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唐诗 >

听筝 李端

时间: 适佳2 唐诗

  李端的《听筝》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位女子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听筝》

  作者: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听筝》注释:

  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听筝》意思: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听筝》写作背景: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 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听筝》鉴赏: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既然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

  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

  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

  当然,诗人也注意到了弹奏的环境:"玉房前".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

  画面上,"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绐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

  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我们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那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吧.

  当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但弹筝的女子不知何故而"时时误拂弦".这并非偶尔失手,因为是"时时’’发生;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觉察到了:弹筝女子"时时误拂弦",是"欲得周郎顾".史传:周郎精于音律,当时即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郎当然已作古人,但弹筝女子仍然希望能得到今天的"周郎"——知音者的一"顾".她为此不惜有意错弹,以期引起"周郎"的注意.

  一般容易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我们更乐于将这种故意的失误,看成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

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