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吃的散文

时间: 超财2 散文

  对于中国人,吃是最重要不过的,外面有才的人不一定多,但吃货一定少不了。关于描写吃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吃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吃的散文篇1:关于“吃”的趣事

  关于吃的趣事很多,今天先谈一下当兵时候一段有趣的故事吧。那是80年代的时候,自己为了能够吃饱和脱离农村而来到了部队,当时很单纯,先是想到找一个地方先能够吃饱,再考虑有机会转干好离开贫穷的农村。记得刚到部队时是第一次吃到白面馒头,很多战士都是第一次吃白面馒头。部队的馒头很大,一般一个大约有2两吧,我们新兵每顿饭都能吃上5个到8个,也有一顿饭吃到十多个的。新兵的饭量都很大,老兵们也不笑话,还经常帮助新兵出点子,告诉新兵如何能够多吃的妙招,比如部队上吃米饭时候是限量的,因为人数固定,做饭的大锅就一个,每顿只能做70斤大米,一般连队的人数都是在140人以内,每个人平均能吃6两饭吧,可是你要是先盛一碗饭,第二次就没有饭盛了,老兵告诉我们,第一碗先不要盛满,等到别人还没有吃完第一碗时,你已经吃完了一碗,这时你在盛上满满的第二碗,你就不愁吃不饱了。

  最有趣的是部队吃包子,部队的包子很大,一般每名战士平均每人分到4个,倘若不分就会有人吃不到包子,因为连队吃包子实际上是抢包子,一般老兵和干部吃2个包子就够了,余下的分给能吃的新兵。80年代初期,我们的津贴费每个月是6元钱,战士的伙食费每天大约不到五角钱,每次炒菜放上5斤肉都看不到肉,因为每顿饭都要140多号人就餐,再加上炊事班的人每次炒菜时把肉炒好后他们都先盛出一半,所以新兵们都愿意到炊事班帮厨,表现好的时候班长会给你多盛点肉。部队上做的馒头是最好吃的,记得有一次我留守在连队,请了两个地方上的朝鲜族村民来梨地,连队上知道他们喜欢吃面食,就做了十斤面的馒头,我们留守的7个人,两位老乡干完活后,到连队的厨房就餐,一看是馒头,他们两人乐坏了,边吃边夸我们的馒头做的太好吃了,我们留守的几个人刚吃上两个的时候,两个老乡就吃了十多个,一看这种情况,我就对留守的几位说我们先不吃,让老乡先吃。这两个老乡吃馒头很怪,他们是先把馒头捏小,再吃,也许这样能多吃几个吧,管他呢,愿意吃就可劲吃吧,他们两个人吃了有7斤面的馒头,吃完了馒头两个人又喝了两碗排骨汤。喝完汤后可不了得了,两个人都喊肚子痛,送到营部卫生队后得知是撑的,折腾了一夜,第二天才好。后来营里为这次撑坏老乡事件,对我进行了通报批评。

  描写吃的散文篇2:关于吃

  听长辈们说,我还不记事的时候,跟着我姥姥吃的是很好的。经常被提起的一件事就是:一次姥姥带我去城里,那时候还没有公交车,只有三轮车。当那个三轮车司机看到我手里正在拿着一块牛肉啃时,他向我姥姥惊呼到:“你怎么能让那么小的小孩吃这东西呢?她咬得动吗?你不怕她噎住呀?”我姥姥回答道:“我们从小就吃,已经吃很长时间了呀。”也许是因为从小吃牛肉的缘故,我身体很好,智力好像也比较好。

  但是印象中好像从记事开始,食物就是比较匮乏的。不是说没吃的,而是喜欢吃的很少。小时候经常因为家人做了我不喜欢吃的饭而生气,这个可能和我奶奶做饭喜欢对付,日子过得太节俭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我吃惯了我姥姥做的饭的口味,适应不了我奶奶做的饭的口味。总之,小时候从我记事开始,好像在我家,我没有吃好。

  食物最匮乏的时候是我读初三那年,那是我第一次住校。前两年我是走读,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我们吃饭时间是30分钟,30分钟不到教室就算迟到,而我路上来回都要20多分钟,所以吃饭时间只有不到10分钟。每天回家我妈已经把饭做好,我乘上就吃,吃完就走,甚至一句话都没有。所以这养成了我以后不爱说话的习惯,我甚至觉得这种奔波为我以后做事喜欢急埋下了种子。不过有一种好处,每天的快走还是锻炼了我的腿力,大一长跑考试,我跑了我们那一组第一,得了满分。很多人都觉得奇怪,我看上去这么瘦弱,长跑还这么厉害。虽然走读辛苦,但吃的是好的。那两年我妈每天在家,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给我做好饭,等我回来吃。一次我不吃饭,我妈就对我说:“我每天在家干什么,就是给你做饭,你不吃,那我还干什么?”我就灰溜溜地去吃了。那时候我们已经和我奶奶分家,单独过日子,不再吃大锅饭了。我妈做的饭,我们家的孩子是喜欢吃的。读初三那年,我们学校搬了,离家远了,必须住校,而学校里的伙食是非常差的,所有的饭菜我以前从没见过那么差的。馒头是那种黄色的,硬硬的,吃起来有一股碱味的,菜是用水煮的,里面几乎没有一点油,稀饭确实很稀,里面偶尔还会有一只苍蝇。我是不缺钱的,家里每周都会给我足额的生活费,而本来吃那些东西就花不了很多钱。但我确实那一年在学校是处于饥饿状态,曾经有一次,我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处于饥饿状态的我每天都晕晕乎乎,一次周末回家,我奶奶看到我就问:“你没吃饭吗?”吃不饱就学不好,这是我到现在都坚信的一条道理,那一年我没吃饱,所以我没学好,最后我复读了。复读的那年开始,我就已经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不管好不好吃,我都让自己吃饱,最后我考得很好,好像全级第四,顺利考入重点高中重点班。

  进入高中后吃的就好一点了,虽然也不怎么好,但经过初三的洗礼,我已经能让自己吃饱,印象中除了我爸妈偶尔几次到学校给我送吃的,还有和我一起吃饭的女孩的爸爸偶尔几次给我们送午饭,高中在学校好像在吃的方面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每个月周六放假回家,我妈经常给我做一大碗鸡蛋面,我边吃边看电视,可以过小半个下午,那是一种享受,一种对在学校生活的补偿。

  描写吃的散文篇3:关于吃饭

  浩涛

  吃是我们人类和动物生存生长的首要行为。是一种无条件的原始需要,也是我们生存在世间首先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于怎么吃,吃的各种花样,怎样吃得有味道,吃得有营养。千百年来人们积累了无数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浩翰的吃的学问又让我们在大脑膨胀的信息库中不知该如何去有效使用?怎样来梳理这些吃的知识?而让我们的饮食变得简单,变得科学,变得更有味道,也变得更加有趣,变得更加的享受。

  从我们的一日三餐吃饭说起:先说食物——我们中国人吃饭一般是以主食米饭,或玉米,或馒头,或面条……再搭配各式各样的,五花八门的植物和动物类食品烹饪出的各式菜肴。一般是以菜来下饭,也就是说大家意识众都觉得是饭为主,菜为辅,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等级文化辐射的结果。连吃饭也不放过!没有主次的食物,或者是没有饭茶搭配的模式,就不叫吃饭。如果来了客人,还要根据客人的等级来调节食品的档次。

  而在西方人眼中,它们都叫食物,只是名称品种的不同,都具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只有营养的不同,没有主次的区别,所有的食物都是平等的。因为它们都是在提供人体不可或缺的各类营养物质。所以他们更自由的挑选身体生长运动所需要的食物,缺了一类食品,没关系,可以用另外一种含同样营养物质的食品代替。他们自由灵活的饮食方式也造就了他们不拘一格的性格。

  有一种的吃饭场景我们见惯不怪:一边的电视机播着黄金时段节目,旁边孩子正在玩闹,女人在后面端着饭碗等着她的宝贝停止动作后趁机往小家伙嘴里塞上一口;桌上男人在推杯置腹,信誓旦旦,口沫横飞;女孩子被电视剧情吸引着,夹起的菜在嘴边一动不动……

  我们对于时间的合理利用可谓全世界之最,用餐这点时间也得到了有效而充分的利用!所谓一时多用,尽时之所能。机智和聪明可不能随便浪费,这可是咱祖宗传下来的宝贵传统,吃饭只是附加在诸如家庭团聚、亲朋宴请、生意酒会、等等这类有关于社交、友谊、亲情、盈利、攀升、男女等等这些重要人生大事上的一个暧昧的前提;一个一流的主意;一个绝不会过时的潮流;一个极佳的借口……哦!可怜的嘴!不,是可怜的胃!嘴尚且能趁机快哚美味,胃只有承接的份了。也不管它需不需要,喜不喜欢,受不受得住!

  我想在这些人用餐后轻慢地问一句:

  您吃得好吗?

  您吃出饭的味道了吗?

  您品出菜的滋味了吗?

  您吃到一些什么东西啦?

  哪道菜最香啦?

  哪个菜最好看啦?

  它们怎样烹饪出来的呀?

  您吃了多少啦?

  您的肚子胀不胀呀?

  您想办的事谈成了吗?

  您如愿了吗?

  明晚到哪里……?

  咳!

  
看过“描写吃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吃的散文集

2.梁实秋有关吃的经典散文

3.汪曾祺关于美食经典散文

4.关于美食散文

5.关于美食散文

3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