具特色。

  风筝,杭人称“纸鸢”、 “鸢儿”,为民间传统游戏。大都于春风和煦的二、三月放飞 风筝。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 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当时已有放风筝比赛活动,比赛常在春游时进行,地点在 西湖断桥一带,比赛方法据《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即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风筝传说

  风筝起源 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风筝的起源可能与木鸟有关, 它也起源于中国。风筝又名纸鸢、 风 鸢,纸鹞或鹞子, 中国古籍当中有关风筝的史料比木鸟丰富。唐朝的《 事物纪原》记载了汉初的韩信是风筝的发明人。唐朝的记述是:楚霸王被困垓下,韩信制风筝让 张良乘坐,飞上天空高唱楚歌,瓦解楚营军心。宋朝的传说为: 刘邦征伐陈烯,韩信打算里应外合,便用风筝测量距离,想用挖地道的方法攻入 未央宫。

  《事物纪原》和《新唐书》分别记载了利用风筝求援的轶事。公元549年,梁武帝 萧衍被侯景兵困 南京。武帝的羊侃用风筝送出求援诏书。不料风筝被 侯军误为妖术而射落,求援因此失败。

  更为离奇的风筝传闻见于《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 北齐文宣帝时,大杀“元”姓宗族, 彭城王元勰的孙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为元韶制作风筝,他们二人从金风楼乘风筝双双飞逃。这些传奇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的关于飞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来仍然很有趣味。中国古人发明了风筝,直到很晚风筝才传到欧洲,并逐渐传遍了世界。

6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