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古诗词 > 诗词大全 > 中华好诗词 >

白居易关于农业的诗

时间: 适佳2 中华好诗词

  《归田三首》是唐代白居易所做的诗词。 是与农业相关的诗词,流传了千百年的经典之作。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这首作品的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白居易《归田三首》

  其一

  人生何所欲,所欲唯两端:

  中人爱富贵,高士慕神仙。

  神仙须有籍,富贵亦在天。

  莫恋长安道,莫寻方丈山。

  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

  金门不可入,琪树何由攀?

  不如归山下,如法种春田。
白居易像

  其二

  种田计已决,决意复何如?

  卖马买犊使,徒步归田庐。

  迎春治耒耜,候雨辟菑畲。

  策杖田头立,躬亲课仆夫。

  吾闻老农言,为稼慎在初。

  所施不卤莽,其报必有余。

  上求奉王税,下望备家储。

  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

  学农未为鄙,亲友勿笑余。

  更待明年后,自拟执犁锄。

  其三

  三十为近臣,腰间鸣佩玉。

  四十为野夫,田中学锄谷。

  何言十年内,变化如此速?

  此理固是常,穷通相倚伏。

  为鱼有深水,为鸟有高木。

  何必守一方,窘然自牵束。

  化吾足为马,吾因以行陆。

  化吾手为弹,吾因以求肉。

  形骸为异物,委顺心犹足。

  幸得且归农,安知不为福?

  况吾行欲老,瞥若风前烛。

  孰能俄顷间,将心系荣辱?

  【作者简介】: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迁下邽。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后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今属郑州新郑)。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白居易和并称“符离五子”的符离人刘翕习、张仲远、张美退、贾握中、贾沅犀,一同泛舟陴湖,游流沟寺,登武里山,诗酒盘桓,称盛会焉。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迁居卒于武宗会昌六年。是另一文学家白行简的兄长。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至今还有他出生七个月“略识之无”和初到长安“顾况戏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诗不仅在中国有巨大影响,在日本和朝鲜等国也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非常有名。特别是白居易的《花非花》成为后来朦胧诗的鼻祖。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的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7527