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读书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读书是个好习惯,是自我提升的方法。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读书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读书的散文篇1:关于读书

  近年来,时常有人调侃亦或自谦“人丑就要多读书”。这一说法似乎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因为大学学的是播音与主持艺术,身在艺术类院校,周遭的同学个个仪表堂堂或者美若天仙,如此一来可能不乏有人认为自身是没必要多读书的吧。因而读书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这样的问题也就时常在耳边响起。

  而关于这个问题,老实讲我一时半会儿还真是答不出来,因为这个问题背后的含义,说得更为直白一点就是:读书能当饭吃吗?好吧,读书不一定就能给你带来物质上的财富,即使能,也不会是立竿见影的,因为读书实在是一个安静的慢活计。那么这样一个“慢活计”又究竟有何乐趣所在呢?

  我人生读的第一本书到底是什么书,已然不记得。但是对《唐诗三百首》的记忆却颇为深刻,倒不是因为后来理解的其诗歌造诣,那时年纪尚小并不能真正理解诗中的美。而是因为大人们总是会逼迫我在人前表演、背诵诗句,不但将一开始的勃勃兴致消磨殆尽,甚至让我对诗词都产生了一定的畏惧。可见读书的乐趣,并不在于能在人前展示和炫耀。

  当然,也谢天谢地,上学之后还是因为虚荣心的唆使,倒始终也没丢掉阅读,后来竟也慢慢养成习惯并开始发现和体味其中乐趣。

  虽是始终坚持阅读,但真正开始大量的读书,还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长大之后,受环境影响也时常叫嚣要“说走就走的旅行”。而那时候我已经在大一的时候利用平常的假期和寒暑假,从南到北游走了全国30余座城市,也是时常说走就走。旅行途中也会带上一两本书,但主要用于抵御在火车上的无聊时光,且时常还是会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或者被打扰,并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书中的字里行间去。而越往后也越发意识到—或许真如友人所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我开始静下来认真读书,一有闲暇就泡在图书馆,一年下来也读书数十近百册,涉猎范围也逐渐拓宽。这时候才意识到读书的真正乐趣---或许是除却其完全是属于你的个人时光,以及和书目作者那些优秀的灵魂交流获益颇丰外,读书让人自知无知才是最大的乐趣所在。

  为什么自知无知还会是一种乐趣,甚至还是最大的乐趣呢?因为自知无知便会激起自己不断求知的欲望,而这种不断求知的欲望所带来的行动无疑是充实而美好的。而自知无知的人必然不会是固执和盛气凌人的,而谦逊的品性所衍生的便是能更好的和他人相处,最最重要的是能更好的和自己相处。当然这也不见得就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世间还有什么事能比好好的和自己相处更有乐趣的呢?

  当然,一切都不会是绝对的。只是即便不谈古人所言的诸如: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等劝学篇。一个人也总该有些属于自己、独自的时光,又或者“人丑就要多读书”的“丑”或许本就不单是指容颜。

  关于读书的散文篇2:浅谈读书

  最近,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关于读书的主持人公益广告,做得非常好,看后受益匪浅。李潘说:“与读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好的奖赏。”白岩松说:“在读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郎永淳说:“阅读让内心强大,能勇敢面对抉择和挑战。”他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哲理。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时无刻不与读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读书有关,因此,读书是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咿咿呀呀学语的孩子,其父母就开始对他进行书本教育了,教他数数,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从此这个孩子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的一生是离不开书的。一个孩子从小热衷于读书,可以让你待人接物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让人感觉你知书达理,倍受人们的喜爱,你进步了,正如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先生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时也会从中感受读书给你带来的益处,你会感到很幸福。同时,读书可以使你从小就变得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懂得用智慧去战胜对手,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你又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你会倍感信心倍增。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丰富了你的知识,增长了你的才干,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无穷力量。这种力量一直在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这一切都是“书”在陪伴着你,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都是我们从小接受的谆谆教诲,从进入校门读书那天起,父母、老师经常会拿这些来教育你,加之中、高考独木桥摆在你的面前,所以只能每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虽然读书不是万能的,一旦书读出来了,那也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你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家庭幸福美满的时候,闲暇之余难道你就不去想一想你的这一切不要归功于读书吗?难道你不感觉是读书使你很幸福吗?!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你别忘了读书可以让你从书中获取如何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苦和挫折的方法。这时候你可以去读一读《名人传》,她可以让你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你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你担当起命运的磨难;你还可以再去读读海伦凯勒那些真实而感人肺腑的故事,感受遭受不济命运的人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和从容豁达,从而让你在并非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勇,做命运真正的主宰者。书籍可以给予你希望和勇气,知识就像润滑剂将慰藉缓缓注入人们干涸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在书籍的带领下,你就会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你的心灵也将渐渐充实成熟,在你获取成功的经验时,你会倍感幸福。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痴醉于读书,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连结婚那天,他也没有忘记要读书,才有“闻一多醉书”之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也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文学家鲁迅先生这样说,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历史上西汉东海人匡衡家境贫寒在与邻居家的墙壁上凿孔偷光读书;汉朝有个叫孙敬的“悬梁刺股”刻苦学习的精神流传久远;东晋人车胤“萤囊读书”的故事传为佳话……

  关于读书的散文篇3:读书与人生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学传承的作用愈加凸显,我们有责任拾起自己的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信息收集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于后人。国学的传承重在继承国学精神,而非形式上的模仿。

  经常有人言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其实个中自有深义,苏辙在某篇文章中说,孟子曾夫子自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文章便凸现出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的磅礴征象,太史公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一个治学者在走精专之路的同时,还能博观约取,兼具杂学,明乎“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的道理,想来即是自我玉成的最佳前提。

  宋代《神童诗》中30多首,第一首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自宋代读书已经是很重要的事,至今也影响了我们1000多年。

  世界上有两门课:一门人文,一门科学,那些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大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就是书,我们要想了解、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读书。而读书的方法,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自学和读书习惯的养成。中国是文明古国,了解、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态度、“拿来主义”的精神对待祖先留下的文化资源,既是对传统的尊重,又是对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

  庄子曾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油脂在柴火上燃烧,油脂烧完了,柴火也燃尽了,但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庄子解读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玄机,在于薪火相传。传承的主要途径在于阅读,因为书本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积累。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孔子主张多读书,并注意兴趣培养,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一点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之为乐。喜欢一个事即使再累也沉浸在享受中。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的灵长,区别于草木禽兽,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有语言文字,书籍则是文字的载体,翔实记录着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我看来,读书首先是一种灵魂生活,也是调养心性独观众妙的一种悟道方式,同时还是通向学问渊薮的唯一门径。人类的精神谱系及文化气脉需要爝火相续的传承,一个不读书的人侈谈什么开宗立派显然是“野狐禅”,妄自立说,断非正确、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精神。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国学热”,如穿汉服、行跪拜礼、让孩子背“三字经”等,这说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是斩不断的,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国学热”也体现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需要。但国学是什么,它的传承之路在哪里,也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说起读书,我经常想起:“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这句话说得真好。

  就“国学传承”而言,我个人分了三个角度。在学术角度,加深对它的研究,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行业角度,提炼东方智慧,将国学思想融进企业管理之中,提高企业的凝聚创新力;在社会角度,从社会生活入手,以文化和艺术的形式开展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活动,进而提升民众的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归属感,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

  现在,图书市场琳琅满目,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我认为,读书重要的是思考,不仅要思考书里的内容,还要思考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正面的能量。书,对人的精神引导很重要,读书万不能跟着流行趋势走,对于那些可以帮助、指导我们的书要看,培养良好的道德和独立的人格才是读书的目的和重中之重。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我的看法是,读书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子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子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读书也好,治学也好,是不宜给自己划定一个框子的,相反应该随缘。接触社会层面多了,你会发现,其实自古至今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总结、敢于自省、勇于创新。可以这样说,这“五个基本点”是培养一个民族高贵品质的精髓。

  关于读书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软实力决定人生的高度”。中国的三大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中成就最高的是李小龙,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读书多,富有哲学思想。

  那么,究竟该怎样读书呢?以“武功”为例,指出所谓“武”便是“招数”所谓“功”便是“力量”,两者缺一不可。读书也是如此,课堂上要求读的书是“功”,是必修;业余书籍是“武”,是选修。大学生要加强读书,将软实力转化为硬道理,学以致用。

  刚大学毕业那几年,我曾担任过一段学校老师,那时就激发了我的读书欲望,但我仍感文化底子薄需要读书,虽然那时居无定所且囊中羞涩,但我总是想尽方法或借或找《二十四史》、《史记》等国学名著,我始终认为国学是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坚实基础。

  读书,不仅是一件高贵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人类最优美的姿态,那么,读者就是一个最美好的身份。作为一个知识青年,读书是我们的职业要求,是为人师表的立身之本,同时一个人读书的境界决定他人生的高度。

  
看了“关于读书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关于读书的抒情散文

2.关于书香的散文推荐

3.关于读书的散文精选

4.有关读书的经典散文推荐

5.有关读书优秀散文欣赏

2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