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寓言 >

语文寓言故事大全

时间: 超财2 寓言

  语文寓言故事篇1:过门不入

  远古的时候,洪水泛滥。尧帝命鲧治水。鲧用土石来堵掩凶猛的洪水,结果失败了,被尧处死了。

  舜即位后,又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父亲的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把沟渠的水导人江河,又把江河的水导人大海。13年如一日,天天带领百姓奋战在治水工地,有三次路过家门口都顾不上进去看一眼。他这种三过其门而不入的牺牲精神得到后人的称颂。

  这个成语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语文寓言故事篇2:汗流浃背

  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于是他就把右丞相周勃找来,问他:全国一年之中要审理、判决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一听楞了一下,低着头,回答汉文帝说不知道。文帝又问:那么全国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钱又是多少?周勃急出一身冷汗,汗水多得把脊背的衣服都弄湿了,因为他还是回答不出来。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分别有掌管的人,问审理案子的事,有廷尉;问财务的事,有内史,只要把他们都找来,一问就知道了。汉文帝听了点点头,对陈平的回答十分满意。

  事后周勃感到非常羞愧,觉得自已反应、机智都不如陈平,于是借着生病想回家乡养老的理由,辞去右丞相的官职。

  语文寓言故事篇3:河伯为患

  “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候的时候,发生过和河伯有关的故事。

  西门豹是当时魏国的邺县县令。他一到邺县上任,就调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结了巫师骗钱。这些人恐吓老百姓说:“河伯每年要娶一个妻子,否则这里一定会发生水灾。”他们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钱,还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门豹为了整顿当地的风气,就决定要铲除这些人。他利用智能,骗三老和巫师说那女孩并不美丽,河伯不会满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师转告河伯,然后二话不说就把那些人丢入河中。

  后来,西门豹带着老百姓开挖水道,引来河水灌溉农田,老百姓从此便过得很幸福,也不再担心河伯的问题了。

  语文寓言故事篇4:哄堂大笑

  宋朝的时候,有个姓冯的人和一个姓和的人在一起工作。姓和的是个急性子,姓冯的是个慢性子。

  一天,姓冯的穿了一双新靴子,姓和的见了后说:我俩的靴子一模一样,你买靴子用了多少钱?姓冯的慢慢地抬起左脚说:九百钱。姓和的一听:什么,九百钱?我这一双花了一千八百钱呢!他马上质问身旁的仆人说:原来你背着我贪污钱了!看我回去好收拾你!这时,姓冯的又慢慢地抬起右脚说:这一只也花了九百钱。在场的人听他这么一说,立即哄堂大笑起来。弄得姓和的哭笑不得。

  这个成语形容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语文寓言故事篇5:后起之秀

  东晋时,王忱在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才气,很受亲友的推祟。他的舅父范宁,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对王忱也很器重,有著名文士拜访,他总让王忱到场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玉忱笑着回答说:“没有您这样的舅舅,哪来我这样的外甥?”

  语文寓言故事篇6: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们虽然和赵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常有小的掠夺战斗。由于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动作十分灵活方便。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而赵国军队虽然武器比胡人精良,但多为步兵和兵车混合编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长袍,甲胄笨重,骑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战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赵武灵王就想向胡人学习骑马射箭。要学习骑射,首先必须改革服装,采取胡人的短衣、长裤服式。

  于是,武灵王于公元前302年开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为首的一些人的反对。武灵王为了说服公子成,亲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说明学习胡服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胡服,并表示愿意带头穿上胡服。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后,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指责武灵王说:“衣服习俗,古之理法,变更古法,是一种罪过。”武灵王批驳他们说:“古今不同俗,有什么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夏、商、周三代都是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规,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制定礼仪。礼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武灵王力排众议,在大臣肥义等人的支持下,下令在全国改穿胡人的服装,因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拥护。

  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无其事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这段事实见诸于《史记.赵世家》。如今,“胡服骑射”已经成为了改革的同义词。

  

语文寓言故事大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