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江南古镇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游览江南古镇,不单是从视角上去满足一种风景的美,更要读懂古镇的内在的美,如古镇的历史,古镇的文化,古镇的风俗,古镇的久远的文化积淀,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古镇的美!关于江南古镇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江南古镇的散文篇,欢迎大家阅读。

  江南古镇的散文篇1:江南古镇的月

  江南的名字早已传播了出去,闻名遐迩了。我前一段日子也去江南看了看,然而令我无法忘怀的,仍是那江南古镇的月。

  古镇本就是典雅的。青色的石板小街,飞崖似的屋檐,以及白墙黑瓦的老房子,远看夹杂着温和的暮霞似的气息,仿佛是一张传承下来的水墨画。疲倦了许久的我寻到了户人家,在那儿留宿一晚。至夜晚,我哪里也不想去,孤独地呆在小屋中。不久后,我在桌案前喝着茶,眼光逐渐斜视于身旁的窗棂。那窗棂好像是野木制成的,并精雕了些浮华的图案,总看上去则是镂空的。我感受到阵阵微风飘在身子上,一股寒意便油然而生,起身去到窗户旁,意图用什么东西关起窗户,到了窗前我愕然惊讶,望到十分的月光,它从头顶流淌下来,如水般温柔,却又若雪般纯白剔透。由于如此美的夜色,我不忍走开,于是拿来了凳椅坐在窗前,远处的景致依稀可见,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一些柔情朦胧地与窗下的小河融为一体,成就些许梦幻的颜色,在月亮呵护下的水声泠泠作响,宛若青花瓷的相互碰擦。细细的洞察河水已长成了雪白的微波鳞光,闪烁着、闪烁着。

  再次举头望月,手撑起下巴,将臂膀搁放于窗台,发呆的举目远眺。“月为何这么美呢?以往的生活中为何没有这种感觉。”心中想着疑问。“也许是在城市里太忙了吧,没注意到。”不久后,我陷入了首次沉思里。不知怎地,忽然冒出了个想法。“都市与古镇哪个好?”我反复对比着。如果让我选,我会选后者。因为对比之后发现在大都市生活很久的我们灵魂总会迷失,不知在那里,惟有匆匆的身影掩盖了,表面的浮华可曾真满足我们?那些心灵在迷茫中仍追求的纸醉金迷,现在想来真是罪恶庸俗。再回头来想,月之所以这么白正是由于我们最初的纯真的赤子之心很像它这样纯粹,是种纯粹。时间久了,我也不知不觉睡着了。

  醒来时,估计已是凌晨,风欲吹却止,耳畔泛浮起了戏子的歌声,也不知是唱给谁听忽有一份怜惜,未见其人但余歌影弥漫。第三次眺月,更为浓重的感慨,时光如歌似水,这刻拥有下刻也许就没了,可笑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易想起,不再怀念,更有甚者竟不已为然。惟余月苍白地记载着人世间的万千沧桑、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它是千古之心,太重、太浓却又太轻。这是份挥抹不去的情结,望不尽的浓厚。一轮古朴的皓月却包容了一切。

  于是乎,我不愿用浮华的词藻再去形容它,我只敬重它。心灵在夜中有了种从未有过的领悟。那是种哲理、禅意:顺从社会,又坚守纯洁天真而抗拒社会。静静的珍惜以往的记忆、把握现在,向人类的情感致敬、理解,贴心于有意义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们值得走过人生、成就人生,如月一样追求深层,不再轻浮、光华。

  在天边微亮的时候,不远处来了艘乌篷船。我想无论是在历史的尘埃中,还是在心灵里,意义下,月光笼罩的它已然永恒,在那白墙黑瓦间。

  江南古镇的散文篇2:古镇——繁华落尽

  想到这一句,便想到刘禹锡的这句诗:繁花落尽君辞去,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打江南的水乡西塘走过,实现一个曾经做到过的梦。而今在这深夜,夜未眠,思绪万千,而莫能指其一端。那些以为随着时光逐渐没落的江南古镇,却愈发显得喧嚣和热闹。周庄、乌镇、南浔、西塘,每一个熟稔的地名背后,牵扯出的是几多情绪。自小背诵唐诗宋词,江南早已化作一种意象,难以磨灭。我暂取其一处,略窥一二.。

  本来想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别有一番风味。而天气却格外晴朗。去过西塘,便不想再去其他的古镇。话说千年古镇,总归是一种模样。总是会将自己先前的臆想加诸其上,诗意古朴,总该是一种宁静的去处吧。去之前怕失望。不过这次西塘之行还算是不错的。避开十一的旅游高峰期,到了那里,还是拥挤。我们总是自私的认为,西塘,应该是属于自己的。为什么到处都是人?其实,我倒是格外淡然。作为一座古镇,千百年来,河水默默地流淌。也许正是旅行,让古镇增添一份人间烟火的热闹吧。然而我想,当繁华落尽,古镇会将变成什么样?

  我们穿过拥挤的街巷,拥挤的人潮,来不及细细观赏小巷的景物,一直走到“爱转角”这间书吧旁的客栈。放下行囊,整理奔波一路的心绪。走进客栈的小院,横斜的竹竿挑起,晾晒着清洗的床单。我们留宿的的客栈位于北栅街右岸。庭院坐东朝西。走进我自己住的小屋,触摸着红漆雕花的木床,粉色的围幔拉下来,恍如走进数个世纪以前。洞房花烛夜,那些字眼映在眼前,前尘的交错。

  小憩片刻,我们一行8人走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挤在这样一条一米宽的弄巷,像是集市。想来繁华过后,人来影去,重重叠叠,街巷总归是要寂静的。不再奢望,遇到一朵结着愁怨的丁香。几度回首,除了人还是人。伫立在屋檐下,身边穿梭的人群,形形色色的神态,构成这样一幅凡尘世相。缩小瞳孔,放宽视线,人潮变成一条流动的光影。好像循序渐进的胶片突然被拉长。伫立在江南的桥头,一时尚无挪动一步。觉得只影江南,恍回首,无牵念。若将这人影从视线里屏去,原来伊一人在此处。乌篷船悠悠的荡过桥洞,这些美丽的意象触动神经,原来我曾来过。那些梦中的场景,何尝不是一场电影呢。多少年,早就被遗忘,而今身处其境,更有触景生情的清晰。梦江南,过尽千帆。想佳人妆楼颙望,小轩窗敞开,那是古诗中才有的邂逅吧。落在几个学弟学妹后面,寻思着古今的繁华。

  本来说是要去“钱塘人家”吃午饭,没有位置了。我们跨过卧龙桥,延河水向前,穿过小巷,再绕过送子来凤桥,走进烟雨画廊。望着隔岸的客栈,招牌上书写着“小桥流水人家”。小桥倒是有,人家也不少,倒是这流水,波澜不惊。墨绿色的水面,望不见水底。再也见不到拾级而下的“谢娘”,那些曾经的浣衣人。水,早就不干净了。人呢?似乎也没有那种民间淳朴了吧。望着桥上的石联: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极喜欢这一句。我愿化身这座石桥,受着五百年的风雨,只为伊人从桥上走过。这些流传的诗句,是种美好的希冀。白天人来人往,此桥别无看处。夜深人静,两岸灯火阑珊,桥洞倒影在水面,合成天然的水中月。望着月桥,我无法相信,这是人工巧合呢还是卓然天成。卞之琳的诗句早已烂熟,确实相映成趣。原来,繁华落尽的背后,才能感受到古镇本来的面貌。

  来自天南海北的过客,也不过是在此停留一两日。拍照、KTV、酒吧、购物、饮食,这些本来无关的事物成为旅游的重点。宁愿错过那些深巷的人文景观,去找一些美食。无可厚非,我不做评论。我想,一座水乡,河水穿乡而过,而且经历那么长久的岁月,它应该是有灵性的。至于体会,各人各有其感悟。

  相对于白天的古镇,我更喜欢夜晚的西塘。繁华的集市过后,街巷恢复往日的平静。一串串红灯笼悬在屋檐上,构成中国悠远的古意。然而不太喜欢灯红酒绿的特色酒吧。晃动的霓虹灯、躁动的吉他、电子乐器、吵闹声,构成一幅都市没落的场面。我们匆匆进入又暗自离开。那里不属于我们,那里不属于西塘。有些事物,不是不好,只是放错了地方。我希望夜色的西塘是宁静的、是能让人沉思的。在那条街,找到一间书吧,名字好奇怪“猫的天空之城”。我很是喜欢。里面是各种明信片。我挑了一张,写下祝福,寄给我的朋友。我想,这该是件有趣的事情。

  晚上我们一起找了间咖啡馆,那里别样的装饰风格很是惹眼。踩过啤酒瓶装饰的地面上二楼,我们一起玩“天黑请闭眼”,刺激的杀人游戏,曾在小说里看过。邀请陌生的朋友加入,很是热闹吧。玩到凌晨,走出咖啡馆,陪朋友一起去河边放莲花灯。七盏灯摆在脚下,点燃,盈盈的烛光映照着年轻的脸颊,小心翼翼地一盏盏放入水中,看他们许愿,我若能许愿,我想时光停留在这一刻吧。我在岸边鼓着腮帮吹动花灯,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沿着岸边跑动,还一个一个较劲看谁的跑得快。我觉得和这群孩子在一起,很让我开心。那些傻傻的举动,很久都没再做过了。眼看着莲花灯穿过桥洞,他们还是一个个不肯离开。我不知道每个人许下什么愿,我但愿她们美梦成真吧。我没有许愿,也许是不相信了吧。那些薄而轻的希冀,真的有一天实现吗?然而她们心里是欢喜的,这就够了。凌晨的西塘,很多灯都已灭,乌篷船也不见踪迹。只有那闪烁的流光在水中摇曳。回去的路上,一起去吃烧烤,填补饥饿的肚子。唱着歌,有说有笑,这该是年轻的资本吧。

  雪小禅笔下锦衣怒马的生活不属于我。我更是热衷这些自然的天地合一。西塘古镇,是水上的一座城。在重阳节夜游,观阑珊夜景,虽无乘船,倒也别有天地。古镇,繁华落尽的背后,属于另一个灵魂。

  江南古镇的散文篇3:梦里江南话古镇

  但凡去过江南古镇的人,若问他对江南古镇的印象,他会直观地说出:“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流水,人家,成了梦里江南的代名词了。

  小桥,流水,人家,的确是江南古镇诗情画意的直观体现,也是江南古镇最基本的元素,是构成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南古镇,数不胜数,诸如周庄、同里、南浔、乌镇、木渎镇等,哪个名镇不是小桥、流水、人家最美体现。

  小桥是沟通两岸的载体,可见桥在古镇的重要性。古镇的小桥大多是拱桥和石板桥,以拱桥最多。为何拱桥最多哪?其实,人们赋予了拱桥更多的文化内涵。当你坐在小船上,从小桥下通过,抬头一看,就发现桥外有天,天外有桥;再转过一个弯,就会惊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说到小桥,名闻中外的古镇周庄,当初就是因周庄的双桥而出名的。著名画家陈逸飞思念故乡,以周庄的双桥为题材,创作了一幅名为“故乡的记忆”的画,在美国展出期间,得到一位美国石油大亨的垂爱,遂以高价买走。当美国总统访华时,以此幅画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同志,此画也暗喻为中美的沟通之桥。从此周庄名声大噪,享誉世界。

  水是古镇的魂,没有了水,也就没有了小桥。是水滋润了古镇的灵韵,滋润了古镇的人。有了水才有了小河,有了小河才有了小桥,才有了斑驳的两岸,才有了枕岸而居的人家。

  品味古镇,要读懂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内在的神韵。每个古镇就是一种当地文化的缩影,无数的古镇文化,构成了梦里水乡江南镇。

  古镇因名人而出名,名人也因古镇而名满中外。苏州枫桥镇的出名,是因为大诗人张继的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如果不是张继的这首诗,谁知道枫桥镇?又有谁知道寒山寺?反过来,如果不是享誉中外的寒山寺,又有谁能记住大诗人张继?比落第的秀才张继出名的大诗人多的是,张继算老几?

  自古江南古镇出文化名人,鲁迅、徐志摩、金庸等,数不胜数。在这些作家、诗人的笔下,处处体现古镇的文化。是古镇的文化滋润了他们的童年、少年,这些文化已经深深烙在他们的心里。在他们的大作里面,处处体现了江南的文化的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插入了江南古镇文化元素,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写的这首名诗,如诗句“寻梦?撑一支长篙,”长篙,正是江南水乡撑船用的长篙,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写这首诗时,也忘不了家乡的丝丝文化神韵。金庸的著名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人物、环境、地理的描写,无不体现了江南古镇的文化特色,人物如“江南七怪”,金庸干嘛不写成“北方七怪”;“烟雨楼比武”干嘛不写成“黄鹤楼比武”等,因为这些名家的骨髓里已经注入了江南古镇的文化细胞。

  游览江南古镇,不单是从视角上去满足一种风景的美,更要读懂古镇的内在的美,如古镇的历史,古镇的文化,古镇的风俗,古镇的久远的文化积淀,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古镇的美!

  

33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