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杂文 >

杂文文章欣赏

时间: 超财2 杂文

  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杂文运动又与鲁迅先生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杂文文章欣赏篇,希望大家喜欢。

  杂文文章欣赏篇1:到底谁是真君子

  世人都说自己是君子,是地地道道的真君子,就是没有谁肯承认自己是小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君子”与“小人”确实存在!

  大千世界里,茫茫人海中。到底谁是君子?到底谁是小人?脸上又没有写着,身上又没有刺着!我们又该如何去区分呢?

  弘一法师说:“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这位大师的话告诉我们:君子自有君子的风范,小人自有小人的行径。只要留心,明眼之人一看就知道!

  同样是面对自己的上司,君子能够理智的褒扬,婉转的劝谏;小人则是一味地奉承,盲目地从顺。要是遇到竞争对手,君子选择的往往是公平较量,小人则喜欢从对手背后捅刀子。假如把某件事情给办砸了,上司很不高兴,那时,君子总会把“责任”往自己的身上揽;小人却总是把“责任”往别人那边推——他想方设法为自己开脱洗罪,至少也要拉一个垫背的。

  一提到与同事朋友的交往,君子谦恭礼让,善于向他人学习;小人傲气十足,处处标榜自己。总之一句话:君子仰视他人,小人高看自己。君子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把朋友的忠告铭记于心并怀着感激之情;小人则只把“领导”的话奉为真理,哪怕它全是谬论——在非正常的情况下“小人”往往要比“君子”混得更加潇洒自在。每当我们面对共同利益的时候,君子懂得如何与他人携手合作并力排艰难险阻,最终实现共赢;小人则是处处为“自己人”设置障碍,想办法通过算计他人来获得自己所谓的“最高利益”。

  就拿一些个人嗜好来说吧,两者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君子之类一般喜爱莲花的清丽,小人之流则多羡慕富贵的牡丹……

  君子得道者“谦”,小人得势者“狂”。当他们手里掌握权力时,那区别就更大了。君子能从全盘考虑,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人为善,任人为贤,不计前嫌,一心想着为自己的团队谋利益,所以在君子“治”下的集体内部同心同德,一团和气,对外活力四射。小人得势者则不然,他只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凡事都为自己作想,事事自己一人说了算,根本就听不进去任何一点建议;管理更是任人唯亲,把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视为眼中钉,看成肉中刺,甚至不择手段地进行打击报复,欲除之而后快——把原本好好的一个团体弄得人人自危,怨声载道,对外形象大损。如是这般,两者的“施政”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此,我们不妨打个比方,把这两者比类于物:君子宛若梅兰竹菊;小人恰似荆棘稗莠。

  大千世界里,茫茫人海中。到底谁是君子?到底谁是小人?不用脸上写着,也不用身上刺着,明眼之人一看就知道!

  杂文文章欣赏篇2:茫茫人海中找自己

  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相由心生是指外表上给人的直观的感受,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比如一个猥琐的流氓色狼,外表也会给人一种很猥琐的感觉,而一个内心很善良的人,外表也会给人一种很阳光温暖的感觉。

  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剖析大脑的思绪,肚子里的那颗心。能够与自己本体重叠吻合吗?你看着对面的自己,陌生,真实吗?

  心理学上讲,一个人最难征服的是自己,一个人最难认清的是自己,一个人最难控制的是自己。我们总是狰狞在向往与迷失中,我所向往的梦,好似偏离这个社会太远而不切可行,然而又迷失了自己初衷的追去而无路可走。其实不然,只是没有勇气去挣脱社会的囚笼,像一条小溪不敢去寻觅自己的世外桃源,而被卷入浩瀚江河随波逐流。我们的心灵在不经意间的成长,又克隆了另个心灵,它是“心魔”它是我们生存环境,人文社交,所炼狱之后的另一个自己。所谓“现实”的自己。

  现实的社会需要钱,有多少人在不喜欢的工作岗位拼命挣钱。

  现实的社会需要虚荣,有多少人拿着微薄收入买着奢侈的物质。

  现实的社会需要吹捧达官贵人,有多少人说着违心的话。

  现实的社会在年满十八周岁的青年还在抱怨父母给我的太少。反问自己你能给父母什么呢?别说以后,说现在,画饼充饥的故事讲给自己听吧。

  我用这么犀利的语言讽刺对一部分人们行为的不满。对不起,我错了。我没有权利去敷约那些人的“自由”我只是愤恨他们把这个原本美好的世界污染的浑浊而不真实。

  每天清早,我会多揉捏几下眼睛,从窗外看上空透过雾霾能感受到太阳,我知道无论怎样它都在。心里装着阳光,就能坚强的不轻易受伤。

  我曾经设想出那么一个问题。你去问一下周围的朋友“我的缺点是什么?你的缺点是什么;我的优点是什么?你的优点是什么”我不知道答案,因为我从来没问过。只是证实一下,是你了解别人多一些?还是了解自己少一些。

  如果愿意,请在睡觉前,脱掉自己的皮囊,卸下虚浮的伪装。抛下所有复杂的心境,简单的想一想自己。我是谁,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不要让“社会”主导我们怎么做人。人才是社会的主体,我们要有善美,去完善社会。社会的发展我想不应该全在于经济,如果丧失人性本质,好比机器人一般无二。如果人人都有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周围会有朵朵白云。

  勇敢承认自己,接受并付诸行动去做自己。做自己,不要一味的满足内心欲望而丢掉良知,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有所改变,有所掌控。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丢,走出来的是路,丢掉的是包袱。这样路越走越远,心越走越静。不要害怕,我总是说,只要一个人的选择,不违背社会道德,那么都是正确的。

  如果有一天我与这个“社会”脱轨,我背后的流言蜚语,闲言碎语,夹带着波涛汹涌的涂抹星子,我,无所畏惧。

  有人会说,你是在自私的活在自我认知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去扩大这个世界。

  不,我是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做自己,哪怕微不足以的石子,不卑不亢。我会保留那份真,质朴纯洁,坚贞不渝。

  还有人会偏激的对我的想法发出质疑。嗯,我知道,习惯了。

  我想,我比较固执。没错是这样,记得小时候姥姥,姥爷叫我老一,我“认一”(家乡话任性的意思)

  在2015年除夕,我对一个朋友说,我的新年愿望是做自己。我在沿着那条“思惆”之路一步一步,踌躇满志行走。

  朝着那颗太阳不屈不挠的向往它的光,流淌着金黄色,去温暖我的小小世界。

  杂文文章欣赏篇3:你说他错的时候你已经错了

  你评论他错的时候,你已经错了;他反驳你错的时候,他也错了。

  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黑即是白,白即是黑。没有标准性整齐化一的答案。1+1=?小朋友会举起手来,异口同声的喊“2”对不对?一条河加上一条河是几条河?一个物理量子加上一个物理量子又是多少?记得赵本山小品里有个段子,耳熟能详的大家都知道。树上七个猴儿,树下一个猴儿加一起几个猴儿?“八个猴儿”“错,九个猴儿,怀孕一个猴儿”那又到底谁错了呢?都错了也都对了。

  我感觉数据性答案是比较标准的,就像我们考数学题的时候,答案是多少就是多少。科学是权威的,但是与理性认知结果好似还是不能衡量对错。现代科技化与日剧增使国民富强,与之同时我们深受其害的是环境污染。那么,谁对了?谁又错了呢?

  冥冥世间,我们都是宇宙的一颗星,有大有小有亮有暗,形态不一却又本体相同。人们都喜欢那些耀眼夺目的星辰。假设把那些暗淡的星星都擦掉,夜空中,谁才是最亮的星?好比生物链狼与羊,羊与草。狼多了吃羊,羊没了,狼少了羊多了,草没了,狼跟羊都没了,吃草的就该是人类了。

  “佛的慈悲在于懂得原谅芸芸众生因为不完美而导致缺点”这句话放到这里,我所想表达的是,没有“绝对”。从每个人的出生就代表了不同,不同性别,不同长相,不同家室。随着成长,教育不同,环境不同,社交不同,形成了而且明显的突出不同个性。有不同优点有不同缺点,有了不同思维判断性。他就是跟你不同,他错了吗?

  总有一些人用自己思维态度评判别人的对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是,谁迷谁清?每个人的大脑都接收着与他人不同理念的东西,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有所认知也就不同。你能准确的判断他的错误吗?还是你认为他这样的做法与你的想法不一致,那么他就错了?小时候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球,太阳,饼,硬币,轮子……”认识事物角度而导致不同信息,这都没错吧。别试图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去解决别人的情感问题,你真正明白他所想吗?你所认为的观点对于他来讲就是对的吗?你所认为的认为就是他应该做的行为吗?不以为然吧。

  什么又是道德底线?道德底线用什么去衡量?谁是衡量道德底线的人?他又是根据什么去衡量道德底线?我不知道,我想应该没有底线,因为没有一个人能代表全世界的人。我喜欢小猫小狗不忍伤害它们,我却杀害过麻雀,壁虎,青蛙,蝙蝠,这些都益类动物,我是好是坏呢?我肯定不敢伤害国家保护动物,因为有法律制裁,我感觉法律不是道德底线,它只是制约我们一些行为的规则。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着不同教育和事物,在自己心里形成了一条道德底线,他人也在经历着不同教育和事物,他也有他自己的一条道德底线。你拿自己这条线与他比长短,那谁对谁错呢?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评判好人坏人的是大众,评判好事坏事的是大众,大众既已然不同,那又谁是对错呢?

  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只有持有局部见解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的人,才不理解朴素之言而谈论是非。

  人生在世,你有你的是非,他有他的是非,是非总是讲不清的,甚至连自己也是分辨不清的。对是非避之唯恐不及,没有必要纠缠于分不清的是与非。

  佛曰“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