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关于古镇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老了,跟不上时尚。一片青瓦,一堵灰墙。关于古镇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关于古镇的散文篇,希望你们喜欢!

  关于古镇的散文篇1:古镇随想

  我很喜欢古镇,这可能是因为我的乡土情结,从小就生活在古镇的缘故吧。看着古镇那熟悉的石皮路,临街的小铺,编了号的门板,耳熟能详的小吃,还有那一座座各式的石桥,桥下漂过的那粼粼清波,偶尔摇过的一条小船,带着那“咿吖、咿吖”的木浆声,仿佛又回到了靡靡童年,闻到了故乡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耳边回响着小巷深处传来的“阿要小馄饨吃伐——”的叫卖声… …

  这次到上海浦东新场古镇,完全是得益于工作上的便利,顺道来到了浦东唯一保存完好的千年古镇。在如今的大上海,特别是以现代高楼大厦为代表、象征着现代文明的浦东新区,还能够看到保存如此完整的江南古镇,真可为都市一隅。

  当然,从历史传承上看,这个古镇的存在,相比较大上海今天的繁华要早的多的多,在唐代中期成村落,到宋代就已经很具规模了,是当时东南沿海诸多大盐场之首,叫下沙盐场。随着长江冲积平原陆地不断地向东南延伸,原下沙盐场及两浙盐运司暑南迁与此,谓作“新场”,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在很多人看来,所有古镇几乎都大同小异,古朴的街道、古老的民居,几近相同。江南的古镇因为有了水和桥,船从水中游过,就多了几分灵气;北方的古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式地挂起了大红灯笼,在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过后,几乎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其实,每个古镇都有它的特点,或历史、或人文、或景观都不尽相同。如江苏昆山周庄的石桥,云南丽江古城的水道,云南建水古城的水井,浙江绍兴古镇的文化底蕴等… …当然,只有你在沉淀下来之后,静心品味,才能发现各个古镇与众不同的特色之美。

  在新场古镇,七成以上的民居为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建筑,那些小家碧玉般构造风格,无不透露出江南水乡人家的灵气与秀美,精致的雕刻,高挑的门楣,小巷幽幽,山墙耸立,鳞次节比满布全镇,南北大街依次保存的座座牌楼,叙说着当年的繁华。院庭幽静而深邃,一家一户都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河水清澈,拱桥卧波,古树参天,很好地保存着大自然的那份恩赐。寺庙、道观、教堂,共存共荣,人类的思想、教义在这里得到自由伸张。“小小新场赛苏州,十三环龙九牌楼”成为了新场响亮的招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当然临街的铺子也尽可能地成为了特色商店,但后院,甚至后堂都还住着原住民,并没有因为开发而迁徙,也没有家家挂着红灯笼,仍然保持着祖辈遗留下的生活习惯,而且所经营的也都是自产自销、有当地特色的产品,那种千篇一律的全国通用的旅游小商品在这里几乎不见,特色小吃也不是满街的臭豆腐,而是很有地方特色的菜肉馄饨、萝卜丝饼、外婆家的稞饼、糯米水磨粉汤团、松花糕、菊花饼、椒桃片;餐馆经营的主打菜,也是当地的浦东“老八样”,俗称“田席”。饭店相对集中在古镇中心河道一侧的人造木质走廊旁,有许多的餐桌就放在河道旁的驳岸上,客人可以边用餐边欣赏河边的美景,可以遥看河对岸临河民居那粉白的山墙、褐色的窗楣,还有窗台上摆放着的鲜花盆景,更有幸者会听到不远处敞开的窗口中传来的声声沪剧或者当地的锣鼓戏,吴侬软语,美不胜收。

  新场,顾名思义就是老盐场的新址,她的繁荣与兴衰包含着滩涂历代盐民的血泪与辛酸。元代诗人陈椿是这样描写滩涂晒盐的。“火伏上则盐易结,日烈风高胜它月,欲成未成干又湿,撩上撩床便成雪。盐中卤干时时添,要使坝中常不绝,人面如灰汗如血,终朝彻夜不得歇。”在当地盐民中更是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前世不修,住在海滩头,屁股后头,夹根竹头,东头跑到西头。豆腐干一样一条被头,盖着当中,呒没两头。吃饭用只钵头,有了早饭,呒没夜头。青菜加草头,拌来拌去,呒没吃头。有囡不嫁海滩头。”可各朝各代的盐运司官员,及各地的盐商,却在这海盐中抽足了油水,日经月累造就了新场昔日的繁华,留下这街市,见证着世道的沧桑。

  我喜欢看古镇,喜欢了解一些古镇曾经的过往,喜欢它的民风民俗,更喜欢它独特的风味、美食。少一份喧嚣,多一份宁静,还古镇自身本就拥有的内涵,让游客在此有一种穿越,或者多一份感受,而不是来来往往的折返和浮躁。

  关于古镇的散文篇2:古镇记忆

  江南春风得意,席卷一城烟雨1叶底落红,檐边飞絮,尽随一江春水东去,晓看红湿处,何处是旧城?

  ——题记

  再次路过凤凰古镇,仿佛穿越了时间,又一次回到了梦中的那片净土,那片有着浓重乡土气息和淡淡水汽的水乡泽国,暮春的江南古镇总是氤氲着一股淡淡的水汽,依稀便有种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在烟雨迷蒙的浪漫中,诗化了丝丝悲哀……

  每逢遇到缠绵的雨季总爱登上凤凰楼头古色古香的茶馆,要一杯新制的碧螺春,静静的坐在窗口前,看着雨丝飘落在青石板上,敲打着路人手中的伞面,听则滴滴答答的雨声,自己也好像入定一番,思绪飞回到民国时期,回到雨巷,回到那个泛着墨香和硝烟的时代,回到那个思想与浪漫激进的时代,想起徐志摩的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期待,想起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也亦希望可以如戴望舒一般,可以在雨中也寻得一位丁香般的姑娘。

  新制的茶总会一些苦涩,一口抿下,叫人神气为之一爽,倚着窗檐,却又被轻柔的倦怠包裹,江南的雨,总是让人变得多愁善感起来。撑着凤凰古镇的油纸伞,顺着墨色的城墙一遍遍的追逐远去的记忆,丝雨落到伞上,顺着伞骨滑落,雨与伞的交融中,彼此缠绵着各自的气息,路上没有一个人,甚至车也少见,不知那旧时的凤凰古城是否也是这般模样?

  老城仿佛一个矗立了太久的痴情男子,时间在他的脸上留下痕迹,心却还似当年模样,想着心中的那个人儿,会不会身着旧日旗袍,笑语盈盈地归来,在城外的孤舟上再唱起泛黄地曲调。

  凤凰就像是时间留给我们的遗迹,也许时间忘记了这里,亦或者就像一个魔咒,只有雨才能打开这封印,还给我们一个旧日的梦,也许古镇,是时间留给我们,一个让心追上身体的机会……

  关于古镇的散文篇3:烟雨江南古镇情

  金秋十月,江南的小雨依然不紧不慢,扬扬洒洒,如烟如雾。放下工作的紧张与繁忙,走进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就像走进梦里。十月的江南是美丽和宁静的,而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更是一派古朴幽静,唐风孑遗,宋水依依,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和浓郁的吴地文化。

  伫立于小桥之上,看桥街相连,河埠廊坊、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柳条儿随风飘荡,夹杂中丝丝萧条,倒映在淡绿的河水里,小镇如身着盛装的江南少妇,在秋色里安然恬静地展示着她独特的韵味。桥下河水潺潺,看往来穿梭的船只在飞花细雨中匆匆而过,这匆匆的游船就是河巷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船顶搭着深蓝色布棚的乌棚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盈地悠哉悠哉,在绿树掩映下,瞬间从桥洞一穿而过,看似那么的风姿绰约风情万种!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江南小镇在霏霏斜舞的烟雨中,朦胧成一种古意的浅愁。纷飞的细雨沾湿了我一袭素裙,撑着小花伞,溢满融融的诗意,仿佛自己置身于那唐风宋雨中,耳边萦绕的吴侬软语,听着雨水敲打着历史,在朦胧烟雨中轻移莲步走向曲曲折折的雨巷,想象着丁香一样曼妙的江南女子,和风摇细柳,吹花送远香,有着怎样温婉的灵魂!

  踏在潮湿斑驳的青石板路上,走过一条条幽深长长的巷子,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热闹非凡的文化老街上有开茶馆、设药铺的,有打铁、纺棉花的,有编竹器、捏面人的,有制木器、写书法的……在这里可以放松平时慌忙的心情,体味一下城市中少有的传统文化的韵味。街道两边被一间间小小的店面充斥着,琳琅满目,不经意间,就会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临街而设的小吃店,靠水而坐,点几道江南风味小吃,细细品味,看船娘熟练地摇着橹,开心地唱着吴歌,听那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腔调,散发着浓郁的水乡韵味。她们不经意的动作流露出娴熟的技巧,流露着生活的自信。欣赏着小河穿梭的悠悠小船,仿佛搭载着我千年的心事,在濛濛细雨里诗意盎然,思绪在翩翩起舞,仿佛要醉在这水乡意境里!

  小镇里面一共保存了十四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漫步古镇河畔,微波荡漾,垂柳依依,曲廊亭台,桥桥相望,桥桥相连,而双桥是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陈逸飞先生于纽约的十月金秋画的这座双桥,又叫钥匙桥,质朴淡雅而凝重,他所独到的地方,只是一个是圆孔,一个是方孔的两座桥连在一起而已。不过在陈先生的笔下,它担负起周庄九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重任,九百岁的水镇被描绘得意境深远,因而显得沉重。“故乡的回忆”每一个笔触都显示了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正是这幅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似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凝望烟雨中的江南古镇,碧水泱泱,绿树掩映,远看雨雾漂渺,近听雨落无声。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令人心旷神怡。临别小镇的刹那,我频频回头,难舍那些粉墙黛瓦,亭台楼榭,小桥流水,传统悠远的古文化。江南烟雨让古镇的生命更加丰盈润泽,江南的烟雨悄无声息地滑过我的心间……

  
看了“关于古镇的散文"的人还看过:

1.关于古镇的散文

2.古镇情怀散文

3.古镇精美散文欣赏

4.关于古镇的优美散文

5.关于描写古城的散文

2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