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高三应读的杂文范文

时间: 超财2 杂文

  高三的同学想提高自己作文写作技能应多看一些好的杂文,学习名家的手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应读的杂文,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三应读的杂文1:人,一定要靠自己

  现在流行这么一代人,我们把他们成为富二代,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啃老族。儿子女儿的一切都是靠父母给予的,一来伸手,饭来张口,让他们逐渐沦为了所谓的“寄生虫”。

  开豪车,视金钱如粪土是富二代最本质的表现,是金钱,是权力,改变了他们最初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父母的溺爱给了他们一个特殊的生长环境,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让他们觉得老爸就是神,什么事都可以找老爸解决,金钱可以买到所谓的一切。

  《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金钱的诱惑也证实了荀子主张的“人之初,性本恶”,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让富二代变得飞扬跋扈,变得纨绔子弟,将青春和时间肆无忌惮的挥霍。因为有钱,所以富二代都事生性懒惰,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电影《老炮儿》里吴亦凡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活现实的例子。

  富二代的生活是“无产阶级”人所向往的,所羡慕的。不用亲自做饭,亲自打扫房间的卫生,不用亲自洗衣服,一切都是保姆帮你搞定。富二代的打扮也引出了一个新的网络名词“装逼”。也就是说没有富二代的生活条件,却要花上自已一个月的薪水不吃不喝都要穿和富二代一样的服装和首饰。为了面子,为了尊严,为了不必别人第一个层次,也在所不惜。

  老爸给你一个富二代的生活条件,给你想要的一切,让你得到你想要别人却得不到的幸福和快乐。但是有句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

  你是富二代,大家都羡慕,你也有面子更不失尊严。当你是为人父母时,你有没有想过现在的自己能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女儿同样成为富二代。

  人有手有脚,一定要靠自己。《九岁县太爷》这部电视剧里的开场歌都唱到“凡事不能靠老爸,自己闯天下”。老爸总有老的时候,也有靠不住的时候,钱更不是万能的,当你没有依靠的时候,自己也只有能死了。没钱不可怕,劳动最光荣,靠自己肯定饿不死。没钱,不动,那只有活生生的等死了。

  高三应读的杂文2:兴亡论

  夫观天下,巍巍华夏五千,朝代之更替,如日月之交换,繁而杂乱,不易梳理。兴亡却有之轨迹,循而复始。

  自三皇起,过五帝至夏,政权更替多用禅让。三皇者,不可考也,余乃观之,有巢、遂人、神农乃历史变化之三个时期也。有巢者,渔猎时期也,遂人者,游牧时期也,神农者,农耕时期也。

  五帝自《史记》世系表述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此皆禅让而更替行政之权者矣。禹治水而功,受禅于舜,至此废禅让而专世袭,其子启建而立夏,为中国之第一王朝矣。

  夏至太康之时,因荒淫而遭有穷氏后羿撺掇,然虽有少康之中兴,再至桀时终亡于商。至此定下王朝兴衰之变化规律也。商初而兴,至中盘庚而盛,末由帝辛亡于周。

  周始行封建,分封诸侯于四野,天子拥天下而临中央。然封建之流弊亦随周之兴亡而暴露之。周自迁都洛邑,国力不负,诸侯乱而相伐。始皇出,天下安,诸侯灭,中国一,统钱字,定轨尺,环宙宇,归六合。废封建而行郡县,权归中央,任命地方,乃天下之大新也。然六国者不安矣,秦之亡,实乃六国者也,封建余孽对峙于集权新政,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此,终亡矣。

  从此之天下,历朝均有封建,虽集权于中央,然封建犹阴魂不去,祸国为害不浅。汉之封建,招之七国叛乱,晋之封建,亦八王之乱矣。唐初之封建于子孙,乃出玄门之变,后期之节度者,离中央而行军政之权,实乃与之封建无异。宋虽封建势弱,仍有赵氏子孙封地为王。蒙古之封建,四汗国并存然其崩解。明时封建,亦出靖难、宁王之乱矣。清之封建三藩,亦是如此,封建荼毒岂非亡国之一罪乎?

  王朝更替之规律,无非初期之修养,中期之兴盛,末期之衰亡。初期之时,因祸乱战伐,民不聊生,为促国盛而行休息之策。转至中期,国力强盛,乃兴兵扩疆,扬名世外。而至末期,国力财富因中期奢而霍之,故变而匮乏,不得已加赋税,重徭役,逼民谋起,门阀叛反,再加之边患外急,内外蛀食,遂而亡。

  汉初用黄老之策修养民本,至武帝时削封建而强集权,罢百家而尊儒术,王朝强盛于世,而北拒匈奴,西通西域,南阔疆土,至元帝时,犯强汉者,虽远诛之,中国国力之强盛,与罗马、安息、贵霜并举。然穷兵黩武,耗其国力,终至流民四起,颠覆王朝。流民起义者,乃国之亡之二罪矣。

  夫观隋时,合中国,开科举,凿运河,游河西,千邦来贺,万国来朝,却因好大而喜功,国民生况日下,遭至门阀义起,终二世而亡。盛唐初时休息,至武后、玄宗时盛极于世,然地方势力之盛强必削中央之实权,安史一乱,帝国终不复往,流民又起,遂而亡之。然隋唐之亡,乃至汉之亡,均可归于藩镇门阀之祸矣,藩镇之祸实乃亡国之三罪矣。

  至宋时,太祖门阀出身,深知藩镇之弊,从此强集权,削地方,重文抑武,实文化昌盛,科技辉明,货币之兴荣,钱财之富足为后世所惊叹哉。然之武功却无他见,边疆烽烟终烧至京都。然宋之军弱,重文抑武实乃其一,二者乃唐时之民族政策,对边民之宽容,使之肥沃牧场尽归游民所有,至宋之时,河西为西夏所据,无天然牧场驯马,宋之步兵实难与之骑兵对敌。三者乃燕云十六州之失也,五代之时,燕云之地尽归契丹,宋虽统一,然燕云未收,攻无天险可据,退无长城可守,与辽金对峙,实难取胜。四乃辽金夏已与其他游牧有别,其乃建立王朝政权,与之汉唐时之匈奴、突厥不可同语矣。宋经靖康而退居长江以南,利其天险延其国祚,其军抗击蒙古之久,又岂可言其武力之差乎?然亡于蒙古乃大势所归矣,世界皆为蒙古铁蹄之颤,何其宋焉?

  明之立国初者,亦用其修养之策,然其策之税法,为之后世伏患矣。观明一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华夏之功竹难书罄。废宰相设内阁,促工商,兴远洋,资本之新发,火器之昌盛亦属世界之前。然其税法之误而亡其国,虽得张居正改革历变,然不得其解,是为亡明之一矣。明初对峙蒙古,后对峙于满清,又平倭患,援朝鲜,战事终无断矣。战事劳其民,伤其财,使之民怨,终激而民变,是为亡明之二矣。然一二者,实为相绕着,因其税务,国之库府无充盈之财,因其战事,损之库府本不充盈之财,国之为于战事,必充其饷,然东林之辈所累,矿盐之商少税难收,复征其农者,农者本无财,刮之民膏必使民变矣。东林之辈,误国者何其词也,南迁之议,诺成定案,然中央移至应天,国祚仍在,不至军阀四起,私拥立王而内乱纷纷,整顿国事再图北伐者,收复之望尤在矣,此乃亡明之三者。末帝崇祯,虽除阉党,整朝纲,然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频换内阁,丧失民心,斩杀守将,扰乱边防,终使满清入关。观当之气候,正值冰寒侵袭,农耕欠收,游牧外窜。满清者,金之后裔也,早窥中华久矣,明末国力微衰,内乱四起,趁而侵之,入主中原,剃发易服,臣服汉民。此之为亡明之四矣。

  然观之宋明二朝,皆亡于异族外国,虽此时已融而合一,然当时却是如此。异族入侵实乃亡国之四罪也。清之亡者,乃时代变迁,大势所趋,无奈何他,然仍逃不过息、兴、衰三步规律尔。终观华夏古史,息、兴、衰尤滚滚车轮,无可逃逸。而祸国之四罪者,封建、藩镇、民变、外敌。此四罪者皆关乎亡国灭种之祸端,史来有之,必慎重而行之。

  百年兴亡,终不过一届废丘,百姓安危,却如是一叶枯城。王朝兴衰贯穿始终,英雄小丑都归尘土。当之读史,应以史为镜,了知兴衰,引之为鉴,杜之安然。此乃史之价之所在也。

  然国之强,必先民之富,《管子•治国》有云:“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民富国安必可断其流民变起之罪矣。国富而军强,重国防,顿军务,绝边患,安国邦,兴科技,集智囊,必可断其外敌入侵之罪矣。强中央,分地方,收兵符,渐民权,必可断其封建、藩镇之罪矣。

  余望想,吾华夏之威,故必复现,重回秦之傲骨,汉之雄武,隋之威严,唐之世盛,宋之富足,明之刚毅,至时千邦来贺,万国来朝,巍巍华夏,永立东方。

  高三应读的杂文3:从父亲去世看文化的失落

  父亲仙世。在父亲葬礼中多少附带一些文化特色和感情因素。比如祭文、悼词、对联、纪念文章等等。

  作为长子的我杜撰了几句不成诗的纪念诗句。除了诗本身要含蓄以外,父亲生前的有些事不能直白说出,必须要用隐语。如“父亲,您—— 在波涛中前行,在激流中进退,披荆无斩棘,斩棘累伤痕。饱经沧桑记本心。父亲,您至死不改悔。”“至今不悟病痛缠身无人近,至今不悟享受的待遇超级,至今不悟三六零大于四二零。您——颠扑了哲人之哲,否定了名人之理。”这些不成诗的句子,如果我不解释,谁也不明其意。然而,不懂就不懂,在参加丧礼人的心里,懂与不懂都一样,懂了也没有实际意义。

  在此,我愿做点解释,一方面是为缅怀父亲,另一方面,也许我们能从中受到一点人生启示。

  “在波涛中前行,在激流中进退”。父亲20多岁就入党了,这是我们后辈的光荣。入党后就担任小队长,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父亲表现十分积极而又活跃。对党忠诚无私,坚决拥护公社化。日夜不归家,东奔西忙。这两句指的就是这时的父亲在轰轰轰烈烈的政治波涛中的经历。

  “披荆无斩棘,斩棘累伤痕。饱经沧桑记本心。父亲,您至死不改悔”。忠诚老实的父亲在运动中不能通融。虽说父亲一心跟党走,但在具体的田间劳动安排中,不能跟上级保持一致,为人也不能四面玲珑,于上于下都不讨好,得罪了一批人。这就是披荆不能斩棘的含义,也就是不能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一斩棘就伤痕累累。父亲遭受了撤职,留党察看等处分,蹲过牛棚,受到过超级别的批斗。

  然而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本心,父亲至死不改悔,虽说伤痕累累。

  这就是我的父亲——忠诚、正直、憨厚,有强烈的责任感。

  “至今不悟病痛缠身无人近”。1965年正值父亲挨斗之时,被派到外地修水库。期间父亲患了严重的痢疾,同去的小队人没人理,又不批准回家治疗。但受到别的小队的人的照顾,父亲才保住性命。那一年父亲差点去世。而父亲始终不明白个中原因。

  “至今不悟享受的待遇超级”,指父亲仅仅一名小队长弄到小公社批斗,就是“享受了上一级又上一级的待遇”。

  “至今不悟三六零大于四二零”。记得父亲担任小队长时,社员每年吃粮420斤,至少也有410斤。而别人担任小队长时,社员吃粮360斤或380斤。但是我亲自听到邻近公社的人说,我们小队的人对父亲的评价还不如别的小队长。可悲啊——父亲。

  一位名人说过“难得糊涂”。而父亲在运动中挨批受斗的原因没有从本质上有清醒的认识,很多时候是易于糊涂的,而不是“难得糊涂”,所以,我说“您——颠扑了哲人之哲,否定了名人之理。”

  再说对联。感谢外弟的挽联,联曰“德范堪饮,惟冀泰山常荫婿;鹤龄方祝,孰期冰鉴顿捐尘”。这幅对联还有些文化意蕴,不谦虚地说,在父亲的后辈中,能读懂这幅对联的舍我其谁?“德范”指逝者可作为模范的道德,“堪饮”是指高尚的道德可以吃。这四字与词语“秀色可餐”结构完全一样,理解了这个词就能理解“德范堪饮”。惟,只;冀,希望;泰山,岳父;荫婿,保佑女婿。您高尚的可作为模范的品德要经常保佑女婿。下联,鹤龄,高龄;方祝,刚刚祝贺高寿;孰期,谁希望;冰鉴,像冰一样晶莹剔透能照人的纯洁高尚的品德,在这借代逝者,不指品德;顿捐尘,很快去世。刚刚祝贺您高寿,谁会想到您就这样快地去世呢?含有惋惜之意。

  一幅歌颂逝者高尚品德的挽联无人知晓,无人品赏,也无人问津。

  父亲去世,我突发灵感,做了一件有创意的事,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我将李白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改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他乡”作为挽联写下,贴在灵柩上。改后的“他乡”意为阴间。“低头思他乡”就是低头就思念阴间的父母。一字之差,含义有别,参加父亲葬礼的有人知晓吗?

  还有,现代人都不知道对联的上下联。判断上下联非常简单,对于不懂拼音的我们的祖辈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对于我们这一代,特别是懂拼音的下一代来说,是再也不能简单的事。一联的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三声或四声,这联就是上联;另一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一声或是二声,这一联就是下联。对于不懂入声字的现代人来说,只能这样判断。这样确定上下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正确的。如果两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三声、四声,那么编写对联的人搞错了。如果两联都是一声、二声,那么有两种情况,一是编写对联的人搞错了,二是对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入声字,只是现代人不懂而已。

  记得小时候,春节时或婚丧嫁娶后,经常听到大人们谈论对联。有一次,我给一个邻居写了一副婚联,其中有“杨柳”二字,后来受到一个年长者的议论。他说“杨柳”不能用在婚联中,原因是杨柳生命不长,用于婚联与夫妻白头到老不吻合。现代还有人注意这样的细节吗?况且那时谈论对联的都是认得几个字的农民。

  几十年来,我一直没有参加家乡的葬礼。但从言谈中知道家乡的葬礼很流行祭文。父亲去世后,从亲戚的祭文中,我判断家乡人写的祭文不伦不类,把祭文、悼词、纪念文章三者混为一谈。其实三者的立足点不一样,内容的重点不一样,行文格式有所不同。把三者混为一谈,是对传统文章体式——祭文的亵渎。当代社会有多少人知道呢?

  最后,现代人对逝者缺乏尊重,这是人性的失落。家乡的葬礼有一个环节叫成佛。成佛中后人诵读祭文。虽说父亲已经87岁,生前长期遭受病痛折磨,但是在短时间内,我的心情还是很悲痛。当我跪下诵读祭文时,忍不住放声痛哭。这时不知是谁在我左边“嘿嘿”地笑。我忍了又忍,实在忍不住,就站起来朝着那方向吼了几句。表面上看这人是笑我,60多岁了,还抱头痛哭,实际上是对逝者不严肃、不尊重。

  无论是文化失落还是人性失落,不仅仅表现在我父亲的葬礼过程中,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文化是民族精神,人性是民族责任,二者双双失落,必将给这个民族带来悲哀,只是时间问题。

2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