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杂文精选:《中国书画的礼品价值》

时间: 燕华2 杂文

  考量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杂文精选:《中国书画的礼品价值》,供大家参考!

  中国书画的礼品价值原文:

  考量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有人总结出一系列的、具体的考量方法:即创作者的知名度、地位、艺术造诣、尺幅大小、是否精品、作品存世量、时代早晚、品相如何等等指标。我想,这里不讨论上述话题,只对中国书画的礼品价值做点分析。

  把中国书画艺术纳入礼品范畴,恐怕是非常贴切中国书画的价值所在。这样的观点,也许不被书画家们认可,一定会有人批驳我的谬论,甚至嘲笑我无知。当然,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林林总总,特别是艺术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问题是,书画艺术纳入礼品范畴也是事实与市场存在的,回避也是自欺欺人。虽说当今的画廊、拍卖已成艺术品市场的机制,但丝毫不影响礼品这个特定的价值所在。刻薄地说:如果中国书画失去礼品的意义和价值,中国书画家要失业一大半,甚至会导致中国书画艺术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

  礼品,在中国人看来,它是人品的延伸,是衡量送礼人的品味和价值取向,包括送礼人的智慧和才干;礼品,是人际社会社交的纽带,这是由“礼”演变成“品”的社会化过程。无可厚非,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礼的中心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是从“礼”衍生出来。这是清晰的孔学礼教和现代社会学联系起来的价值所在。因此,送礼也就成为最能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赠送礼品更是一门艺术。

  众所周知,艺术是没有什么可量化的标准。但是,没有标准不代表没有价值。通俗地说,艺术品包含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由于三种价值的关系不好量化,也无法量化,因此即使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在没有被认识之前,也不一定有市场价值。换句话说,叫卖好的书画不等于价值高,这里面是价值与价钱的通俗关系。通常,对价钱不敏感的人是官场之人,对价钱敏感的人是商人,而对价值敏感的人只能是望价兴叹,最终还得要落实到价钱上来。当然,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很难界定和评定的,这里面主要是由所谓的主流文化在左右,所以价值问题显得格外简单又复杂。

  如果深入探秘,中国人对书画艺术的定位具有双重性的价值标准:在官方看来,书画是高雅的精神产品,也可无视它在市场上作为有价的商品流通。因此,毫不掩饰地收受各色人等馈赠的书画艺术品,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投其所好的交往方式。由于中国人特别注重人际交往,所以书画作为礼品并不存在什么艺术交流,即便是书画家与主流文化的默契,书画也规避不了礼品的功能。在商业化的时代,书画艺术作为商品是天经地义的,无需回避。因为商业化就是将一切都沦为商品,连人都作为商品在人才市场上流通,又何况是书画艺术呢。所以书画艺术作为商品,有利于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市场认识。

  问题是,书画艺术市场繁荣的原动力在哪?除了商业投机牟利之外,官场嗜好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书画艺术就这样在无价和有价中被操纵,特别在社会的繁盛时期,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在这两种双重性的价值标准中,书画艺术所具有的礼品价值是无价和有价的,或是凋零惨淡的。首先,无价不等于不值钱,而是一切价值的体现,把所有看不到的价值植入到礼品当中,无价就此具有了表情达意、不可估量的意义;其次,有价是衡量一切价值的综合体现,只有金钱价值才有其他价值的存在。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因素取代了艺术本身的价值。但是,艺术本身就具有多重性,其价值就是一种模糊的多重概念,所以就有了中国人对书画艺术的双重性的价值标准,显露出中国文化的各需价值。

  不知道经济学中有没有文化的各需价值。这里所说的各需价值,就是人的各需所要的含义。从书画家与书画作品而言,虽然作品的表现都有着很微妙的相似度,但是各需所要就会构成商品冷热的关系。有的书画家炒作自己或被人炒作,实际上都是自己炒作自己,目的就是炒作价值。从理论上讲,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历史、科学、教育等文化研究方面。但在艺术炒作中,这种空论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大放厥词的欺世惑众。至于炒作对艺术真谛有多大危害,对艺术家自己有什么危害性,这些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想死想活任由自己决定。

  我们知道,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家的独家秘籍,它凸显出中国书画所具有的文化性。自书画相融以来,中国书画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变得更加抽象、随意,其主要代表就是文人画。有人说,中国书画讲求笔墨,这不只是书画家的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含义,这种精神的载体就是“书画同源”的文人画。毋庸置疑,我们从笔墨的力度美、韵律美、拙重美,以及它的无限的造型能力和宽阔的韵域,都能看到自古就为文人所崇尚的笔墨精神。但是,这种精神注入书画艺术的价值在哪?鉴赏者不得不矛盾,最终只能将“精神”的核心,体现在重权力和影响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决定书画的经济价值。

  在封建时代,古风盎然的书画雅集,全然为文人士子所崇尚。他们既以书画为清高嗜好,又以书画交流为超凡脱俗的雅事。所以,文人士子舞弄书画消遣寓情,商人拿书画赚钱,官员拿书画求得升官的机会,这种现象古来有之。在这样的环境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买画送人的人首先要弄清“这位画家画什么玩意儿最值钱?”这种问,重点反映出一个问题:接受画的人不懂画?买画的人也不懂画?而真正懂画的人有吗?这些问题,似乎在市场经济之下,都不是问题的所在。无法回避的是,拿书画去送礼,就得让人家知道书画的价钱,这样才能达到送礼的目的。所以,只要书画家有名就好,至于画的写的好坏不是决定其价值的因素。自然,其价值会有人做出空洞的又坑蒙拐骗的解释。

  那么,这种对待艺术价值的态度原因何在呢?这是中国人迫于一种适应社会的被动性,唯一能主动的就是运用物质的能量来体验精神。所以,艺术暴发户的诞生,如同突然发财得势的人一样,它需要一种依附权贵的能力和无底线的发财手段。历史证明,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繁盛时代,其政治形态都比较腐败。虽然,历代的有识之士都为之绞尽脑汁地推行政治文化改革,但在虚化的繁盛期一过,饿殍遍地景象无处不在。由此,促进经济繁荣远比改革政治文化和社会体系简单。这一点,我们从中国书画的礼品性质中,足以看到艺术在政治与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