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诗经 >

诗经 采苓

时间: 如英2 诗经

  《采苓》是《诗经》中的一首古典诗歌。以下就是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诗经《采苓》,希望大家喜欢!

  诗经《采苓》原文: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

  诗经《采苓》译文:

  采黄药啊采黄药,首阳山顶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轻信那一套。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苦菜啊采苦菜,首阳山脚遍地找。有人专爱造谣言,切勿跟随他一道。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采芜菁啊采芜菁,首阳东麓遍地找。有人最爱说假话,切勿信从随他跑。别信它呀别信它,流言蜚语不可靠。有人专爱造谣言,到头什么能捞到?

  诗经《采苓》鉴赏:

  诗分三章,每章以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开篇。所谓“兴”,依朱熹的解释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第一章的“采苓采苓,首阳之颠”,第二章的“采苦采苦,首阳之下”,第三章的“采葑采葑,首阳之东”等等,都是用“先言他物”的手法以引起下文的。“苓”,一名黄药,又名大苦,叶似地黄。“苦”,是苦菜,亦作“荼”,似葵。“葑”,是芜菁,亦称蔓菁,俗称大头菜,根块肥大,可供蔬食。这三种植物,都是《诗经》时代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诗人用这三种习见之物以起兴,从而表达自己“人之为(伪)言”“苟亦无信”、“苟亦无与”、“苟亦无从”的理念。

  “无信”,是强调伪言内容的虚假;“无与”,是强调伪言蛊惑的不可置理;“无从”,是强调伪言的教唆不可信从。语意层层递进,从而强调伪言之伪。接着诗人又用“舍旃舍旃”这个叠句,反覆叮咛,进一步申述伪言的全不可靠。至此,诗人所要申述的“人之为(伪)言”“无信”、“无与”、“无从”的理念已经阐述得淋漓尽致,无须再说了。假若世人都能做到“无信”、“无与”、“无从”,那么伪言也就没有市场,制造伪言的人也无立足之地了。故此诗人在每章的结尾用“人之为言(伪言),胡得焉”以收束全诗,表明造谣者徒劳无功。

  前人评此诗,谓“各章上四句,如春水池塘,笼烟浣月,汪汪有致。下四句乃如风气浪生,龙惊鸟澜,莫可控御”(戴君恩《读诗臆评》),又谓“通篇以叠词重句缠绵动听,而姿态亦复摇曳”(姚际恒《诗经通论》)。确实此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重章叠句、反覆咏唱的手法,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旋律美,给读者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诗经经典名句赏析:

  1)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诗经·唐风·绸缪》

  很久以前,看倾城之恋,范柳原对白流苏说,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后面是什么?白流苏抿嘴而笑,我可不知道,于是他就接着念,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我该拿你怎么办呢?

  对这一段实在印象深刻,于是我固执地相信,这四句诗,更像是描述美丽的邂逅:良辰,美景,佳人。

  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诗三百首篇,《关雎》地位之高可见一斑。窈窕淑女,也就成为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向往的美好形象了。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写尽万般风流。仿佛见到灼人的满树桃花下,新嫁的新娘娇艳的面颊和绚丽的红妆,那头有良人久候,将与她共度一生。

  4)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窗外有一百个人走过,我也能分辨出你的足音。因为其他九十九人都是踏在地上,而你,踏在我心上。

1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