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现代杂文赏析

时间: 超财2 杂文

  国现代杂文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它的发生地在《新青年》。“随感录”是《新青年》杂志中专门发表杂感的一个栏目,这种杂感是中国现代杂文的早期形态。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现代杂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现代杂文赏析1:也说张爱玲文笔的优雅

  作家多了去了,作品多了去了,好的文笔多了去了,优美的文字多了去了,浩如烟海,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以我可怜的阅读量和记忆力不可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但我忍不住想反复叨念张爱玲笔下那可望不可及的优雅飘逸的文字,那些文字散发着荡气回肠的芬芳,萦绕在随我移动的空气里,弥漫着,散开着,聚拢着,升腾起,越来越有生命力。

  她的爱情表白摄人心魄,让“我爱你”黯然失色。

  比如,她送给胡兰成一张自己的照片,背面写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不说我已经喜欢你了,已经爱上你了,而是用文字表白自己的那份肯定那份欣赏那份爱意。那么有才,能够轰动整个上海滩的才女遇到一个能够在文学上愉快交流,有共同话题的人,居然愿意“低到尘埃里”,竟还会“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潜台词却是我喜欢你,你是养分,我会为你绽放,为你鲜艳,为你光彩夺目,为你五彩缤纷,让你永远拥有花的馨香。

  这样的表白是不是让人觉得很温情,很暖心,很个性?是不是更能打动人,鼓舞人,征服人?这种方式是不是很特别,很别致,很情调?

  她对胡兰成说:“让我看清你吧,这样,兴许我下辈子还能认得你,再来找你说说话。也许,那个时候你还没结婚,还年轻着,跟我一般大。那时,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喊:兰成,你也在这里呀!”

  她不说今生今世拥有你,再生再世再嫁给你,而是说我下辈子再来找你说说话,轻轻地喊:兰成,你也在这里呀。

  意思是我真的好喜欢你好爱你,我们注定是这世的夫妻,来生来世还要做夫妻。很简单的话不是直白的说出来,七拐八拐弄出些那么多的前世今生。

  她还说:“兰成,你也叫叫我的名字,让我听清楚,下一世如果认不出你,好歹还记得你叫我的声音,这样,我就知道是你了。”

  因为她知道胡兰成的天性,他不可能专心专意爱她,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人----女人。但是她的心里还是心存幻想,以她的才华又不可能直接说:从今往后你只能有我一个人。于是道:“你也叫叫我的名字,让我听清楚,下一世如果认不出你,好歹还记得你叫我的声音。”

  这样的言语,既维护了自尊,又显得浪漫温馨;既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当整个世界掀起反法西斯战争,作为汉奸的胡兰成感觉汪伪政权靠不住了,对张爱玲说:“将来时局有变,我必定逃得过,就是头两年里要改姓换名,将来与你隔了银河这么远,我还是会回来见你的。”

  张爱玲回答道:“那时你改名换姓,把名字改成张牵,或者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当然,大家都知道,一场笑谈而已。

  看看,她不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说我永远爱你,跟随你,而是说:“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这样的海誓,这样的山盟,一点都不豪迈,一点都不气势,却是轻歌曼舞似的侠骨,潺潺溪水流淌般的柔情。

  不得不欣赏张爱玲说情话的水平实在高人一筹,就连情场老手胡兰成都自叹不如。

  张爱玲这样描述胡兰成坐在她家里:“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房里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她的笔下没有琼瑶式的情话,诸如我好想好想你,我好想好想天天看到你,我好想好想......

  而是写道:“他一人坐在沙发上......漫山遍野都是今天。”潜台词是;我希望你天天来坐坐,天天来看我,天天来陪我说说话,天天来交流文学。我天天在家里静静的等待你,你一定要天天来,我有好多好听的话要说,而且只对你一个人说,哪怕天变了,你好景不再。

  看看,看看,这样与众不同,这样超凡脱俗,这么有个性,这么张爱玲。

  看看,看看,好个张爱玲,好个说情话的冠军选手!

  看看,看看,说的情话有着好优美的画面感,好优美的动感,好真实的场面感!真是现实与幻想相互交织,现场与未来相互交融!

  看看,看看,说的情话有布景、道具、声光电、色彩,时间、地点、主人公、对白,一应俱全,纯粹就是编排的一台舞台剧、音乐剧。

  呵呵,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怎能不让我觉得那么空灵,那么韵味,那么旋律?

  这样的感情付出,这样的情致,这样的格调,生动得让人窒息!将教科书式,但同样用情至真的一句“我爱你”和“我想你”反衬得光环尽失,寡淡无味。

  我仿佛听到“我爱你”咣的一声掉到地上粉碎了,跌落得再也无法拾起来。

  我仿佛看到“我想你”被折叠成一片薄纸片,随手一扬,随风飘走了,不知方向,不见踪影。

  她的小说开头别开生面,直击眼球。

  小说《沉香屑》一发表便让她一夜成名,小说的开头这样写道:“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就凭这一标题和开头就会让人忍不住想阅读下去,于是张爱玲收获断言:“张爱玲一定会轰动文坛的!”

  这样的开头摒弃千篇一律,摒弃陈旧老套,主动给读者设计出静谧的、温暖的、祥和的、舒缓的阅读环境,好似让读者处在今天推崇的“慢生活”、“轻生活”里,怡然自得,舒心愜意,捧着一本书,伴着一炉香,边读书边养心养性。

  真应验了一句话:读书是最好的修养!

  我想这应当属于一种有诗意的生活。 诗和远方究竟是什么?在哪里?

  “远方”就是眼前的铜香炉,就是沉香屑,就是一本书。“诗”就是那屡屡弯弯绕绕的灰白色烟雾。这一切组合成“诗意”,这样的生活就是诸多饥渴而盲目的人们想尽千方百计去追求而终不能抵达的彼岸。

  镜头切换到今天这个时代,太多盲目而自负的人片面地把“远方”曲解为某次航班、某次高铁、某次自驾,曲解为夏威夷海滩和三亚湾,曲解为跑马溜溜的山上,和那些春天鲜花盛开、夏天凉风习习、秋天五彩斑斓、冬天漫天大雪的美丽地方。自以为是地把“诗意”想象成月光洒在一顶帐蓬上,自己躺在帐蓬里揉搓着野草,做上一个嬉水或搭积木的美梦。

  殊不知,“诗和远方”是多姿多彩的,并不是单一和唯一的。是啊,我常常端坐书房,伴着一只褐色的紫砂茶杯和窗前的三角梅、红豆杉、高山杜鹃、铁皮石斛,手捧一本书,逍遥自在地“诗和远方”。不亦快哉!

  时间过去几十年,这样优雅的小说开头不正是今天人们所需要的生活?

  今天的人们太多焦躁不安,匆匆赶路,是该停下来歇息,不要只顾找寻“时间都去哪儿了”;是该点上一炉沉香屑,听一听故事,缓一缓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是该点上一炉沉香屑,读一读书,追求一下别样的“诗和远方”,实现生活的初心和生命的意义感。

  她给所谓缘分下的定义梦幻得让人陶醉。

  她和胡兰成热恋期发表的《爱》,其中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我想,这就是她给缘分的定义,给幸福的定义,给爱的定义。于千万人中的唯一遇见,于千万年之中的唯一遇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没有擦肩而过,“刚巧”。这种“遇见”是必然中的偶然,偶然中的必然。你不走来,她(他)不会来到;你去早了,没有;你去晚了,迟了。“刚巧”赶上了,目光对视的一霎那就决定了:就是你了!然后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于是,缘分降临了,爱情降临了,幸福降临了。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载人航天,行走在月球,飘飘然。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哼着曲儿荡秋千,悠悠然。

  这场景梦幻得如同青春鸳鸯徜徉在月色荷塘,欣欣然。

  这场景梦幻得不应该在人间,而在天边!

  呵呵,告诉你,张爱玲,我不是在天边,而是在一家成都平原的县城电影院,在1987年3月13日那天,傍晚时分,拿着一张电影票在居后的几排对号入座,蓦然侧头,一个跟我一般大的男青年微微一笑,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现代杂文赏析2:由“唐太宗匿鸟”想起

  近日,陡然想起曾读过《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当时,我还为唐王朝这种“君虚心纳谏、臣敢于直谏、君受臣监督”的封建社会少有的良好政风所感动,并对此赞叹不已。然而,触目现实,对唐太宗匿鸟之事越来越感到有些费解,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李世民一个堂堂大唐天子、九五之尊,竟然还受人监督,畏臣到如此地步。皇帝本来至高无上,那还有怕臣之理?更何况,闲时玩玩鸟,区区小事,有何可怕?而魏征这个臣子也太不识高低,太不自量力,太胆大放肆了。你明明老远就望见皇上忙将鸟儿藏于怀中,还既不回避,又上去有意奏事没完,结果,致使皇上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鸟捂死在怀中。我真想不通,李世民这样的胆略,那时怎么敢唆父起兵反隋呢?怎么能东征西战,一统天下呢?怎么会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呢?怎么还被史学家们誉为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杰出的皇帝呢?看看,我们现在的有些官员,虽未居至高之位,却有着狂放之胆、不羁之举。不要说玩玩小鸟、小狗之类的宠物,就是玩个“小姐”,也从不顾忌下属,还明目张胆地带着秘书或“财政大臣”去付小费呢。更有甚者,玩出个“人命”也毫无汗颜,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大显其淫威呢。

  下面,我们只略瞥一下,现时某些官老爷的狂妄之举,就知其胆量之大、权威之高了。

  曾一时被各种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云南省永善县乡镇企业局杜局长和安徽省东至县财政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的江局长,虽位列九品小吏,却有着很大的色胆和酒量。杜局长大人,在歌舞厅旁如无人地肆意放纵,过度饮酒作乐,不幸醉逝于杏花村歌舞厅,敢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江局长大人出差合肥与吕小姐在建江大厦欢宿整夜后,为付小费与吕小姐讨价还价(也许我们的江局长大人是为该县节约财政开支呢)发生争斗,根本不顾其身份和尊严。结果,吕小姐打电话叫来其男友,向江局长连捅五刀......,最后,因公“英勇”地殉职了。四川省蓬安县书记赵从容大人,驾驶越野车行至本县新园乡时,将三位农民撞到之后,狂奔而去(结果,由于没有及时抢救,一个小时后就有两人相继死亡)。最后被愤怒的追上拦住,赵大人却毫无惧色,“从容”地大声喊:“拦我干啥,我是赵书记。”看多有淫威啊!我们赵大人视“人命”如草芥,玩出“人命”也都无所畏惧。而唐太宗玩个小鸟,被魏征看见,竟然连个“我是皇上”都不敢说?比起我们赵县太爷真没有一点威势啊。

  再看下面,我们这两位大官员有多大的贪胆和色胆。人称三胡(胡吃、胡收、胡搞)的江西省前副胡长青,位居从二品,且有恃无恐,几年时间就贪污500万。更让人钦佩其胆略的是昆明世界博览会上,在中外来宾的众目之下,丢下政务,竟然跑到广州同情妇幽会去了。广西壮族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同情妇受贿四千多万元,数额之大,令人惊叹。而他的下属更是肆无忌弹。1999年10月,“成专案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财政厅长、全国人大代表佘国信去谈话。佘厅长却大大咧咧带着所谓的“公文包”去了。当办案人员发现其公文包鼓鼓囊囊的,让佘厅长打开公文包时,里面竟然装有“60多万元人民币存折、两块金条、一个纯金手镯、一支银派克笔、一个金戒指、一个钻石链坠以及万艾可和女用避孕膜等”。你看看,具有“伟大”胆略的佘厅长不要说在下属面前,就是把上级“专案组”也没有放在眼里,竟敢带着贪来的脏物和贪色的淫具去面谈。真是,胆大包天、目空一切啊!

  还有,我们有些个别官员到下面基层检查工作时,不是对下面工作全面了解,认真检查督促,而是先住宾馆后吃饭,吃完饭后到舞厅转一转;转完舞厅后,找个按摩小姐按一按;按完后,晚上要个小妞玩一玩。吃好喝好,才走马观花看一看,然后再听下级谈一谈。走时带上礼物,下级还得把腰弯一弯。那有一点害怕、回避下级之意呢!

  耳闻目睹,上述诸类官员胆大妄为、肆无忌惮的行径,真令唐太宗在天之灵深感羞惭,使魏征也感到怯胆。我真为新时代的这些官员们那“伟大”的胆略、“无畏”的气概而赞叹,但也对这些官老爷那不受一切制约的权力和不受任何监督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深感忧惧。

  现代杂文赏析3:不逝天心阁

  要不是文化名胜,我实在不想触动这根伤感的神经。

  悠悠历史长河,老祖宗的东西能留下来一点点,那都是侥幸。

  1924年,国民政府湖南当局美曰修环城马路,把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长沙王吴芮所筑的8.5公里长、九座城门的长沙古城墙大部拆毁,藉留古城制高点龙伏山巅上一段250余米残垣,因为上有天心阁。

  1938年11月13日晨,由起蒋介石“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密妥准备,勿误”的“文”码密电,是长沙古城在“抗击日军、不资敌用”的幌子下被人为纵火,“赤帝”肆虐五周夜,3万人丧生,5。6万栋房屋烧尽,天心阁惟存楼基和一对石狮子“长哭”不起。

  天心阁始建于明代,传原名为“天星阁”。源于其地对应天象星宿,供奉文昌帝君与奎星。原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省“文昌”存“天心”也。考其详造日月无据,最早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诗: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灯火图画中。

  根据《善化(今长沙)县志》记载,俞仪(公元1598-1643年),字兼,号麓门,明末善化(今长沙)人,邑禀生,明京带指挥使一鳞之裔孙。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俞仪受命领军至浏阳抗击张献忠义军身亡。天心阁依此推据,应在崇祯年间或更早建造。

  至于为什么冠名“天心阁”,有人云: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其后,文人墨客则云集唱婉:“极城南之盛慨萃于斯阁”、“潇湘古阁,秦汉名城”,尤其是明代李东阳的一副题联“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动静结合,意境深远。而另一清朝诗人李绍隽的《秋日登天心阁远眺》更将天心阁的风物宜量之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扪看星斗落。

  今我一登临,极目真寥廓。

  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

  湘水做带环,麓屏为扃玥。

  远浦送帆来,晴岚凝翠幕。

  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

  塔峰指顾间,万户依楼脚。

  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

  胜迹昭今日,纵笔摇山岳。

  皆凡文物,命运多舜。天心阁就生在战乱的根基之上。从西汉筑成,唐宋固之;明洪武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改建长沙城垣,将元朝土城改石基砖砌;再被张献忠攻打长沙毁坏,洪承畴驻节长沙拆明藩王府砖石复坚;再遇咸丰十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陷长沙,抚台骆秉章、刘坤等人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年)巡抚挥世临、李翰章扩建天心阁,“增五丈、逛倍之”,天心阁无奈改朝换代的风雨侵蚀,随历史兴衰存亡,低就高耸。

  据史载,天心阁原为二层,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此后累毁累修。

  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起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率领工农红军攻打长沙,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报告,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长沙会战更是在天心阁周边展开。可叹的是1938年11月那个13日,天心阁披着晨曦早起,子夜却轰然在烈火中倒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但天心阁没有站起来。只是在阁边1929年修建的纪念济南“五三惨案”国耻纪念亭原址上修建了座16柱斗拱、八角歇山亭“崇烈亭”,竖起座崇礼烈们,尽管蒋先生不惜笔墨题词,相关当事人助资,但是否又为天心阁添加了几笔坚强的注脚呢!

  天心阁没有泯灭,1983年重建,1984年12月1日重生于明城垣上。海拔60余米,垣楼17.5米,三层飞檐,居高临下,俯观万家。阁两翼添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展翼,焕然一体,金瓦翘角,朱梁画栋,60根立柱,32个喙鳌、是10条吻龙、32副铁马铜铃,栏板望柱上还雕琢62头狮吼。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置十庭,其东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仍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匾额。主阁下的城垣、雉堞、炮洞循旧,嵯峨雄伟。

  沿阁周围绿地花草,亭台山室幽廻组成了天心公园,成了人们的休闲佳处。

  “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崇烈门上这幅题联,取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和《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本是歌颂抗日阵亡将士,可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听到的是震耳发聩的钟鸣。1923年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马路,要不是长沙市政公所曹典球等一批文人力谏,恐怕这段城垣早已毁之,皮子不存,毛将焉否!天一阁只能让后人去听传说吧!如果当年的国民政府政要恪尽职守,或许天一阁在战火中会幸存下来。但历史不容许“如果”、“或许”。

  天一阁的悲剧警示我们:我们的思维当明智些,我们的工作当科学些,大拆大建当止,揠苗助长当除,私欲膨胀当休!给自己和子孙留点什么吧,否则,今天的冲动必将成为明天的罪人。

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