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文学体裁 > 散文 >

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作品

时间: 超财2 散文

  老北京是历史的沉淀,那是过去的年华。关于老北京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篇,希望大家喜欢。

  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篇1:老北京小吃

  人们提到北京特产,总免不了“北京烤鸭”,而我不谈这个,我要介绍老北京小吃。

  来到老北京前门的青云阁,据说谭嗣同、蔡锷都常常光顾。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味儿,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卤煮火烧的。使我垂涎三尺。我要了一碗。往里面一看,火烧和羊杂混在汤里。我夹了一截羊小肠,细细的,放在嘴里咬,嫩嫩的、滑滑的、软软的,火烧味儿更绝,十分入味,据说是祖传秘方,经精心调制而成,难怪这么好吃,我连汤都喝光了,连碗都不用刷了。

  刚才的卤煮火烧是“小肠陈”的杰作(卤煮火烧其实是用卤水煮火烧)。这里有许多著名老北京小吃,如:“‘羊头马’、‘爆肚冯’、‘小肠陈’、‘年糕钱’、‘奶酪魏’、‘茶汤李’”等等,这些店很多都是百年老字号。也许人们对这些名字很陌生,其实前两个字是饭菜内容,最后一个字是做得最好的人的姓氏。我最喜欢“奶酪魏”的“宫廷奶酪”。乍一看感觉已经很不错了。吃到嘴里,便感到它的做工十分精良,口感细腻,入口即化。如果慢慢品尝,会吃出它特有的香味。由于刚从冷藏柜里拿出来,冰冰的,使它的味儿更好。虽然一小碗很快吃完了,但是却令我回味无穷。直至下一道菜上菜为止。

  豆汁焦圈是最著名的,在我看来喝不惯,老北京人却很喜欢它们。

  我喜欢北京,我更喜欢老北京小吃。

  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篇2:老北京胡同

  我喜欢那些老去却依然存在的东西。我喜欢四合院、顺嘴相声、说书先生、糖葫芦、大碗茶、豆汁焦圈和满嘴京腔味的老北京。

  喜欢胡同、弄堂、雨巷。上海的弄堂,阴郁;江南的雨巷,多愁;北京的胡同,是杂乱无章的阳光,而我喜欢的恰巧是这儿杂乱无章的随意。它们窄而幽深,悠然自得,自成一格,惹得人就爱往那小胡同里轧,往那小院子里钻,连拍照也要在这破破的乱乱的巷子里。

  随意穿进一条胡同,胡同两边就是灰白的墙,墙上层层叠叠的野藤肆意攀爬着墙蔓延而下,到了秋天,几片叶子红的突出红的鲜艳,别处还是郁郁葱葱的绿,你忍不住就想多看几眼。

  不知道庇佑了几代人的参天茂密的大槐树,枝叶繁盛遮出大片大片的树荫,夏天胡同里的人摇着蒲扇在大树底下乘凉、下象棋、提笼遛鸟、玩鸣虫,怎么滋润怎么来,照面说一声“吃了吗,您呐”,只想想就特别艳羡。

  白墙灰瓦的屋顶上枯黄泛绿的狗尾巴草在秋风中摇曳,风一吹来,草儿一股劲儿的往一个方向倾倒,别有一番秋色。

  红漆斑驳的大门已经剥落了岁月的痕迹,但是魂钉在时光的啃噬下还是蹭亮蹭亮的,那是老北京的魂,历经岁月沉淀的魂。

  大门内掩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齐白石、鲁迅、张恨水,他们在胡同里写着画着一个又一个春华秋实、阳春白雪,一个又一个的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门口的绳子上,是晾晒的衣服,或深色或陈旧,看上去大抵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穿的衣服。头顶上乱七八糟交叉的电线,明媚的阳光,蔚蓝的天空,大簇的云朵,组成了一幅乱而美的画儿。

  顺着半掩着的门猫着腰往里面瞧去,映入眼帘的是雕花的影壁,绕过影壁便是四方院子了,而走进院子的必经之路,是又细又窄的,拐角处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很小,很拥挤。里面不知道住着几户人家,有着几家欢喜几家忧。

  近了,三三两两的自行车随意的靠在墙边,那自行车也是年代久远的老式大梁车,也叫二八杠,印象里还是小时候姥爷骑着大梁车带着我去赶早市,后来长大了就再也没有见过,如今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又遇着了,我在那啧啧纳闷,朋友说北京人会过日子,后来我想也许是北京人爱怀旧吧,不舍得抛弃旧物。

  隔不远就听见,有人吆喝着“让开,让开”骑着二八杠急速而来,那车骑得叫一个急,一个快,稍不留神就会亲密接触。

  也会看到脚蹬拉车师傅拉着山南水北肤色各异的游客走街串巷,嘴里讲着那些老北京的趣闻掌故。每个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那故事里的物是人非带着传奇般的经历和传奇般的味道儿。闲下来的人儿啊,串一串老巷子,听一听老北京的回忆,京腔京韵京味道。

  遇到脚蹬师傅停下来的时候,我也爱往上凑上一凑,听一听他口中的老北京,我为什么往那凑呢,第一,我喜欢听啊,第二,如今北京的脚蹬师傅是雇不起的,动辄上百的我花不起那个钱,那就只有蹭了,当然吸引我的,还是那个车上坐着的干净的文质彬彬的男生。看着他,我想,我年少的时光里是喜欢这样的男孩子的,干净、温暖。

  走着,走着,看着,看着,路过一中年人和一大爷在唠嗑,中年人在那手舞足蹈,张口,满嘴的京片子,说着晌午发生的事儿。那味,那地道,简直了。我喜欢这种腔味,就想一直听一直听,都痴迷了。

  胡同里有人支了个破旧四角桌,放了几个板凳,小桌上是青白灰色相间的大碗,大碗底窄口宽容量小,里面盛着浅浅的茶,这就是大碗茶了,三元一碗,走的口干舌燥的时候,可以来上一碗,猛灌一气。

  茶摊对面簇拥着一小撮人,翘首一看是榨石榴汁的。

  夜幕降临的时候,灯笼也亮了,胡同里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隔几步就有卖新鲜玩意的,见过的没见过的,统统心里美滋滋的。入夜的灯光映衬下的古老巷子又是另一番新容。

  当然,吸引我进胡同的还有胡同的名字儿。什么菊儿胡同、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燕家胡同、砖塔胡同等等,这些胡同的名字我不知道因何而起,这些胡同里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来龙去脉,却是深深的喜爱着。最好走一遭胡同,来上一盏清茶,两碟花生,几壶小酒,仔细听当地人细细道来。

  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篇3:穿越,老北京范

  这天早饭罢,热毛巾抹了一把脸,又拿牙签剔了剔牙,戴上瓜皮帽,拍了拍棉袍提起挂在厅堂的鸟笼出了门。

  好呢您,天挺冷,忍不住用手竖了竖领子,闲着的那只手也缩进袖里,多亏昨在大栅栏内联升转了双棉靴子,舒服这呢。走出烟袋胡同,“早您嫩”老墙根下老架们都在晒太阳招呼着,李老三双手相互插在袖里,哼着拿手的《打金钗》;张木匠也不嫌冷,吧嗒吧嗒抽着摸得锃亮的长眼袋,白烟像在烟囱一样呼呼冒着;敢情嘎子刘好,没别的爱好,出门兜里带着瓜子,正嗑这呢,哥几个玩好了,兄弟我再去那边遛遛。

  走到前门大街上,这时人已经很多,“让开”“让开”时不时一帮当差的齐刷刷的在身边走过,“干嘛呢,也不消停消停!”我狠狠的瞥了一眼。官爷们一身锦带打扮,身边跟着个伙计,大老远就能认出来,莫非来早市吃焦圈豆汁;吹糖人的开始拾掇东西,准备一天的生意;老太太们提着篮子摇摇摆摆,不会这么早又准备中午饭吧,嘿嘿……;淘气的孩子们在人群里窜来窜去,躲猫猫。小店们支起窗户,打开大门开始营业,“爷,里边请!”茶馆的店小二勤着呢,肩上搭着白毛巾,手里拎着水壶在门口招呼着,隔壁面馆里飘来宽条炸酱面的香味。不知走了多远来老一个小园内,拦腰粗的松树高的参天,一个戏子正在练嗓子,不远处是一个穿着一身白袍的白胡子老者正在练太极。我提着鸟笼子觉的有点不搭调,自觉走喽。

  反正闲着,多遛会,天空一群鹁鸪低空飞过,捎带呼呼的哨子。累了,刚好有辆黄包车过来,伙计,去什刹海,撩着后摆坐下,鸟笼放在脚跟前。随着身子一仰,“走了你嫩”伙计抄起车把跑起来。不一会到了,下了车,掏出两块铜钱递给伙计。伸了个懒腰,大喊一声“喝”,扶着汉白玉柱子四下张望,远处的湖面倒影着寺庙的黄色门楼,还有旁边的老柳树。沿湖的青石道上稀疏有人在走动,石栏下游鱼嬉戏,惊动了熟睡的莲花。

  东边,太阳已经渐渐升高,艰难的驱走这老城的严寒。

  的,差点忘了,快去天桥占个座,今郭德纲专场!

  
看过“名家写老北京的散文”的人还看:

1.关于北京的经典散文

2.关于北京胡同的散文3篇

3.关于北京的散文3篇

4.关于北京的名家散文

5.关于北京的美散文

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