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最美杂文范例

时间: 超财2 杂文

  杂文本应作为当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教学实践却往往忽略其重要性,也可能是课本没有多少质量高的杂文。但不用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最美杂文范例,希望对大家有用。

  最美杂文范例1:我心中的陈忠实老师

  有一种祭奠是默默无语,不分尊长老幼;有一种祭奠只能在心里,发自内心深处。得知陈忠实老师病逝,我心中悲痛不已。大家为老师写的祭奠诗文感天动地,那铺天盖地的哀思传遍了大江南北。我也很想写点什么,但迟迟不敢动笔,我怕自己拙劣的文字难以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哀思。

  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无缘和陈忠实老师见面,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小说的封面里,从此,一个朴实慈祥、满脸尽显沧桑的关中汉子形象便勾勒在我的脑海里。我喜欢看他的小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妹子》和《白鹿原》。《四妹子》描写了一个普通农家女子追求个性解放、改变贫穷命运的曲折奋斗历程,折射了时代的变化,读《四妹子》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看小说,四妹子,她好像就在我身边、就是我村里的某一位嫂子。从此,那个不折不扣、敢想、敢干、敢闯、地地道道的陕北女子就定格在我心里。那时候我辍学回家,感到前途渺茫,心中的苦闷难以言表,看完《四妹子》我的心情豁然开朗,那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陕北女子都能创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我何必要自暴自弃。老师也许不知道,他的小说曾激励过多少像我一样迷芒的年轻人。

  《白鹿原》是我看的第一篇长篇小说,那时候我还在上中学,虽然未读懂小说的内涵,但那些人物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刚正不阿的白嘉轩、忠心耿耿的鹿三 、神机妙算的朱先生 ,黑娃和田小娥悲惨的命运,白灵和鹿家两个公子的爱恨纠结、白孝文的起起落起落……那小说中的人物都活生生展现在我眼前,他们的命运牵动着我的心,当我看到白灵牺牲时,眼泪就止不住的流,好像白灵就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她就是我的亲人,我的姐妹……陈忠实老师能把读者带进他的小说里,让读者痴迷。后来我出去打工,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买了一本《白鹿原》用心拜读并珍藏。

  陈忠实老师的小说散文伴我成长,最触动我心的是他在给孙兴盛老师的小说《女人啊女人》写的序。 “文学这个魔鬼”,形象而幽默地把痴迷于文学创作者喻成魔鬼附身,文学这个魔鬼把各个阶层不分年龄的爱好者缠扎到死,而不能摆脱。这个魔鬼能把一个质朴自尊的乡村青年折磨得猥琐卑怯,又能把他调戏耍弄得疯疯癫癫。老师说:“更多的是那些不幸的情景,常有两鬓苍苍仍发不出一篇小说的追求者,不分阶层,面对他们仍然痴情于所爱的追求而无言以对,既怕伤了作者们的心又怕贻误了他们的年华"。读到陈忠实老师发自内心的话语,我感到的是一位师者、一位长者对文学爱好者的关心、呵护。

  我虽一直未有机缘见到陈忠实老师,但我早已从众多的文友和老师那里听到对陈老师的评价,耿直、朴实、没有架子、淡泊名利……那张慈祥沧桑的面孔俨然成了相识已久的长者。许多文友常谈起自己要出书,想请陈老师为书作序,但自己又与陈老师并不熟识,忐忑与纠结之中,陈老师却欣然应允。老师对文学爱好者向来都是爱护和鼓励。老师成名后众多的百姓、工人登门以求得老师的墨宝,老师常笑着说那是自产而毫不吝惜,来者不拒。也有达官贵人求字,付以酬金,气得老师把钱摔到地上,这就是倔强率直的西北汉子。这几日,当我看到媒体报道老师白鹿原上萧瑟低矮的旧居时,我的心又一次被震撼,中国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旧居却是如此简陋。也就是在这低矮的乡野村舍,简单到一人、一桌、一椅,却酝酿诞生了巨著《白鹿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忠实老师从农民到著名作家,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人生,简单如同蒸馍”,老师用简单直观的语言将人生描述为:“馍蒸到一半,最怕啥?最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人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贵在坚持,切不可半途而废。老师正是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待文学创作和人生,也告诫我们做事贵在持之以恒。

  老师离开了我们,但老师献身文学的精神无时不激励着我们,老师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更是我辈永远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对这位从未谋面的老师,只能用我内心苍白的语言寄托对老师的哀思,愿老师一路走好!

  最美杂文范例2:寻找记忆中家乡的味道

  我们每一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阅历和不同的嗅觉爱好。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都可能对某一种味道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或许就是你我都非常熟悉的、最平常的、始终伴随有身边的,可能不是最香的,也可能不是最特别的,可能更多的人都不会去在意的,或许还有很多人会反感的那种味道,而那种味道,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却是记忆深处最幸福回味。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茉莉花散出来的那种淡雅的清香。

  应该说,现在的生活还算可以,加上自己不吸烟、不贪酒,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平常也不乱花钱,就是给自己买包稍微好一点的、贵一点的像铁观音、碧螺春、龙井之类的茶叶,在人们都非常注重养生的时下,也不为过。然而,这几天,我一直都有一个冲动,很痴心地非要买一包6元钱100克的那种非常熟悉包装的猴王茉莉花茶叶,给自己冲一杯花茶,让我都感到很奇怪?

  等泡上茶水,看着缥渺升腾的热汽,闻到那股淡淡的茉莉花清香时,那么熟悉,那么温馨,那种从内心深入就能感受到的那种久违的惬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多快乐的往事。原来,这就是能勾起我对儿时家乡快乐生活记忆的味道!

  小时候,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不像现在,出去打工的人比较少,所有的收入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在地里种粮食或者蔬菜换来的,没有更多的钱来来养牲口养一只奶羊或者一头猪或者几只母鸡用来平常补贴家用,没有更多的收入,很穷!但是,村里人都这么穷,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一年到头人们都在家里呆着,一年到头地忙着侍弄庄稼。

  村里除过红白事外,最开心的就是谁家碰上稍微重一些的,一家人自己根本完成不了的活计时,左邻右舍都会来给你帮忙干活。无论那一家人来,都可能是大人小孩,全家出动,男人们出体力,女人们帮着烧水做饭,到处都是说笑声,那个热闹劲甭提了!那时,各家过小生活的用具都不是很全,多半都是东家凑个壶、西家凑个杯地互相借着用。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都能很慷慨地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让别人分享,所以,很多的时候,邻居们在来帮忙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也就将能用的铝壶、桌椅以及碗筷等东西顺便带来了。无论谁是主家,都得准备一些烟、酒、茶之类的东西来招待帮忙的人们,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主家的诚意。用茶招待人是我们国人的一项传统习俗,而最令我难忘的茉莉花茶,就是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因为那是当时我们那里能买到的最好的茶叶,不仅能看到茶色,喝到茶味,还能闻到香气。大人们在干活时,忙里偷闲地嬉笑逗乐着,可能心情也比较好,不愿意太多地训斥我们,或许根本就顾不上管我们,尽由着我们胡乱地耍着。对我们来讲,这时就是最快乐的时候。渴了有水喝,累了不仅可以坐在人堆里休息,还可听大人们天南海北地胡谝着,胡乱地想着外面的世界,还时不时地自己给自己倒杯茶水,学着大人们品茶时的那个样子,感觉那个香劲,那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不是用笔能形容得出来的。

  参军后离开家乡,到现在转业到地方工作,十几年间,只能偶尔抽空地回一次老家。现在,村里也没有多少人呆在家里一心一意的种庄稼,大家都忙着在外面打工赚钱。干农活时全村人都来帮忙的情形,基本上再也不看不到了;即使那家有红白事,也不可能将全村人都见到,更何况很多熟悉的人已经和我们阴阳相隔!除了一些当年壮年现在的老年人懒散地坐在门口还能喊着小名外,“儿童见面不相识,笑问客从那里来”的场景也多次地在我面前重现。

  今天,在这杯茉莉花茶水中,我只能喝出记忆深处的一些影像,再也喝不出当时的那种感觉了!

  最美杂文范例3:枕边有书,梦才踏实

  枕边有书,睡前必翻上几页,不如此,梦就不踏实,倘有新书在等着,那个夜晚,就多了个盼头。

  曾经在上初三时疯狂地迷上金庸的书,带回家后藏在枕下。夜已深,父母都睡下时,一床被子顶在头上,贼似的猫着,瞪一双火辣辣的眼睛,藏一颗“怦怦”直跳的心,循着一束手电光的移动,潜入刀来剑往、险象环生的江湖风云里。长大后为此笑过母亲,为自己时常提着个胆子,偷看侠客过招却从未被抓捕而得意洋洋。

  走向社会之后,当然不再做那偷偷摸摸看书的“贼”,想看便看,气定神闲地看,多好。

  当白昼的纷扰让位于夜的宁静时,床边一盏浅紫色的台灯“啪”的一声,打开了通往古今的门,跨进那扇门,便可与智者先贤促膝谈心。

  这个时候,是最闲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是最闲的人;捧一本闲书,悠闲地读。自然无须正襟危坐,靠着床头也成,斜躺着也无不可,是何等的安逸自在啊!

  一河涪江水流淌于窗外,白天听不见的湿漉漉的蛙鼓,又长一声短一声地敲了起来,听着惬意,不嫌吵。偶尔有几声鸟的啁啾,是哪只鸟儿呷着嘴说梦话了吧?若是有月的夜晚,会和月光一起,轻轻地穿过窗纱,跌落在字里行间。

  那些闲书,非商海,非股票,无涉实用,无涉功利,和心灵相通。有唐宋的诗词、明清的小说,骚客文人或豪放或婉约或深邃或飘逸的方块字,如清茶如美酒,会让捧卷的人,醉在夜色中。有鲁迅深刻的乡土人文,有汪曾祺清新的花鸟鱼虫,也有并非出自大家之手却自蕴一份意境的作品,书香满室,心若蝶,流连在百花园里。

  心闲不下来,便读不进这样的闲书,那美妙的滋味,也就无从体会。

  心闲下来了,遂被那盏雅致的台灯引领着,漫步于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该书译者徐迟先生说,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生活的方式很多,梭罗选择了简单,他在瓦尔登湖岸,凭着简单的物质资料哺育出丰富的精神生活。我是连续用几个晚上读完的,但我知道,那面清澈见底、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湖水,需要我用一生的时间去阅读。

  夜晚是阅读的好时光,一边在文字中行走,一边抛下白日里挤进心灵的琐碎杂务。生活磨砺出的角质层得到修复,一颗心,变得轻盈,可飞,天之涯,月之上,浩瀚无际的星空里。美妙而空灵的境界之中,清风为翼,星月相随,这次第,怎一个“妙”字了得?

  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吟道: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易安居士晚年的一首词,作于病后休养中,因个人及国家的遭际,她后期的作品大多沉郁、悲戚,独此首作得平淡闲适。病中得了闲,虽卧枕不起,却可随时枕上翻书、家中观景,由此发现因病闲居的好处。

  对于闲适的向往,人们从未停止过,唐代诗人李涉有诗云: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偷”字,足见“闲”之难得。古人在慢节奏的时代,尚且发出如许感叹,何况今天? 生病固然由不得自己,词人却有了别样的体验,“枕上诗书闲处好”,一声感慨,跨越千年。

2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