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杂文回家作品

时间: 超财2 杂文

  回家是高兴的事,也是一件应该开心的事。关于回家的杂文你们想看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杂文回家作品篇,希望大家喜欢。

  杂文回家作品篇1:累了,就回家吧

  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的到来而兴奋的彻夜难眠;曾经有一个人为了你毫无理由的哭闹而手足无措。那个人便是你的母亲。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哪怕是受一点小小的委屈,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吵架或是心爱的玩具不见了,你常会跑到母亲面前,用眼泪一通脾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母亲会笑着,轻轻地用手帕擦去你脸上的泪痕,用故事,用鼓励,安抚你幼小的却又极其敏感的心灵,那时,丢进去的是伤心,跑出来的却是快乐。

  那时,你还很小。

  当你被莫名的坏心情搅的心烦意乱,无处发作时,只有母亲会用她特有的敏锐去体会。她会端着一杯清茶,走到你的书桌旁,轻轻的嘱咐一句:“早点睡吧!”这也就使你的郁闷渐渐散了。母亲的心,接纳的是忧伤,释散的却是宽容。

  那时候,你们之间有一根无形的线,接着彼此。于是你的言行都一触即发的接触母亲最敏感的神经。为此,母亲需要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平衡力。怕你走得慢,难以适应社会残酷的竞争;又怕你走的快,会错过生命里最精彩的风景。一路上,你潇洒自如,母亲胆战心惊。

  就这样,你们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

  直到有一天,你说你已经长大了,你想往更高更远,更广阔的天空,你的叛逆,你对天空的渴望,让你选择了远行,选择了自由与飞翔。然而母亲仅仅轻轻地叮嘱一句:“当你飞倦的时候,回头,回家。”

  你带着沉沉的,满满的一箱行装,匆匆上了路。当你飞得最高最远的时候,你挣脱了一直牵着你的那根线,线断了却放任了一只风筝神游天地。走过了天南地北,飞过了千山万水,偶然发现,那根长长的线一直随你——天涯海角。

  你突然想起小时候为了蹒跚而行,依然甩开了母亲的手时,母亲的眼湿湿的,你想起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想起母亲的话:“累了,就回家吧!”

  你结束了流浪的生活,带着沉甸甸的行李,回到了温馨的家。

  此时此刻,你才发现:无论如何,你都不曾飞出母亲的羽翼,母亲的爱,布满世界,遍布宇宙的每个角落。你才知道,你需要那种最温暖,最原始,却是世上最唯一的爱。永恒关怀,安慰那个被生活磨砺的百孔千创又脆弱的灵魂。

  于是你常常记起母亲那句话:“累了,就回家吧!”

  希望身边的朋友珍惜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灵魂:母爱!

  杂文回家作品篇2:常回家看看

  岳父老了,真的老了,特别在经受“脑梗塞”病魔的打击之后,行动愈显沉重、迟缓,身体也日渐衰弱,我们看在眼里,却急在心上。

  岳父是退休多年的教师,退休后一直守着那所建盖在城郊山坡上的老宅,平日里不愁吃穿,生活上也能自理,但缺少儿女们的朝夕陪伴,想来亦如门前那株古老的青树,落寞而孤独。

  以前,岳父的身体健康、硬朗,喜欢散步,每天绕城几圈也不觉得累,身边又有阿姨(续弦妻子)的陪伴和照顾,倒教在外忙于生计的五个子女省心,往往节假日才聚在一起回家看看;而今,阿姨因为生病,需长期治疗,为便于服侍,被她的女儿接到家里,偌大的房子一下子显得空荡起来。望着这所占地面积近三百平方米的单家独院,每天由岳父一人孤守,愈发显得寂寥和空旷。

  岳父独守老宅的日子也是我们牵挂的日子。每遇刮风下雨或气温变化,妻总在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念叨他会怎样了?实在放心不下时候,也会叫上我,一起行走近三公里的小路,回家探望岳父的安康;有时轮到换班休息的日子,妻就会多烧一些好菜,待我下班回家后,一起给岳父送去。

  岳父是好静之人,没有打麻将、玩扑克的嗜好,不出门的日子喜欢将大门锁住,一个人在里面静静读报或看电视新闻,每次我们叫门,他总会说:“啊嘛嘛,你们又来了。”听似不耐烦,可开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他欣慰的笑脸。

  每次回家,妻总能从厨房中找出一些脏了的锅、碗、瓢、盆洗涮,之后又对屋里屋外进行收拾,这时,岳父就会从屋子里窸窸窣窣找出一碟葡萄干或一袋红枣子或几只时鲜瓜果来,让我品尝。这些东西家里都有,并不稀罕,但每一次我都认真接过,小心品尝。看我吃得津津有味,岳父也会坐下来,给我讲他所看到的新闻、听到的闲话,不知不觉中,岳父的脸已在渐渐舒展,生气也溢满了整个寂寥的庭院。

  望着岳父的开心,我的心也在温暖。近80岁的老人,图的什么呢?钱?财物?热闹?……其实,都不是,他期盼的只是一颗被关爱的心!

  静心思量,一个人从十月怀胎到嗷嗷待哺,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求学就业到婚姻娶嫁,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关怀、牵引;而今,他们老了,不能动了,做儿女的,就应当伸出那双曾经被他们牵引长大的手,为他们掺一掺,扶一扶,伴着他们走过最后的岁月,而不应当在亲人走后,再发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

  面对精彩纷呈的世界,我也会被诱惑,但只要父母在,亲人在,我就会回家看看!对亲人我没有更多的奢求,只愿上天能给我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他们,感受家的温暖,教亲人们不再孤寂,能颐养天年。

  我相信,心烛打开,前方就会照亮。

  杂文回家作品篇3:返乡见闻

  Q村坐落于陕西关中平原,这里祖辈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村庄四方四正,正南正北,呈棋盘式格局。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还有一些就近做一些建筑活计。

  90年代上学的时候,村庄街道是土路,一遇到下雨泥泞不堪,我们就会穿过村民院子而过,而几乎每家每户院子相连,没有围墙,除非两家有矛盾用篱笆围起来。院子几乎都有大树,从学校回来村庄根本看不见,只能看到一篇树林后面飘着炊烟,上初中之后树木不见了,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以前房子是冬暖夏凉,现在成了水泥房后,没有了树木遮挡,房子异常炎热。虽然水泥路方便了不少,但是也留下了不少的隐忧。

  一条路的动员修建

  全村有4条街,只有我们北边那条街还是土路,后来父亲和人商量,自己修。最后确定了自己修。父亲没有出去打工,在家奔跑了一个多月,经历了不知多少困难,磨了多少嘴皮,终于和他那一帮人把这个路修好了。

  也就是在这个动员协商中他们形成了自己一套运营规则,协商机制。至今为止得益于他们修那条路的合作基础,我们家门前那条路的路灯电费从来没人拖欠,是我们村唯一一条街路灯还亮着的一条街。而这些当初修路的班子也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修完路后,每年父亲都要带我去那些领导成员家拜访一下。他们在回应自身问题需求时锻炼了合作能力,加以引导,他们肯定能回应自身所面临其它问题。而且这种合作基础和能力也是值得珍视的。

  “乡堵”

  乡村道路基本都硬化为水泥路,这是在原有乡村公路基础上硬化的,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几乎村村街道停满了小轿车。往往是平常没有几辆车,一到逢年过节车都回来了,走亲戚串门更容易造成拥堵状况。而笔者调查了自己所在村庄购车情况,基本都是年收入在七八万的打工族买车,车的价钱基本相当于他们年收入的价位,而很多不是做生意用车,而是因为别人都有自己也要有,而一辆车耗油费也基本在1—2万,还是在不常用的情况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最堵的地方是农村,因为农村原有村道适应原来的生产生活情况,现在满足不了汽车增加的状况。而且乡村的环境也不再是田园牧歌式的也逐渐和城里差不多,当这些人正在积极向城里人标准看齐时候,一部分城里人却把正在向农村看齐。

  青年光棍

  过年回家被问有对象没,什么时候结婚是道必过的坎,而据说我们村去年一年只有两个人结了婚。而我们那条街20多个青年小伙,还有十几个未结婚,一般都初中毕业,很早出去打工。有些年龄还小,但是一过20岁,家里都还很着急。

  这些很早辍学出去打工的朋友就说,现在女孩条件要求高,前面说了一个要求有车有房,不要父母。他难以接受就算了。最近有人介绍了一个正在谈,虽然长得丑,但是自己也不想挑了,只要能过到一起。而据笔者观察从甘肃、陕西、山西黄土地带一线,越是山区彩礼钱越贵,都在10几万到20万不等,但是家庭年收入却是处于贫困水平,这样基本就相当于买卖婚姻。但是西安周围市县基本在五六万,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彩礼钱贵也成为农村家庭青年的一道坎。

  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农民行动是有策略和方法的,而且还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方式去寻求帮助。也可以看出,乡村公路没有完备基础设施,一旦出现事故很难找出凶手。

  最后,你会发现,故乡已经变得陌生,是一个不讲情谊,只讲金钱面子的场所,只是因为有父母在而已。

  

3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