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描写中国山峰的散文有哪些

时间: 超财2 散文

  描写中国山峰的散文篇1:大山丝语

  站在山巅眺望城市的一角,高楼林立入云端,乡村错落有致红砖瓦房,远远望去,像是盛开在大山里的红牡丹。你说家乡好美,我说家乡好靓。但我还是喜欢大山的情怀,宽广,深邃,伟岸。

  假如有一天,我也许会在大山的周围开辟一块地,种些自己喜欢吃的青菜,如果能有自己的房子,就像我们学过的课文描写那样“房前房后种瓜种豆,”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该是多么的惬意和安然……

  描写中国山峰的散文篇2:思念大山

  小时候,贫穷、饥饿占据了整个童年,我总是想象所有的城里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我把城市想象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多么渴望有一天离开长不出任何童话的贫瘠乡村,走向我向往的城市。

  后来,我随父亲"农转非"招工进了城里,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商店,全然不同的生活,让我兴奋、激动。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下岗了。失落、痛苦象幽灵一样伴随着我。看到我如此难过,远在山镇工作的丈夫劝我和孩子去他那里。失去工作的我和孩子离开了繁华的城市走向了大山的怀抱。

  深沉的大山,白云缠绕,山泉叮咚,鸟语花香。看到如此美景我心中陡然撑开一片晴朗。浑厚纯朴的大山给了我激情,我久久站立着,把自己融进这空旷的天、迷蒙的地,这翠绿的山岳令人心旷神怡。

  春光明媚的三月,我和丈夫、孩子一起上山踏青,歌声和欢笑洒在祖辈走过的石板路上。我更喜爱这雄奇的大山,它有动人的松涛。有深沉的含蓄。

  几年过后,我和孩子又跟随丈夫回了城里。尽管城市有许多美妙之处,可是大山的那一份清新、那一份朴实总让我时时想起。

  描写中国山峰的散文篇3:春回大山

  从故乡的大山出走,在驼铃悠远的西域古道上漫游,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

  迫于大山的信息时常短路,我才负气出走。走出大山,意味着离异。回望这些年路过踏过的脚印,才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心中始终是空荡荡的。失去了大山的依靠,就像孩子失去了父辈的脊梁,母亲的怀抱。时常面对西域旷远的沙丘、红柳、依稀的千年胡杨、尘土弥漫的沙海苍桑、丝绸之路的古风神韵、沙丘堆积的墓碑、还有那落日的余辉依然映红天边。初涉后的那份悸动,经过岁月的狂沙落日,大漠长歌,令人茫然。

  这些年,为了忙于生计,心中仅存的那点雅兴和灵感,随岁月的风尘荡洗得所剩无己。最初的志存高远在现实面前褪色,许多本可以入诗入画的景观,也只能从眼前掠眼飞逝。大山养育我的那份灵性,在时间的悄然流失中显得木讷。浮躁与失落,时常袭击心头。一年四季奔波于宦海沉云,潮起潮落。静下来时,心,却无法安静下来。回味和积累,考虑最多的还是今天这只饭碗明天是否依然。

  权力是一把无形之刃,刀把子总握在别人手上。唯上唯是唯诺唯心,夹着尾巴做人,低下头颅干活,岂敢有丝毫的个性闪动。这就是风雨中还能找到的我————一个夹缝中还能存在的一根嫩草,瑟瑟颤颤,一个不知道还能晃动多久的符号。我也知道,我的生与死,权在不经意中被牛羊舔入口舌。草的初夜,永远是牛羊的私有财产。

  一次特赦般的回乡,在谷雨过后的清明时节,春回大山,回到忙碌中记忆的故乡。

  久住驿站,一旦回到家中,全身仿佛有一种特别轻松的惬意感。走入大山心灵中的枫木岭,这种感受便油然而生。“枫木岭”,以枫树之多而出名。林荫四周,枝繁叶茂的枫树以队例方式向游人肃立。脚下泉水叮咚,像庙宇老僧敲木鱼般使我心静智开一种超然物外之感。泪,禁不住跳出眼眶,神,与大山静观。受到大自然这么悠雅的礼仪,我的心,怦然而动。

  沿着古道石板路,进入大山的腹地,排排枫树为我遮阳避荫,小鸟的鸣欢为我奏乐。仰望雨过天晴的清亮白云,受到无杂音、无骚扰的寂静世界的款待,我的灵魂感受到大山的凝重。其实,我就是大山的一条根系,拴在父母的血脉之中,何以感受到这般礼遇?同行的诗人对我说,大山从来不戴有色眼镜。在大山的眼里,光临意味着复活。

  我对山谷呐喊:“大山,我来了……”层层叠叠的回音荡过空间,潜入山之灵魂。生命的根,也许就在灵魂之中……

  穿过浓郁芬芳的枫木岭,攀登崎岖的山道,转背登上山顶分叉口,那个孤零零碎碎的土地庙居然还安然健在。

  “土地庙、土地庙,三岁宝宝不再闹,闹到土地爷爷面前要叩头。”

  瞻仰时,耳边回落着孩提时代外婆常教我唱的这首歌谣。外婆是山里人,嘴边时常重复着山里的童谣,让我从小对大山以仰慕的姿态。外婆不习惯城市,看我进了学堂,把童谣的原汁原味带回了山里。我从小带着童谣的天赋在文字的方块阵中轻歌漫舞。很久很久,一直梦想垒一座小屋,让外婆与童谣搬迁进去,搬迁过来的童谣与外婆一样,不习惯城里,总想着山里,我只好叠一条小飞船,让童谣随风飞回大自然,飞回山之怀抱。长大的我,仿佛还不时看到,童谣在南方向我招手。

  回归中,我顿悟“时光的流水永不复返,生命的航船终有港湾”这名言的深刻内涵。经过风雨绸缪的我,经过岁月磨蚀的我,有幸再一次回到童年踏青的地方,青山依旧,可土地庙被风雨洗刷得瘦骨嶙峋,我的心,与土地庙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悲凉感。我忍不住想哭,但欲哭无泪的心胸被大山堵住咽喉。正如尘世中那些道貌岸然的人,教训起别人来,讽刺、挖苦、刻薄之语,似剥皮抽筋般剧痛。但你还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否则,你又能如何?等待扬眉吐气的一天?

  “忍”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以此为座右铭来提示自己。忍气吞声真能平安无事吗?历史上,每一次怒海潮涌,都是忍无可忍之时,才无须再忍了。有时,现实中确实也有让人忍得好难过的时候,多少回,真想豁出去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彻底渲泄一时的快感,醉生梦死一番,以求得心态的平衡。清醒的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个人的力量又是多么渺小。渺小的人啊,你不学会忍耐,还能有生存的空间吗?

  人活着,能拥有一份真正做人的权力,那是世界上最辉煌的季节。很多人恐怕挣扎了大半生,连这种感觉都没有找到,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我父辈以上的几代人,都是掉块瓦片怕砸破头的胆怯之人,连“忍”的胆量都没有找到,也同样在尘世中走了一遭。人比人就是气死人,阿Q精神有时的确很有感染力。世上的风风雨雨,土地庙以一种静观的姿态固守在自已的位置上,无视被人遗忘,无视苍生变幻,无视匆匆脚步。尘世中,或恶或善或美或丑或平淡或辉煌,回望一下土地庙的姿态,你就会心静自然凉了。

  “咔嚓”一声,背后的摄影师给我与土地庙合影,其意让我铭记明代洪应明的一句话:“宠辱莫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平淡于世么?

  以几只香烟作烛,敬罢土地庙,转身低头钻进大山的肚皮。

  阴凉的岩洞,埋藏着千古不变的传说。深入得越深,就越来越接近远古。神秘与恐怖,陌生与好奇,死亡与求生,好死与赖活着,时间与空间,等等一切,仿佛生物爬行姿态,跪拜在虚无飘渺的空间。

  凡夫俗子,除了迷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鬼话外,就是作茧自缚,甘愿把自身禁锢在套子里,如井底之蛙般自鸣得意,很少有机会回归自我,探索书本以外、工作之余的天、地、人、梦。当然,探索也需要环境培养和环境创造,人潜在的欲望是相同的,腐败也必须有土壤这块环境条件。曾记否,多少功名显赫之人,为什么会纷纷落马暮年,成为不齿之人,最终识其庐山真面目,其原因是一旦有了环境和条件,人之恶的本性再也无法隐饰。正如我好奇岩洞探幽,面对低窄的神秘区域,平时高昂的头颅,此刻就必须低下,匍匐着,摸爬着,行进着,借助一个微弱的电筒偷情,第一次实现安徒生童话里梦想的境界。

  大山的肚皮好凉快,低一回头真爽啊……

  
看过“描写中国山峰的散文”的人还看:

1.余秋雨描写山的散文

2.关于描写山的散文

3.感悟山峰的散文3篇

4.有关山的散文

5.精美山水散文欣赏

39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