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范文大全 > 作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时间: 李金 作文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

新年,是大家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新年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阴历新年,传统名字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春节,古时新年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阴历正月初中一年级开始为新年,一般觉得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有的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新年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可见新年对大家多么要紧啊。每年新年大家都要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拿红包……

新年,亦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是由于放鞭炮,而是全家团圆在一块享受全家在一块的温馨、幸福。今年的新年,与以往一样,过得飞快乐。大家全家一块吃了年夜饭、放了鞭炮。我、老哥和老妹一块下了楼,“坚定”走向了花园的空地里。22:23伴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家开始放鞭炮:我和老哥拿着香走到那串好似蜿蜒的巨蛇般的鞭炮,镇定的伸出手,点燃了信子。

霎时,信子发出“呲呲”的声音,而我和老哥早已退出了几十米远。“啪啦啦啦啦”鞭炮响了。金蛇狂舞、震耳欲聋。那鞭炮上下窜腾着、摇动着,仿佛要将那大地撕裂似的。老妹在旁边兴奋地大叫,还不时的拍手。

我和老哥淡定的站在那里观看。之后大家又放了很多烟花。老妹点花的时候,小心翼翼的蹲在那里,手颤颤巍巍的拿着香。“呲”一声鞭炮点燃了。老妹“啊”的一声扔了香,连滚带爬的跑了回来。

我和老哥无奈的笑笑,将他扶起来。这烟花真漂亮啊!万紫千红、变幻莫测。一朵朵彩色的火花从哪瘦小的躯体中喷涌而出,点亮了一片土地。一会儿,漂亮的烟花便消逝了,只留下了一副乌黑的躯体。新年是喜庆的、是吉祥的、是漂亮的。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2)

当早晨的阳光照射在我身上时,我感到温暖。啊!新年又来了。我突然下了床,向奶奶跑去。看到奶奶在做面团,准备包饺子,旁边的妈妈也在搓手,跃跃欲试。我觉得:两个人打包到天黑不好。要不我帮你?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我奶奶,她同意了,说:“我们来个饺子比赛吧!”这个提议得到了我的立即响应。奶奶说:“大家切一片面,看谁先把面包吃完。要保证饺子的质量,注意饺子的外观,懂吗?”我和妈妈笑着说:“是的,我明白了!”

游戏开始了。我轻蔑地对我妈笑了笑,然后开始揉面。我把面条搓成细条,像奶奶一样拿起刀。上帝,饶了我吧,我切不下来!看妈妈,她睁着眼睛包饺子!我只好硬着头皮把面条切成块,撒了点面粉。“阿嚏”,面粉突然活跃起来,白面来找我。我成了小花猫。我妈和奶奶看着我笑,我就是不理!我用擀面杖把小饼卷成皮,很快饺子就卷出来了。

第二步是关键的“包”。切好加馅,多简单的事情!揉饺子皮不容易。不捏紧,锅就烂了。我先加馅。我左手拿饺子皮,右手拿筷子把馅夹在饺子皮上。并用右手捏住皮肤。天啊,饺子睡着了。耶!妈的,馅露出来了!嘿,算了吧。让我们为下一个包裹而战。

看我妈。她相当悠闲地哼着小曲。奶奶全身心地裹在饺子里。突然传来一声大叫,“我已经包好了。”是奶奶打来的。哎,姜还是老的辣!过了一会儿,我妈同意了。哼,明明欺负我,等着瞧,我没事。看,奶奶的饺子“昂着头,精力充沛”,而我的饺子却耷拉着头睡觉!算了,本小姐还有事,就不跟你计较了。

看来以后我会多帮父母做家务,让他们多休息,同时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3)

新年第二天下午,我和妈妈逛街,走到文化宫广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装修后的广场很漂亮,很气派!

喷泉在广场的南面。如今,喷泉已经从圆形变成了长方形。它有三个台阶,水从上游流下来形成两个美丽的水滴。喷出的水柱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水柱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的直上云霄,宛如水晶竿;有的向四面八方散开,像盛开的银花。伴随着音乐,他们不断变换着优美的姿势,反射着明媚的阳光,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坐电梯,我们来到地下广场。哇,地下广场变了!以前比较冷清的大舞台,现在蓬勃发展!舞台背景全新,以绿色为主题,展现初春生机勃勃的画面。舞台上,一群穿着节日服装的年轻演员跳着扭秧歌,节奏欢快。这快乐的一幕让旅行的人忍不住放慢脚步享受…

为什么那里那么多人?哦,那是一个纵横字谜。我迫不及待地想拉着我妈妈一起玩。我们从人的缝隙里挤进去,却发现墙上贴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谜语,比如猜动物,猜植物,打一个地名,打一个歌名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一个个看,一个个看,边看边想,边看边猜。人们越来越感兴趣了。我妈终于猜到了一个。谜语是“三个人在同一天拍一张照片”。我妈猜答案是“春天”。我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把谜语摘下来中奖了。不幸的是,我们的回答不正确。我们不好意思把拼图放回原处。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有不一样的味道。

新年购物令人愉快,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甜蜜的微笑,空气中弥漫着欢快的歌曲。我觉得我多幸福啊!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4)

说到春节大家并不陌生,最使中国人怀恋的莫过于春节了,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风彩的历史代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节日,在乡村里人们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又红又大的灯笼,还有的在大门两边贴着对联。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古老的节日,一般除夕和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家家户户团圆一起吃饭的时候吧!

要过年啦,乡村的年大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满大街都是卖鞭炮、卖对联,菜市场挤满了买年货的人们,处处都飘着年的味道。我们来到了老家贵州,这里是我爸爸、二叔、三叔从小生活的地方,有奶奶在家等着我们,那是一个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家,都是木房子,一家人只能围坐在一个火炉旁烤火,因为这里实在太冷了,外面下着鹅毛大雪,山上全都是白茫茫的。我常常抱怨着这个地方,因为吃饭没有固定时间,随时感觉都在吃饭,正要吃饭又不是我们以前的饭点,每次都吃不下去,只好经常窝在被窝里,奶奶会一次又一次的来叫我吃饭。弟弟妹妹都吵着要出去买鞭炮,大人们只好都把我们一起带去,我们看到烟花感觉每个都不错,我们拿了个大口袋每种鞭炮都买了一些,大年三十这天吃完年夜饭,大人们说今晚可以十二点以后再睡觉,快到十二点了,我们都困的快不行了,突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等着大人们把大的鞭炮放完,我和弟弟妹妹也把我们买来的小鞭炮放了起来,搞得整个院子好不热闹。

美好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大年初四爸爸妈妈要上班了我们就要离开了。走的那天奶奶在车窗外给奶奶挥手说着再见,奶奶也笑着给我们挥手告别,其实心里很舍不得我们离开。

春节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将要迎来的是下学期更加努力的学习。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正如唐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中所写的一样,这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如果春节有颜色,我认为应该是中国红。红色代表喜庆、热闹和祥和。春节很多东西都是红色的,红色的红包、红色的窗花、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红色的鞭炮、红色的衣服,你猜?这其中我最喜欢红色的什么?哈哈……当然是红色的鞭炮啦!今年过年我跟妈妈去了太姥姥家。舅舅给我买了好多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鞭炮、烟花和礼炮。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立刻拿上炮竹,叫上小伙伴们,冲出门去。其中我最喜欢玩的是“双神二响”,我们有时把它放在地上、有时把它埋进土里、有时把它放进“迫击炮”中,我们甚至还会把它放在破旧的脸盆下面,我们把它点燃后就立刻跑到安全地带,捂住耳朵、屏住呼吸、死死地盯着,只听“砰”的一声,它像火箭一样飞上了云霄,紧接着又听到一声巨响在空中爆炸开来,只见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像个跳水运动员一样360度连续旋转,稳稳的落在了我们的后方。我们还玩了大溪炮、手榴弹、加特林等等好多好多。

放炮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同时这也是一样危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到开阔、安全、允许燃放的地方才可以哟!

我觉得春节还可以是白色的:有白色的饺子、白色的汤圆、白色的大雪。春节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团圆的日子,还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新年里,我许下了新的愿望,新的一年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争取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春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我多么希望下个春节早日到来啊!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题记

春节,伴随着一场雪在人们的忙忙碌碌和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的到来了。人们早早的在小年时就备好了年货和新衣服,准备着过年的口粮和年夜饭。家家户户也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对联,贴上了“福”字。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欢乐与幸福。沉甸甸的馒头和油饼,热气腾腾的饺子,红红的灯笼,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欢迎着虎年的到来。

年夜饭过后还只是傍晚,村里就炮声连天,烟花飞舞,整个夜空五彩缤纷。等到了晚上,我和弟弟妹妹在院子里放着自己的鞭炮,爸爸也放起了烟花,伴随着一声响,烟花在空中绽放,犹如夜空中的一朵鲜花,可漂亮了。放完烟花,我们就一起坐在电视前看着春晚。

年前那场雪已然过去,久违的太阳从大年初一开始频频眷顾芸芸苍生。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虎年的春节即将结束,但不曾结束的是我心底涌动的幸福。望向阳光普照的大地,我看见幸福随着每一片阳光在闪耀。转身,我开始幸福地写作业,幸福地微笑。

夜幕渐渐的降临了。当我抬头仰望夜空时,许多烟花陆续射入天空,五颜六色的烟花结成彩,天空被装点的五光十色。我站在门外,俯瞰着村庄,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仿佛全世界都被光明笼罩着。

“爆竹声中一岁除”,20__年终于到啦,曾经被寄予厚望的20__也成为过去式了,愿新年胜旧年,这一生山长水阔,暮暮朝朝,长长久久,学业进步,平平安安,梦想光芒,野蛮生长,大家都会如愿以偿,年年好运,月月平安,日日大吉,我爱春天,更爱这美好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7)

岁月的车轮又转到了这个快乐的节日——春节。春节年年过,年年过春节。但今年的春节我的家乡脱去了旧袄,换上了新装。以前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石板路,整齐的栏杆像哨兵一样挺直腰杆。街道两旁的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小区的树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真是一幅美丽的年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到了年味十足的除夕夜了!大家都在厨房里忙碌起来,我也不甘示弱地问了一句:"需要我帮忙吗?"奶奶马上就说:"要是换在以前,你肯定要在灶台下烧火了,碰到天气不好的时候,柴也烧不着,还冒着烟,能让你眼泪直流!现在你看烧的都是天然气,还有个油烟机,真的是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了!"

一会儿功夫菜肴都烧好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彼此敬一杯互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喝完了酒,再来一杯浓香四溢的绿茶。我自告奋勇去烧水,爸爸告诉我:"你要放纯净水。"我带着好奇心问了爸爸,这水还有什么区别吗?爸爸说:“当然有了,我小时候喝的水都是河水,没有消毒,杀菌,还有很多杂质,以前的水壶上有一层厚厚的水垢。"我看了一眼手里的水壶,亮晶晶的!顿时,我恍然大悟,好像闻到了空气里幸福美满的味道!

到了烟花时节了,我们下楼准备大显身手,可一到楼下就看见浓烟四起,“着火了,着火了!”原来是有人放烟花,不小心把别人的房子点着了。大家在七嘴八舌的时候,我听见爷爷和别人在说,要是在我们那个年代,房子是木结构的,肯定烧完了,现在的房子是砖瓦结构的,不容易着火,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消防战士。就在这时消防车鸣着警笛来了,迅速地拉起水枪,把大火扑灭了。

我放着手里的小烟花,祈愿明年的祖国会比今年更繁荣昌盛!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8)

这几天,我在爷爷家过春节,我知道了过春节的习俗:

第一是春联,我和爷爷一起贴春联,春联是两边贴,门上面贴一个,门上面的是四个字,两边的春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和下联都是七个字,我爷爷把上联按到指定的地方,我再用剪刀,把透明胶给剪一节,之后把剪下来的透明胶给我爷爷,我爷爷把上联给贴住了,我一共剪了三节,之后我爷爷就把上联贴住了,我们就再把下联给贴住,我们再把门上面的春联给贴住,这样,春联就完全被贴住了。

第二是贴福,家里外面的大门贴的福是正的,家里面的门贴的福是倒过来的,这样的话,福就倒到家里面了。第三是放鞭炮,一到了晚上,我们就把烟花拿出来,放到外面,把烟花给点着,之后,就会冒出来很多的焰火在天空上闪烁,非常的美丽,非常的好看,烟花都是一些五颜六色的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

第四是拜年,早晨,我们起来吃完了饭,我们就去拜年的啦,我们先到我们要找的那一家之后,我们就对那个人说:“我在这里个您拜年了。”拜完年之后初中,如果有人来了,就得到下一家去,之后拜晚年了,就回去等别人来给你拜年,然后跟她们说一些话。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9)

自进入腊月以后,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挣些银子过年。祭灶之后,新春联渐次粘挂,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笺,有的用红纸,只有内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纸,镶以红边蓝边,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腊月将梅束起放在一个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于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让地微微有些温暖,梅花就回渐渐放白,用纸笼之,到市上去卖,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儿童争相购买,以为乐。

腊月初一,大街上卖粥果者排成市场。更有卖核桃、柿饼、枣、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贮,叫而卖之。其次则肥野鸡、关东鱼、野猫、野鹜、腌腊肉、铁雀儿、馓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张、楼子庄元宝。初十以后则卖卫画、门神、挂钱、金银箔、锞子黄钱、销金倒酉、马子烧纸、玻璃镜、窗户眼。廿日之后则卖糖瓜、糖饼、江米竹节糕、关东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时供给神马用的。又有卖窑器者,铜银换瓷碗,京城之香炉烛台;闷葫芦,小儿籍以存钱;支锅瓦,灶口用为助爨。至廿五日以后则卖芝麻秸、松柏枝、南苍术以供“煨岁”之用。腊月诸物价钱都比平日贵些,所以才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谚语。老年人到了这时,总要劝后辈谨慎花钱,于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谚。

腊月八日为王侯腊,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备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馈送亲邻,为腊八粥。腊八粥,是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塘、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挂元,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洗净器皿,终夜经营,到天明时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核桃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运水贮内窑,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窑,开门运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于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全体执行放公假。此后,梨园戏馆择日封台,八班合演,至来岁元旦则赐福开戏。上学的儿童,在“封印”之后塾师也让放假,谓之“放学年”。

廿五日至除夕传说为“乱岁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岁暮,将一年吃剩的药,抛弃在门外,并将所收集的药方,放一起烧掉,这叫“丢百病”。

在炉内烧松枝、柏叶、南苍术、吉祥丹,名曰:“煨岁”。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0)

春节习俗之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室内屋外,房间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春节习俗之门画——据《山海经》载称: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在的年画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

春节习俗之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据南梁人宗懔撰写的《荆梦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春节习俗之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今日中国民间,“拜年”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至亲爱友和同事们,走家串户、登门拜年,互致问候。

春节习俗之压岁钱——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但这些传说于史无据,不足为凭。压岁钱的习俗真正始于何时众说纷纭。

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1)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以上便是传说中除夕守岁的来历。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普天下人都盼望着新年零点的到来。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2)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汉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守岁……我最喜欢吃饺子这一习俗。

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这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每年春节,爸爸妈妈把饺子包好后,都让我第一个吃。我们还可以在碗里放一点油泼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妈妈看我吃得高兴的时候都说:“慢点吃,别呛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浓浓的年味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那浓浓的亲情。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3)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这么多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最热闹的节日。在这一天,那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们都用她们那双巧手剪裁出许多的窗花、福字,还有写字写得好的人,会亲手写出几副对联,有的贴在家门口;有的写了送自家的亲朋好友。通常人们会在过年前几天去买许多东西,像水果、鱼、鸡等等。而且在过年的那天晚上,全家会团圆在一起,一起吃“年夜饭”,饭后小孩去放烟花,大人在家里看春晚。

记得我八岁那年,和家人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在过年的前三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到处跑,说是为了买年货。回来后,爸爸就忙起了写对联这项工作,妈妈则在打扫家里的东西。“呤呤”门铃响了,因为只我“游手好闲”,所以我跑到门前去开门,打开门几只窗花一套新衣服便映入我的眼帘。来的是姑姑,说是专门为我家送祝福来的,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过年红红火火。

到了晚上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了,因为大人要我给我们压岁钱了。“吃饭了”妈妈的一声喊叫打断了我的沉思,我疾步如飞地来到客厅,“哇”我这音量,我自己都被吓着,因为饭菜真的太丰富了,有炸鱼、炖鸡、红烧肉等等,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吃完饭后,我约了几个女同学一起去放烟花,差一点伤到人了。春节是一个隆重、热闹的节日,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可是我也要提醒各位小朋友们,放烟花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千万不要伤到自己或别人哦。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4)

春节是全家人团聚的日子,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我们全家团聚时,通常会用包饺子、包粽子、做汤圆来庆祝。今年我们还体验了做花样面食,并且在传统胶东花馒头基础上做了改良创新,既好吃又好看。

临近除夕了,由于疫情的原因,原本在酒店定的大家族年夜饭被迫取消。虽然有点遗憾,但比起不能回家的人们,我与至亲的家人依然能聚在一起,也很知足了。那天下午,全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为了备足年货,姥爷去了好几趟超市。为了大家的卫生安全,爸爸爬上爬下把家里擦了个遍。妈妈在阳台上晾衣服,洗衣服,也忙得热火朝天。奶奶在厨房里洗菜。

只有丰富的菜肴,没有主食怎么能行呢?我家做面食能手要数姥姥了,于是我邀请她一起完成这个小任务。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进厨房,迅速地把姥姥榨好的菠菜汁和胡萝汁分别掺在一小块白面团里,穿好围裙,撸起袖子,一遍一遍地揉,终于得到了绿色和黄色面团。姥姥见状对我说:“颜色太少了,做不出更多的花样哦!"在她的提示下,我又找来冰箱里的巧克力块,放到微波炉里融成了浆。我拿出一块面团,做了一个洞,把巧克力酱倒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揉搓,棕色的面团也诞生了。

接着,我们把红豆煮烂了去皮,放一些糖搅拌均匀,豆沙馅就做好了。制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龙虾”了!我先用擀面杖擀出一张长长的椭圆形面皮,把豆沙馅放上去,折上面皮,又用小勺压出纹路,最后把洗好的黑豆放上去当作眼睛,美味营养的“大龙虾”就做好了。

其它的花样也很精彩,有玫瑰、双头鱼、夹心饼干等。我越做越起劲,似乎还没有尽兴,就把花样面点都做完了。我和姥姥小心翼翼地把三盘馒头放到蒸屉里,又眼巴巴地等着我的作品出锅。看!一只热腾腾的大龙虾出现在我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嗯,自己的劳动成果格外美味。

这次宅家的春节体验很特别。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生活小知识,更体验到阖家团圆的幸福。我喜欢传统节日,喜欢过春节,更喜欢美好的生活。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5)

春节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放鞭炮、拜年、祭祖、吃团圆饭……最开心的,还是收压岁钱吧?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春节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我给大家说一说吧。

压岁钱的'来历,是一个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晚上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就是今天的“守岁”。

有一对老夫妇。年老得子,疼爱有加。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就不让孩子睡觉,给了孩子八枚用红纸包着的铜币给孩子玩。孩子把铜币翻来覆去地玩。玩累了,就一躺下,睡了。老夫妇还是很担心,就守在孩子床边。半夜,一阵妖风吹开门窗,也吹灭了灯火——“祟”来了。“祟”用手去摸孩子的头。正快要摸到时,枕边的八枚铜币突然冒出金光。“祟”吓了一跳,连忙缩回手,逃走了。天亮后,老夫妇把晚上的经历告诉了村民,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币,叫“压祟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压岁钱”。

放鞭炮,大家都很喜欢吧?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传说在古时候,森林里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楼上去躲着。“年”这儿走走,那儿走走,就是不见一个人。“年”气得大吼。这时,一个人家的竹楼着火了,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年”给吓着了,赶紧逃回森林。

躲在竹楼上的人发现了。“年”走后,他赶紧告诉大家这个秘密。于是,就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门边总会有春联。那么,为什么要贴春联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鬼域”的世界。“鬼域”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当金鸡长鸣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方向,门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

春节的习俗大家都知道了吧?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17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