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高中唯美散文

时间: 淑贤2 散文

  散文的空灵美是散文文本所具有的令人心灵荡曳超逸的美学特征。具有空灵美的散文才让读者觉得唯美。高中生如何写出唯美的散文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唯美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唯美散文篇1:夕阳花影

  其实,并没有风吹过,花朵仍从枝头飘落

  没有说一句告别的话,沉默是一首深情的歌

  花朵从枝头飘落,谁记得它也曾经是花?

  年华,

  只为另一种生活,只为另一种快乐,只为落花后面是果实。

  昙花一现,终归是一场华丽的梦宴。

  ——写在前面

  一、雨,不顾我的心情,愈痛愈烈,埋没了曾经,却突显出你的脸庞。

  四月的春天,伴着暖风,笼着春阳,一个人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一片又一片的橙黄映入眼帘。让人有些许不舍、些许哀伤。油菜花,就在这个春天开满了田野,不知何时才谢。只是此时无比亲切,春风拂过,脸颊有一丝微凉,又有些许温热。在这个季节,太阳是柔和的,撒下的光芒是暖洋洋的。再孤独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已没有了一丝孤寂。一大片,一大片,满地的黄色,相互簇拥立在田野上,笼在暖阳里。有些美好只在残破的地方惊艳舒张·······我只是向往,只是羡慕,只是知道“走过人生路,即使梦未曾实现,但也未曾留下遗憾,因为自己走过、追过,也梦过。”

  二、时间像风一样,往回吹的时候带着你的气息。

  身边的人走走停停,而自己却总是驻足不行。看淡了那些虚无缥缈的爱情、友情,开始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开始厌倦了生活,厌倦了虚伪的自己。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的每一步都像刻在鲜活的影像里一般清晰。纵然这一过程中伴着许多的失意,甚至让人感到了人生的绝望。但正是这一步一步的路途,才成就了每一步的成长。这一路上,也许你会感到很快乐,或者你会感到很悲伤,可能那是关于一次爱情的破裂,也可能是一次考试的失败,但最终没能阻碍我们成长的步伐。而是由于这些磨砺才成就了我们不一样的年华。

  三、那年纪如同绽放的花苞,只绽放到一半就匆忙凋零,我还来不及为它取暖,它的香味就随着尘嚣流走。

  成长的秘密总是要保存到很久,保存到腐烂,到最后总会有一个人透露他的始末。每一个抬头望天的瞬间,每一颗掉下的滚烫的泪珠,每一次抖动双肩的抽泣,都藏着太多太多成长的触动。纵然年少美好,却也抵不过时间的冲刷。时光的流水把许多不愿遗忘的东西都冲淡了。许多的微笑、许多的言语,一瞬间就成了生命里得不到的奢侈品。时间就像一把雕刻刀,那样的深刻、那样的热烈、那样的无情。

  四、请原谅我对你的念念不忘。

  那样的匆匆,那样的仓促,那样的……就那样的回不去了。曾经的每一个时刻都在畅想人生,畅想那仅有一次的最美好的花样年华。此时才恍然觉悟,我们终将带着坦荡的、自然的心态去接受许多不愿接受的事实。我们深知许多道理,却不懂得如何去珍惜,不懂得如何去感知,更不懂得如何去感动。于是匆匆一撒手,那叫做年华的东西就恍然如水般流去。朦胧中会看到曾经的自己,和那叫做年华的东西离自己越来越远。

  五、迷茫是个常态,年华一瞬间便可逝去,生命一转眼就可老去。

  成长的步伐使人恍然觉得时间过得太突然。我们常常会在某个时候回想十年前的自己在何方,自己做着什么。我们也常常会想起某张熟悉的面孔,但却未能知道这张面孔属于叫什么名字的人。时间就那样无情的将许多细节抹杀了,徒留着一张回忆里残缺的纸卷,任我们在每日每夜去回想。突然间,左眼就流出了许多不声不响的眼泪。原来,回忆也让我们变得这么矫情,让我们的模样变得更加的清晰。

  六、想起有人说过,再浪漫的风,也无法把落花重新吹成花蕾。

  其实,我们就像一棵蒲公英,乘着梦想的风帆,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栖身之地,但却在不知不觉的漂泊中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向往之地。而是顺着一次次偶然的风雨,运行到了一个个不熟悉的地方。流年的逝去,总是给人一种恍然的感觉,但却随着渐渐犀利的身影穿过那一层层厚厚的雾霭之时,我们模糊的生命活着活着,也就清晰了。

  最后的最后……

  站在年华的末端,抬头仰望那片似曾相识的天空,留下了那叫做苍老的痕迹。在背对太阳,躲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热泪盈眶地看着故事里谁的样子,却再也看不到了自己曾经的模样。

  高中唯美散文篇2:巴山冷雨送君归

  刘禹锡在公元八百年二十六年时曾经写下这样着名的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先后被贬至古巴国的夔州及楚地,时过岁迁,漂泊在外二十几年后才得到圣旨返回东京洛阳。越鸟筑巢知道向着南方,胡马站立尚知依着北风。物犹伤情,人何以堪。

  若是在繁华之地饱受思乡之苦也便作罢,可那偏偏是个“凄凉地”。在刘君之前一百多年,早有一个人先于他到了巴州。刘君虽是遭受贬谪,但好在顶上仍有官衔,也还是自由之身。闲来无事,若想像后世东坡先生那样城外射天狼也无不可。再有像前世渊明兄那样潇洒的心境,秋日里牵着瘦马对花发酒疯,那就真真羡煞神仙了。

  惜乎!见幽的皇太子,哪里还有自由之身,脑袋也不过是暂时寄存在脖子上罢了。

  他生在拜谒皇祖父的途中。他的皇祖父若是在天有灵,必定会劝他不要来这世上。生得金贵,不见得就比那生在马厩里的幸福。他确实生得金贵,母亲是皇后(也是皇帝),父亲是皇帝。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嫡子的身份已然显赫。他的皇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母亲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父亲是大名鼎鼎的唐高宗(也算大名鼎鼎吧),就连在太子路上半道夭折的大哥也被追谥为孝敬皇帝。如果再顺路多拉上他的两个亲弟弟,也是两个皇帝,最小的妹妹,也被誉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呜呼!这应该是史上最强最豪华的家族阵容,真正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他姓李名贤,字明允,谥号章怀太子。

  鉴于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对于李贤的生卒年记载有所出入,本文谨按一般认为说法,即生于永徽五年十二月十七日,卒于文明元年二月二十七日。

  生于冬雪飘飞季节,青女素娥为之庆生。人们常用“冰雪聪明”来形容一个女子之聪敏伶俐。用于李贤身上,一点不过分。传记中没有对李贤的相貌做正面描写,但在旧唐书中,有这样四个字对李贤的气质形象进行描绘:容止端雅。即是我们现今所说的“文质彬彬”。《论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本来是用来形容文章文采内容并重的四个字,用来形容君子,不也恰当吗。李贤生于皇家,自然会受到最好的教育,腹中诗书足以使他优雅的气质显示出来。“容止端雅”,可以这样分开来看,“容”指的是“容貌”,“止”指的是“举止”,即是说他容貌雅丽举止端庄。借用《三国演义》里的美男子专用描写语句,“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再加上身为皇子,必定穿着华丽,冠带精致。一言以蔽之,初唐风流倜傥皇子也。

  除了风流外表,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才华。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高宗曾经对老功臣李积(这位李积先生即是我们所熟悉的《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盛赞自己的这位儿子:“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这一大段话诸位不必纠结,也可以一言以蔽之:天才少年,过目不忘,博知经典。

  唐高宗的话是否说得过分?依子月愚见,非也。一来无需在老功臣面前过分夸耀自己的儿子,如果他是皇太子倒还情有可原,二来李贤后来所为之事确实证明了他的博通经典。

  公元六百七十五年,李贤虚岁二十二。李贤长兄皇太子李弘猝死,当年李贤被册立为皇太子。册封为皇太子后不久,李贤组织了一批学士共同为《后汉书》做注。不到两年时间,《后汉书注》完成。李贤不到二十五岁,历时不到两年时间,完成了一部流传至今的《后汉书注》。尽管李贤从小涉猎文史,不像我们今日上学还要文理兼学(不仅如此还要着重培养考试能力),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能注出质量这样高的书,不能不说,他至少在文学修养上有不错的境界。注书需要翻阅前人关于此书的种种注释,辨别真假另外加工,既涵括前人的贡献又要自己的努力。李贤既是注《后汉书》的组织者,又是执注者。据现代学者统计,《后汉书》的注中,明确表明出自李贤之手的有四十三处。这个数字在数量上并不多,但是学者们发现,从李贤所注的内容来看,涉及范围广,方法丰富,很有自己的特色。

  这是李贤短暂的生命里,做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前者唐高宗之夸辞并非信口胡诌。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太子。再者,从他辅助监国的李弘处理政事方面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干。盖李贤较其他的兄弟更加遗传了母亲的优良基因,先天优秀型太子。

  这样具有黄金身份的美男子,要是放在现代,估计上门请求为亲的人能从海口市明珠广场排到子月住的小镇上。不过,世事就是这样风云莫测,命运尤甚。

  李贤太聪明,聪明的人往往自负,自负的人往往自认为比人高一筹,这样的人几乎都相当有主见。有主见的人适合当领导,诸位注意,前提是当领导。如果梁山第一把交椅做的还不是宋江,他只能继续做县押司该做的事情——听令。唐高宗患病,让太子李贤监国。二十几岁的李贤,正是想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太子能干,放在历朝历代都是值得老皇帝和老皇后高兴的事。但是这个事情到了李贤这里,变了。他的过于使得武后可以不存在,武后立即派人给他送去一本书,《少阳正范》。这本书是教太子怎么当太子的。这种相当明白的暗示以李贤的聪明不可能没猜出来,但是他猜不到母亲会因为他的主见做出什么事。

  坏事总是一连串来的。紧接着李贤和一桩刺杀案扯上了关系。太子和刺杀案扯上关系,这也是史上稀少的。按理说,在那个律法不上高层的时代,太子刺杀一人随便就能遮掩过去。前提是,要调查此案的是司法机构,而是不是武则天皇后。案件大致情况如下:

  被害人:明崇俨被害人身份:武后御用道士

  被害时间:公元680年

  犯罪嫌疑人:皇太子李贤

  关于明崇俨的案子,武后没有追究。这不是说她宽宏大量,实在是破案艰难。这是一桩刺杀案,昏天黑地刺杀一人,又没有现代指纹鉴定等先进技术。要找到凶手谈何容易,除非是找替罪羊。否则,只可能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不会有“蓦然回首”的时候。

  但是风声在长安城传开了,借一个已死之人来对太子的名誉砍上两刀,也算他死得有价值吧。

  接着就是谋逆大案了,同样地,案件情况如下:

  前奏:有人告皇太子在东宫私藏皂甲,意欲谋反。

  经过:派人搜查,在东宫搜出皂甲三百。

  领导态度:高宗下令三司调查谋逆案。

  结果:太子有谋反意图。

  当局者迷,旁观者还不该清吗?如果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也就可以理解吧,竟然在当了几年太子后,在老父亲病重的时候造反要当皇帝?

  只要有好的导演,什么狗血的剧情都可以有。

  李贤被幽禁起来,后被转移到巴州继续软禁。李贤被迁到巴州的时候二十八岁,正是一位公子最美的年华。寒风瑟瑟,残云席卷,昔日居于东宫的皇太子,带着家眷,于长安城门外顾望。一同去的这些人里,他是最后一次看长安。

  李贤应该猜测到自己将要面临的命运,因为在他之前早有前行者。一个姐姐一个哥哥。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大姐,未到而立之年的大哥。长安城内必对这皇女太子之死有过流言,这点我们可以从后来骆宾王写的讨伐武后的檄文中看出来。骆宾王狠狠地指说武后是“燕啄皇孙”,将武后比作汉朝的赵飞燕姐妹,赵飞燕姐妹连毙了汉帝仅有的两个儿子。李贤纵使不愿相信,但是前车在目,他心里不得不有这样的准备。

  相传他在流放巴州时,有感于母亲无情而作了一首诗。这首诗与曹植的《七步诗》并蒂开花,成为千古绝唱。诗曰: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腹中十月血脉连,一朝分娩来世间。哪知人间权欲多,母子尚不若路人。路人犹无加害心,一日诏令恩情绝。

  到巴州的第三年,高宗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李贤耳中。到巴州第四年,李贤三十一岁,丘神绩来到巴州。他没有带来赐死的诏命,但是他的到来本身就是一道催命符。他一身才华,既只有被世间幽禁的份,不若早日回归。

  是年,李贤自缢。

  当时正是春天,百花灿烂,万物蓬勃……

  既有女皇一枝独秀,其余自皆成陪衬星尘。后人念之,唯有扼腕长叹,唏嘘不已。历史已然,不能复改。章怀太子,也已化做尘土矣。

  高中唯美散文篇3:月是故乡明

  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样偏执地吟出一句别有滋味的诗句来;“月是故乡明”。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解释了我们情感与认知之间那奇妙的天平。

  因为深情,所以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加利福尼亚更透明的阳光,莱因河畔更圆满的月亮,剑桥小郡更浪漫的流水都远远及不上家园日暮时点起的那一束橘黄的灯光。

  只因这是我们所熟悉而深爱的地方。南方小城温暖湿润的空气,芳草青青的校园里若有若无的花香,来来往往的人,似曾相识的脸,母亲洗过的洁净的衣裳,老师批过的严整的笔记……这一切都让我们享之坦然并且心存感激,即使将来走远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心骄傲地怀想

  那山不巍峨也可以是绵绵的,水不秀丽也可以是悠悠的啊;校园说不上多么与众不同然而因为自己每一日的轻轻走过而认定了她的美丽;衣服即使并不崭新明艳可因为有了母亲的抚摸而感觉得到它独特的温柔与芬芳。

  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一份深深的、浓浓的、扯不断的情感牵系,因着这种牵系,便含着笑,含着泪,纵容了自己的那份偏执的认知。

  老舍去过巴黎,住过伦敦,可痴痴念叨着的,还是北京。说人家的城市笨拙,自家的城市庄重;说人家的城市喧闹,自家的城市有人情味……读者看着看着便要笑了,“好个明显的地域情结嘛!”然而谁不知道,老人这一份固执的喜爱,不留情面的批评,全只因了那感情的天平,早已沉沉地倾向了他从小生长的京城。因而,老旧的城墙是美的,养鸟种花的人们是美的,连那黄包车师傅的吆喝声,也是那样好听的乡音。

  萧乾的好友远居美国,几十年了,却不喜欢美式的生活,仍将院子装点得如在故土,更像孩子一样渴望要一颗家乡的枣核……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到,并非我们不愿赞美,只因为它激荡不起心中的最深处的涟漪。正如那异国的月亮,怎么看,硬是生分而不遂人意,更不能出现李白杜甫的诗情画意来;而许多的不完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自己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固执而不悔地爱了它,就如同母亲对并不美丽的女儿,国民对并不富强的祖国。

  “月是故乡明”,诗人的声音穿过千年的白霜与夜晚,道出了我们最不容辩驳的理由。于是,我们会心一笑。

  因为深爱,所以偏执。

  
看过“高中唯美散文”

2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