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寓言 >

寓言故事短一点的

时间: 超财2 寓言

  寓言故事有趣,短一点总是能人们的喜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寓言故事短一点篇,希望你们喜爱!

  寓言故事短一点篇1:作威作福

  东汉刘懿皇帝死后,中常侍(宦官名)孙程趁机联络了18个宦官,迎立济阴王刘保做了皇帝,这就是汉顺帝。

  汉顺帝18岁时,举行京中会考,南郑人李固在会考中名列第一,被汉顺帝封为“议郎”。

  李固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敢于直言,他看不慣宦官们政权夺利、贪赃枉法的丑恶行径,多次上书汉顺帝。由于李固说得有理有据,得到了皇后梁氏的支持,因此一百多名宦官被撤了职。

  孙程等宦官对李固恨之入骨,必欲之至死地而后快。于是,他们在顺帝的大舅子、大梁冀的支持下,联名向汉顺帝告状,说李固排斥皇上的亲信大臣,使这些臣子不能尽心侍奉皇上,还说李固平时狂妄自大,依仗权势,作威作福,罪该杀头。

  汉顺帝知道后,征询了梁皇后的意见,幸亏皇后很信任李固,才使他免遭灾难。

  寓言故事短一点篇2:坐观成败

  汉武帝晚年,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发兵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嫠带兵去捉拿太子。

  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这是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寓言故事短一点篇3: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首先取消了贵族的特权,规定重新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贵族由此失去了无功受禄的特权,对商独十分不满,但商鞅有秦孝公支持。贵族虽怀恨在心,仍然毫无办法。秦国经变法以后,很快强盛起来,生产率大大提高,国库充盈,将士作战勇猛,威震六国。商鞅因变法有功,受封商地十五邑,号商君,人们从此称公孙敬为商鞅。变法过程中,太子的老师触犯了法律,贵族和朝臣对这件事抱着幸祸态度,看商鞅怎样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商鞅为了新法能得以实施,请示孝公,依法严厉地作了公正处置。子曾为老师说情,但无济于事,太子对商鞅开始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手快。

  孝公在位二下二年驾崩,太子嗣位,史称惠文王。贵族们知道惠文王痛恨商鞅,便纷纷制造流言蜚语,有人甚至诬陷商鞅谋反。惠文王十分清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谋反的可能,他只是为了出气,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自孝公死后,自知失去靠山,不敢久居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地。当他风闻有人诬告他谋反的消息后,情知早晚必罹杀身之祸,便只身逃出家中,打算潜往它国,躲灾避祸。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寒鸦背着夕阳余辉,结队归林。商鞅急于逃离秦境,匆匆赶路,来到关下,不想被守关军士拦住,声称“商君有令,黄昏后非公事不得出城。”商鞅这才意识到必须投宿住店。他来到一家旅店,要求住宿.老板走出来说“既是客人我们当然欢迎,请问您是谁,弄不清身份,我会被杀头的。这是商君的法令,违背不得呀。”商鞅当然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走出旅店,仰天长叹:“我这是作法自毙呀!”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刑罚十分残忍,即用五辆车分别用绳索缚住受刑者的头部与四肢,然后驱赶着马,将人活活撕成五段,令人耳不忍闻。惠文王杀了商鞅,却继续执行商鞅的政策,秦国日益强盛,为赢政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与军事基础。

  寓言故事短一点篇4:作舍道边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县(今山东胜县东南)人,其父专门研究过周期的礼仪制度,曹褒十几岁就跟着父亲研究礼仪一类的学问。他仰慕叔孙通为汉高祖制定礼仪的功业,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常常忘记自己在什么地方。曹褒初举孝廉,不久被授任图(今河南妃县南)令。在任期间,以礼仪管理县政,以恩德影响民俗,治理得非常出色。有一年,五个小偷在困县作案被衙役捕获。太守马严非常痛恨偷盗行业,暗示曹褒立即杀掉五个小偷。曹褒说:“小偷罪不至死,如果无原则地服从上级指令,杀掉不该杀的人,有造我的处世准则。我宁肯得罪上司,绝不向权力妥协。”后来,曹褒因这件事被降为功曹。当时汉章帝在位,他认为朝廷的礼仪制度很不完备,应重新制定,使之完善,于是命令百官详加研讨。

  曹褒当时在朝中任博士,他上书章帝。陈述意见,表示愿负责这项工作。皇帝很欣赏曹褒的见解,提升他为侍中,经常在皇帝身边充当顾问。有一次,皇帝向玄武司马斑固询问改制礼仪的事宜,班固说:“京城读书人很多,他们对礼仪都有些研究,不妨多找些人议一议。”章帝说:“民谚道:‘在大道边盖房子,三年也盖不起来’(作舍道边,三年不成)。人多嘴杂,意见不一,什么事都办不成。当年尧帝制定规章让夔一个人就办了。”皇帝知道曹褒对历朝礼仪很有研究,即下诏,命曹褒主持这项工作。曹褒接受任务后,撰写了从皇帝到百姓关于婚丧嫁娶的一系列文章,计一百五十篇,其中多半参照前代制度。成书后,百官议论纷纷,章帝下令,停止讨论。这段故事提醒后人,作事要果断,听取意见要善于选择,否则人言人殊什么事都办不成。曹老不仅是个出色的学者,还是非常称职的地方官,值得敬仰。

  

3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